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敏之

(1906—1992),焦有功,字敏之,忻縣城內東街人,1906年出生,忻縣高等國小九班學生。後考入上海大學,1925年在上海大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青團,1926年轉為中共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焦敏之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6年3月
  • 職業:學生
  • 畢業院校:上海大學
  • 代表作品:《蘇德戰史》(1947年上海光明書局出版)、郭沫若作序等
焦敏之 簡介,著作,

焦敏之 簡介

1926年3月,焦敏之在北京《京報》上發表了《南開大學與上海大學》的文章,評擊南開大學的反動勢力,曾在全國震動一時,接著,他又寫了《閻錫山統治下的山西》,刊於上海《商報》,尖銳地揭露了閻錫山對山西的黑暗統治。是年秋在黨的領導下,成立了《反基督教》月刊編委會,焦敏之與陸定一等同志為編委。
1927年他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任共青團支部書記,黨支部委員,後又任中山大學黨委委員。留蘇期間,他還任過共產國際東方部遠東代表的翻譯和內務。1930年回國,他先後任上海五金產委書記,法南區委宣傳部長。1931年3月在上海被捕入獄,1934年7、8月間,從蘇州反省院出獄後脫黨。
1934年秋,焦敏之在太原與周北峰、杜任之創辦了《中外編讀》(月刊)。以後焦在上海從事社會活動和寫作工作,與文化界沈鈞儒的救國會密切聯繫,寫了《人民陣線在全世界》一書。1938年至1939年,在延安抗大工作二年,任教員。1938年7月,在毛澤東的關懷下,延安的理論工作者發起成立了新哲學會,焦敏之為發起人之一。1940年至1946年7月,在重慶為《新華日報》等報刊撰稿,並任蘇聯駐華大使館新聞處中文部總編輯、新聞類編日報總編輯,及中蘇文協研究委員會副主任。1946年2月創立了中國民主憲政促進會,任秘書處主任。1947年3月應郭沫若的邀請,商談編印《蘇聯研究叢書》。1949年在上海姚雪垠辦的《報告》上首篇是焦敏之寫的《為經久和平而奮鬥》,此文詳細論述了和平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奠定了雜誌基調,後出一期被查封。
解放初,焦敏之在南京華東軍區外語學校任校長。1951年5月的一天上午,南京華東軍區外語專科學校大操場上,3箇中隊的學員齊刷刷坐在棚子裡,在文娛幹事的指揮下,高唱著華東軍大的校歌:“長江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這時土台子上來了兩個人:一個是氣質儒雅,繫著領帶,穿著西裝的校長焦敏之先生——他是著名的翻譯家,曾譯過列寧寫的《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等巨著,深受同學們的敬重;另一個是戴著軍帽,穿著退色軍裝,胸前佩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的首長——同學們立即認出來他就是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便興奮地鼓起掌來。
焦校長擺擺手說,“請大家安靜。今天我們很榮幸地請到了陳毅司令員給我們作報告”之後,便走下土台,和大家一起坐在馬扎兒上聽講。(張守仁——懷念我的司令——為陳毅元帥誕辰一百周年而作)。後調南京軍事學院,任翻譯室主任(軍級),1952年焦敏之重新入黨,1959年到外文部某研究所工作,1961年,調天津河北大學外語系任教授(高教二級)。 1984年離休(享受副省級待遇)。1992年於天津病逝,享年86歲。

著作

焦敏之著作、翻譯甚多,僅出版的就有五百多萬字。其重要著作有《蘇德戰史》(1947年上海光明書局出版)、郭沫若作序,《近代國際關係史》(1948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世界古代史綱》等。翻譯的有《馬列主義美學觀》、1946年,《恩格斯軍隊論》、《馬列主義論軍隊與戰爭》、列寧的《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以上三種最早均為延安出版,有解放後又重新出版)、《中國經濟地理》(據1953年俄文版翻譯出版)、《文藝的基本問題》(1947年上海光明書店)、《蘇聯的集體農場》、《列寧論戰爭》(重慶老三聯社),《原始人的文化》譯,延安時期;《馬恩列斯論經濟問題》,1948年譯等。《蘇俄地理基礎》1948年11月在上海出版,《中國經濟地理》1938年譯,上海光明書局出版,《古代世界史綱》解放前出版。
其子焦伯華原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因病早逝。其孫焦雨石現為天津著名民營教育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