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秀芸,女,西河大鼓藝人·焦秀蘭、焦秀芸姐妹倆,是拉洋片藝人“大金牙”焦金池的女兒。彼時曾被人稱為“二秀”,不但模樣漂亮,而且嗓子好。焦秀蘭和焦秀芸的嗓音清脆,吐宇清晰。她們演唱的路子很寬,既能演唱短篇和中篇的曲目,如《小姑賢》、《藍橋會》、《太原府》、《三全鎮》等,又能演唱長篇曲目,如《楊家將》、《呼家將》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焦秀芸
- 國籍:中國
- 職業:大鼓藝人
- 性別:女
人物簡介,唱腔音色,西河大鼓,
人物簡介
唱腔音色
焦秀蘭和焦秀芸的嗓音清脆,吐宇清晰。她們演唱的路子很寬,既能演唱短篇和中篇的曲目,如《小姑賢》、《藍橋會》、《太原府》、《三全鎮》等,又能演唱長篇曲目,如《楊家將》、《呼家將》等。
由於西河大鼓是一種說唱並重的曲藝曲種,所以這兩位女藝人在說白和行腔兩方面都刻意求精。她們說白時,往往根據人物的不同身分、不同性格和故事的情節變化掌握快慢和氣口,輕、重、緩、急,錯落有致,因此單是說白就能吸引聽眾。由於具有一條天賦的好嗓子,所以她們在行腔時無論抑、揚、頓、挫,都能運用自如,而且韻味醇厚。
此外,她們還善於刻畫和抒發不同曲目中的人物和情景,以情帶聲,聲情並茂。因此,上座率較高,很受廣大聽眾歡迎,在天橋有很大的影響。
由於西河大鼓是一種說唱並重的曲藝曲種,所以這兩位女藝人在說白和行腔兩方面都刻意求精。她們說白時,往往根據人物的不同身分、不同性格和故事的情節變化掌握快慢和氣口,輕、重、緩、急,錯落有致,因此單是說白就能吸引聽眾。由於具有一條天賦的好嗓子,所以她們在行腔時無論抑、揚、頓、挫,都能運用自如,而且韻味醇厚。
此外,她們還善於刻畫和抒發不同曲目中的人物和情景,以情帶聲,聲情並茂。因此,上座率較高,很受廣大聽眾歡迎,在天橋有很大的影響。
西河大鼓
又叫“西河調”或“河間大鼓”。起源於河北省中部農村,流行於河北、山東、河南以及東北、西北部分地區。清代道光年間,民間藝人馬三峰等在木板大鼓和弦子書的基礎上,吸收戲曲、民歌曲調和民間叫賣聲,對原有唱腔加以改革,並將伴奏樂器小三弦和木板改為大三弦和鐵板,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唱腔基礎。其後又不斷發展,並出現多種流派。初名“梅花調”、“犁鏵片”,1900年前後進入天津,1920年改名為西河大鼓。
這種大鼓的演唱方式和特點是:一人站唱,演員自擊鼓,板。說唱並重,唱詞基本是七字句和十字句,摹本曲調有頭板、二板、三板等。
這種大鼓的演唱方式和特點是:一人站唱,演員自擊鼓,板。說唱並重,唱詞基本是七字句和十字句,摹本曲調有頭板、二板、三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