簡介
歷史沿革
1954年建煎茶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改鎮。1997年,面積74.5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西煎街、中煎街、東一街、東二街、東三街、七間房、白墳、後兩間、高村、前兩間、南莊頭、濟憫莊、田青口、王青口、郝青口、胡各莊、沙窩、元里、大寧口、小寧口、大高各莊、小高各莊、花桑木、十間房、西台山、中台山、大台山、河東、田口、王墳、平口、趙各莊32個行政村。
相關傳說
煎茶鋪的傳說--野茶花
現在誰也沒有興趣再喝野地里長出的野茶了,但人們喝野茶的歷史卻是很長的。霸州的煎茶鋪傳說就是由此而得名的。
很久以前,這裡是一片荒地,長滿了野草,開滿了各種顏色的鮮花。有一年,一個小伙子逃荒走到這兒,腿酸了,肚子餓了,天也黑了,看看這裡的風景挺好,就不往前走了。他找了塊兒沒什麼野草的乾地,就住了下來。第二天,他用乾草搭了個棚,安了家。
這裡是去天津衛的必經之地,東來西往的人們,走累了,就坐在地上歇歇,渴了就捧草窪兒里的水喝幾口。好心的小伙子,就把積水燒開了,涼在碗裡,供過路的人飲用,一文不收,行人歇夠了喝足了,願啥時走就啥時走。
這水畢竟不乾淨,喝久了免不了鬧個什麼病的。過了些日子,小伙子病倒了,又拉又吐,躺在棚子裡呻吟不止,眼看越來越厲害。過路行人見了又心疼又著急,可急半天這荒草野地的,挺遠也沒有個人家,上哪去找看病的呢?
好心感動了天和地,這天有一個姑娘輕盈地來到棚前。她身穿綠衣裳,頭戴兩朵粉紅的鮮花,圓圓的臉,水靈靈的眼,漂漂亮亮的。她向行人問了小伙子的病情,告訴行人們自己叫茶花。她讓人們不要著急,小伙子的病她能治好。行人們只見她從衣裳上輕輕地摘下幾片綠葉,放在手裡:一、二、三……一共摘了三四一十二片,就放在日頭地兒里,曬乾後,放在水鍋里煮,漸漸地水變紅,散發出一股清香,小伙子喝了,頓覺胸寬氣爽,肚子也不那么難受了,行人們都為小伙子高興。
從這天起,她每天都是這時刻來,每天都是從身上摘下十二片綠葉,給他煮著喝。小伙子的病情越來越好,姑娘的身體卻越來越消瘦,等過了一十二天,小伙子的病完全好了,姑娘的臉卻變的焦黃,身體瘦成一把骨頭。
小伙子於心不忍,就問姑娘家住何方,離這多遠,準備報答她。
姑娘說:“你心眼好,我吃點苦是應該的。你旁邊的野草叢是我的家。想我了,你就往東邁出一十二步,看見那棵頂著兩朵花,沒有葉的野茶,就找到我了。”
小伙子往東望了望,沒有房子,沒有棚,只有野草夾著鮮花,鮮花伴著野草。他納悶地回過頭想問個究竟,但姑娘早已不見了。
多好的姑娘啊!小伙子從此睜眼是她,閉眼是她,想她想得飯不愛吃,水不願喝。等啊,等啊,姑娘一趟也不來了。於是按姑娘說的,往東邁了一十二步,尋找那姑娘,找到了一棵頂著兩朵花,沒有一片葉的野茶。那兩朵花真象姑娘頭上戴的那兩朵,只是有點
打蔫兒了,花下的土地幹得裂了口,但不見這姑娘,他心裡很難過。他想,這野茶一定是姑娘心愛之物,我一定把它救活,好報答這姑娘。打這兒,他象姑娘給他治病一樣,每天給這棵野茶澆一次水。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一十二天,這棵綠茶長滿了
綠生生的新葉,那葉子跟姑娘從身上摘下來的一模一樣。那兩朵花也漸漸舒展開來,嬌艷欲滴了,更鮮更美了。小伙子雖然還沒見著姑娘,但他覺得救活了野茶,對姑娘也有一點報答,心裡十分高興。
他往回走著、想著,想著、走著,一進草棚就驚喜地楞住了,這姑娘正蹲在鍋台那兒,給他燒火做飯呢。鍋里冒著熱騰騰的氣,棚里飄著香噴噴的味。小伙子說:“你家到底在哪呀!總也找不到你。”姑娘不願意說破,撒謊說:“這些日子,我總病著,到親戚家住了些日子。”
倆人之間有敘不完的離別之情,逐漸的互相傾吐了愛慕之心,沒過多久,他們就結為了夫妻,從此相依為命。他們在棚子周圍種菜、種莊稼、很是勤勞,小日子過的倒也甜美。
以後,他們又有了一雙兒女,野地里也滋長出一片片野茶,很是旺盛。兒女們也學著父母的樣子,每天起五更、睡半夜,到地里摘野茶葉,上鍋煎茶,供過路的行人飲用。還在棚子門口掛上了一個木牌“煎茶鋪”。從此,人們不僅喜歡上這個鋪子,而且更加喜愛野茶花了。
一直以為,只要潛水了別人就找不到我。
現在才發現,沒有用的,我這么拉風的男人,
就像黑夜裡的螢火蟲,到哪,都是那么的出眾!
(2)霸州自由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