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魏爾康奈爾醫學院研究者發現人類和老鼠身上具有相同的“焦慮”相關基因,表明實驗室動物研究可以用來研究相關人類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焦慮基因
- 地點:美國魏爾康奈爾醫學
- 信息:研究相關人類行為
- 性質:基因
基本簡介,基因差別,
基本簡介
這項研究結果可幫助科學家開發出新的臨床藥物,治療人類的恐懼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焦慮症相關疾病。
基因差別
據報導,研究者發現具有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基因變異的人類和老鼠具有共同的行為反應,即當處於不良刺激環境中時,他們都很難去除掉和焦慮相關的反應。
科學家在試驗中用的老鼠是轉基因老鼠,在它們的基因組中插入了一個人類的基因變異。研究者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對人類大腦進行掃描,以便區別具有正常或者異常神經營養因子的人群大腦功能的區別。
他們發現了具有異常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人群中大腦負責了解信號安危所涉及額葉皮層和杏仁核的迴路,發生了改變,而具有正常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人群則沒有這種變化。
精神病學和藥理學副教授弗朗西斯·S·李(Francis S. Lee)博士說:“通過研究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基因,在未來可幫助開發出新的治療焦慮症的臨床藥物。”目前採用暴露療法來進行焦慮、恐懼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治療,研製者指出,暴露療法也有可能對BDNF基因異常的病人有用,但是可能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據悉,這項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供資助。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1月1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