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屑

焦屑

焦屑是以元麥為主要原材料製作而成的一款地方小吃,調料是清水,主要是通過火烤後加水攪拌的方式製作而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焦屑
  • 主要原料:元麥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 儲藏方法:乾燥地區,極易儲藏
基本狀況,製作食用,傳統製法,食用方法,歷史訛誤,

基本狀況

一種揚泰地區傳統的速食品,是用元麥烤至微黃後磨製而成,有濃烈麥香味,兌水即食,極易飽腹。
焦屑

製作食用

傳統製法

從清末開始,江蘇江北揚泰地區就飽受長期的戰亂,農民經常無暇顧及田地,因此當時一般人家是很難頓頓吃到大米飯的。恰好本地區產元麥,有釀酒的傳統和喝粯子粥的習慣,當地農民發現元麥炒至焦黃碾碎了的細屑,只要直接用水調一調變成麵糊狀就可以直接食用,極其方便,而且調出來的糊不光散發出濃烈的麥香味,還極易當飽,於是就此廣為流傳。後來遇到農忙時節,家家趕收作物,索性就於地里就餐,焦屑易於製作便於食用的特點就此大派用場,而且只要吃小半碗焦屑,就極有飽腹感,可以省下時間繼續勞作了,於是家家流傳開“六月六,吃焦屑,吃塊焦屑漲塊肉”的俗話,這裡“漲塊肉”不光指元麥的營養價值高,窮人家可以把它當肉,還指吃焦屑省時省糧農忙時得以多收快收好能多買塊肉的願景,體現了沒肉吃時農民們苦中作樂的自嘲精神。
元麥元麥

食用方法

焦屑算是一種零食,因為吃焦屑和吃泡炒米一樣,用開水沖了吃,不過必須調勻呈糊狀才有味道,有點像北方的炒麵,不過更爽口。在戰爭年代焦屑又是一種應急的食品,一是吃起來方便,沖入開水,用筷子攪一攪就可以了,連佐料都不用加;二是比起其他的應急食品,如炒米炒麵、米湯,焦屑更容易吃飽肚子。在實際上,焦屑與炒米等相比,其性質更接近於一種應急食品,因為據考證,焦屑誕生於清朝末年,遠比炒米誕生得晚。正如汪曾祺在《炒米和焦屑》的結尾中所說:“炒米和焦屑和我家鄉的貧窮和長期的動亂是有關係的。”

歷史訛誤

但是,汪曾祺先生在《炒米和焦屑》文中說焦屑是鍋巴碾碎後製成的,這是不對的,可能是汪先生出身於大家,能頓頓吃著米飯,加之少年離家,不曾過下地,對兒時記憶之物不太明晰了,約莫覺著焦屑與米屑類似,才生此訛誤。後來當地官員遇到汪先生幾次,本想向汪先生指出此事,卻因覺此不上檯面,因此錯過,如今就成一樁憾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