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塘探古

煉塘探古位於上虞、紹興交界處104國道邊的煉塘,北依山丘,南傍運河,這個規模不算最大的村,卻至少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煉塘
  • 外文名稱:Liantang
  • 地理位置:浙江省上虞
  • 氣候類型:平原氣候
  • 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

相傳,這裡是越王句踐忍辱從吳國回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臥薪嘗膽、集糧聚兵、鑄劍備械之地,這一當年軍事要地的痕跡如今仍依稀可見。
據那裡的老一輩回憶,村里“十”字中心河交叉口,原來有個足達20畝面積大的水塘,塘里碎石布底,深淺無序,塘中間有個古墳堡-------其實全是碴石子,上面長著一棵3人不能合抱的千年古樟,樹身曾多次遭雷擊引起自燃,遍體鱗傷,黑洞洞的,破爛得不忍目睹,可枝葉仍十分茂盛,密不透光的濃蔭足有兩畝面積那般大,根基部成為鵝鴨之類水性家禽長年棲息、嬉戲之地,被眾人稱為老鴨沙灘。《紹興府志》記載:越王句踐鑄劍於此,有水塘供工匠洗擦,稱為煉塘。
與塘相呼應在河西有一塊約莫百餘畝大小的高地,這塊高地西南方位有條200米寬的鄰地接壤帶,四周環河合抱,當地民眾習慣稱為“大墩頭”。據傳這裡就是越王兵工部隊鑄劍冶煉設墩子之地,故名大墩頭。
“十”字中心河將整個村子隔成4個聚居點,解放初,這4個居住點分別世居著4個不同姓的民眾,袁家、蔣家、鄭家、嚴家百姓,互不兼居摻住,界線十分清晰。據村 史志載:越王鑄劍完畢出戰吳國時,委派4名監護衛士留守軍工要地,這4個姓的民眾就是當年這4位衛士的後裔。
大墩頭往西300米,有條叫大運江的河流,15米寬的河沿處有一座三孔石砌平橋,長15米、寬2米,當地民眾稱之為“余家橋”,確切地說叫“御架橋”。此橋中孔石質主橋樑兩側卻鑿刻著“煉劍橋”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字跡清晰,字底斗方,工藝精細,據考證,此橋是當年越王帶兵稱炭鑄劍,為往返於煉塘與道墟稱山之需而建。千年滄桑,風雪摧殘,此橋“幾經破損、幾經修造”。《上虞縣誌》記載:(現存)此橋系康熙年間修造,已有300多年。橋雖十分蒼老,卻古韻猶存,是目前煉塘最負盛名的歷史證據。此橋何以“一橋二名”,亦非難解之謎,“御架橋”乃皇帝架設的橋,系民間稱呼;“煉劍橋”,是煉劍需要建造的橋,乃官方命名也!
屈指算來,煉塘是個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老村。當年,越王句踐曾在此臥薪嘗膽,在興國興邦的悲壯創舉中灑過一片輝煌。但讓人惋惜的是那塘、那樹、那古堡已在“大躍進”年代被“改造”,或毀之無跡。至今,雖景色不再,但跡象依舊,煉塘人仍引以為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