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圻膏藥的配方是由紅丹、血結、全蟲、麻油和其它輔料等60多種藥材組成。可醫治五癆七傷、四肢麻木等風濕病症。
焦圻膏藥起源,焦圻膏藥的傳說,
焦圻膏藥起源
清乾隆年間(公元1749年左右),安鄉縣焦圻鎮有一戶吳姓人家,戶主叫吳太和。吳家當時家境貧寒,靠開設一家小飯鋪維持全家人的生活。吳太和很仁義,凡住店旅客不論有錢或無錢都熱情接待,因此,飯鋪在地方上頗有一些名氣。
一次,飯鋪住進了一位從遠方來的游醫,此人姓金,江西人。他身患重病,生活潦倒。吳家為他請醫治病,生活上也給予了多方面的照顧。經過精心護理,這位游醫逐漸恢復了健康。吳太和見他貧困潦倒,不僅免收了他的食宿費,還代他付清了所欠藥費。金姓游醫非常感激,離店時,送給吳家一個製作膏藥的秘方,並一再交待,用此秘方製作膏藥可醫治五癆七傷、四肢麻木等風濕病症。
金姓游醫還再三叮囑,為保密起見,此秘方今後只能代代傳給長子,不可傳給他人,也不要買田置地,全家人的生活是可以過得去的。就這樣,吳家開始製作寒濕膏藥、小膏藥以及鯽魚膏藥,收入的確可以度日持家,而且膏藥名氣越來越大。焦圻膏藥也一直傳到了現在。
焦圻膏藥的傳說
關於焦圻膏藥在安鄉還流傳著一個奇特的傳說。傳說,在一百多年以前,安鄉縣焦圻鎮住著一家姓吳的人家。一天,他家來了一個叫花子,一走一拐,要住在他家。姓吳的老兩口可憐這個拐腿的叫花子,就收留了他,一住就是一個多月,老兩口心地善良,經常尋些土方子給這拐腿的叫花子治病。
一個月滿後,這個叫花子要到別處去了,他感謝倆老收留了他,送一根拐棍,要他們制膏藥度日,並告訴他,膏藥熬好後,用這拐棍左搖三下,右搖三下。說完,一轉眼就不見。老兩口感到奇怪,以為遇到了神仙。他們照叫花子說的做,熬出來的膏藥靈驗無比。一下就聞名全國了。這根拐棍吳家祖代相傳,吳家膏藥店已變成了有名的焦圻膏藥廠,焦圻膏藥暢銷國內及港澳台和東南亞。
其實,焦圻膏藥的配方是由紅丹、血結、全蟲、麻油等60多種藥材和輔料組成的。其配方由金姓江西遊醫傳給吳家第一代傳承人吳太和,後來吳家謹守代代傳長子的家規,一代代傳承下來。到解放初期,已傳承到吳家第五代傳承人吳先炳手裡。此時的焦圻膏藥已暢銷長江南北,療效獲得四方好評。當時,焦圻膏藥還是採取小作坊生產,全憑實際操作經驗製作而成。膏藥配方和製作技巧由吳先炳一手掌握,外人無從得知。1956年,焦圻膏藥作坊進行社會主義公有制改造,由私營改變為集體所有制,成立了焦圻膏藥廠。建廠後,藥廠依據吳家祖傳秘方,制定了處方標準,按處方生產,但膏藥配方仍是藥廠的最高商業機密,外人無從得知。
焦圻膏藥現在不僅暢銷國內,而且還打入了國際市場,遠銷港、澳、台及新加坡等地。
現在,焦圻膏藥已被確立為安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吳先炳的長子吳漢洲也被公示為焦圻膏藥第六代傳承人。無論從藥廠還是從吳家來看,焦圻膏藥都將會永遠傳承下去。 (全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