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李商隱唐詩)

無題(李商隱唐詩)

《無題》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組七言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無題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詩
  • 作者:李商隱
其一,其二,其三,其四,

其一

無題(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1. 無題:作者對所寫的內容有所隱諱,不願或不便標題。
2.畫樓:有彩畫裝飾的樓。桂堂:用香木構築的廳堂。
3.靈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條白紋貫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靈奇異之物。
4.送鉤:《漢武故事》:"鉤弋夫人少時手拳,帝披其手,得一玉鉤,手得展。故因為藏鉤之戲。"後人效之,成為酒宴席上一種酒令,藏鉤於手中,令人猜,不中飲酒。
5.分曹:分組。射覆:猜測藏在器皿下的東西,猜不中者飲酒。
6.蘭台:即秘書省。《舊唐書·職官志》:"秘書省,龍朔初改為蘭台"。轉蓬:一種草,蓬生如圓球狀,秋後乾枯,被風吹離根部,隨風飄走。
以"無題"為詩題,是李商隱的創造。此詩向來解釋紛歧,或曰言情,或雲托意君臣之難遇。即以言情而論,亦難知其屬情者為何人。劉、余《集解》云:"此二首顯為賦體,而非比興寓言之作。……所述殆為作者親身經歷之事情。而非託事寓懷,借美人以喻君子之寓言。……此二章之實寫宴飲場面,具體交代'我'之仕履行跡……首章系追憶昨夜所參預之一次貴家後堂宴會。星晨好風,渲染良夜氣氛;畫樓西畔桂堂東,盛宴良會之所。身無一聯,謂彼此身雖不能相親相接,效彩鳳之雙飛,心則固如靈犀一線,相通相應。腹聯送鉤射覆,酒暖燈紅,正寫盛宴熱鬧情景,而觥籌交錯之間,雙方目成心會之情可想。……末聯則謂晨鼓催人,不得久留其間,走馬應官,赴職蘭台之際,不禁有身如轉蓬之嘆也。'聽鼓應官'與下首'一夜'相應,蓋昨夜之宴,竟徹夜達曉矣。……二詩作於義山任職秘省期間,則開成四年春、會昌二年春、六年春似均有可能,頗難定編。馮系開成四年初入秘省時,張系會昌二年重官秘省時,均無確據。視首章末聯以'走馬蘭台'為轉蓬不定之生活,似帶身世沉淪孤孑之感,與《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我時憔悴在書閣,臥枕芸香春夜闌。赴辟下昭桂東郊痛哭辭兄弟'等句情調仿佛,或作於會昌六年春。然終乏確證。姑依張箋暫系會昌二年春。
附此詩之第二首:
聞道閶門萼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
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
此二詩雖不能確係於某年,但必是商隱在長安秘書省時所作。商隱已娶王氏,而詩中戀情非為王氏而發,則必為婚外戀情無疑。從詩中描寫的生活內容看來,其所愛幕者,當為貴家女子,但只能暗通情意。三、四句是名句,也是這首詩的重心。

其二

無題(其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釋
1、半籠:半映。指燭光隱約,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飾以金翠的被子。《長恨歌》:“悲翠衾寒誰與共。”
3、麝: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裡即指香氣。
4、度:透過。
5、繡芙蓉:指繡花的帳子。
6、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採藥,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還
鄉。後也以此典喻“艷遇”。
7、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此《無題》四首之作年難考。有人猜測大約作於開成三年(838)婚於王氏之前,所思戀者當為大家閨秀。
第一首寫天涯遊子相思情懷。首句寫夢幻之虛無飄渺。次句言夢醒之際的孤獨。三句寫夢中因遠別而悲啼,四句寫急於寫信,不待墨濃。五六句言孤燈獨宿的情景。獨自一人面對繡著金色翡翠鳥和芙蓉花的帷帳錦被,思念意中之人。《楚辭·招魂》:"翡翠珠被。"鮑照《擬行路難》:"七彩芙蓉之羽帳。"七句用漢武帝求仙故事以喻所求之難得。漢武帝信神仙方士之說,東出海訪蓬萊仙山,終未得。八句寫自己與所思之阻隔難通,遠甚於武帝之於蓬山。此詩以倒敘起,先寫夢醒、次述夢中,複寫夢後,虛虛實實,如真如幻,層層揭示理想與現實、虛幻的完美與真切的殘缺之間巨大的反差。可與白居易《花非花》詩參讀。
第二首調換了抒情主人公,寫幽閨女子的殷殷戀情。前四句寫她居住之處,可知是富貴人家的女子。颯颯東風,款款荷塘,輕雷細雨,皆起興之筆,渲染幽閨情調,哀艷氛圍。《楚辭·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金蟾齧鎖:鼻鈕如金蟾形的香爐。此喻難以開啟。玉虎:轆轤。絲:汲水的井繩。何焯評云:"三句言外之不能入,四句言內之不能出。防閒亦可謂密矣。"賈氏句:用賈充女和韓壽的故事。《世說新語·惑溺》?quot;韓壽美姿容,賈充辟以為掾。每聚會,賈女於青瑣中看,見壽,悅之。恆懷存想,發於吟詠。後婢往壽家,具述如此,並言女光麗。壽聞之心動,遂請婢潛修音問,及期往宿。壽矯捷絕人,逾牆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覺女盛自拂拭,說暢有異於常。後會諸吏,聞壽有奇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箸人則歷月不歇。充計武帝唯賜己及陳騫,余家無此香,疑壽與女通……乃取女左右婢考問,即以狀對。充秘之,以女妻壽。"此商隱以韓壽自喻,以賈女喻所戀之人。宓妃句:用洛神與曹植故事。曹植《洛神賦序》:"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李善註:"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洛水為神。""魏東阿王(曹植)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操)回,與五官中郎將(丕)。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國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縷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后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齎植。植還度轘轅,少許,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子來,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又云:'豈常辭能,俱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發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言訖,遂不復見所在。遣人獻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後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此以曹植自喻,而以甄氏喻所戀之女。二句皆言才子佳人之相互愛慕。春心:愛慕之心。灰:猶滅,無望。此言賈氏窺簾、宓妃薦枕之事,於己則為虛無,因此告誡自己不要讓春心像春花那樣開放,多一寸相思,就多一寸失望、傷心和苦惱。這是正話反說,實則言春心刻骨,揮之不去。
商隱之無題詩,歷來有"艷情"及"寄託"等諸多解說。此《無題》四首亦有說寓意令狐者,有說艷情者。皆乏本事可證。然詩之能指雖多,讀者固可見仁見智,而文本之所指,則不出追求與幻滅兩端,此義山詩之常談。義山特長於風華美艷、百寶流蘇之中,寓淒涼深切、銘心刻骨之思。

其三

無題(其三)
相見時難別亦難2,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3,蠟炬4成灰淚始乾5。
曉鏡6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7此去無多路,青鳥8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 無題李商隱 無題
注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別有寄託,不願或不便表明作品的題目,常用“ 無題”作詩的標題。“無題“詩意指隱晦,一般難以準確解釋。
2.《顏氏家訓》:"別易會難"。
3.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樂府詩集·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
4.蠟炬:蠟燭。蠟燭燃燒時淌下的蠟油稱燭淚。
5.淚始乾: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裡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6.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雲鬢:女子多而美的頭髮,這裡比喻青春年華。
7.蓬山:蓬萊山,傳說中的蓬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列子·湯問》:"渤海之東有五山,五曰蓬萊。"
8.青鳥:傳說中西王母的神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這裡指傳遞信息的人。《漢武故事》:"七月七日,忽有青鳥飛集殿前。東方朔曰:'此西王母欲來。'有頃,王母至,三青鳥俠侍王母旁。"
賞析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 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 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 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 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 句中的構想:但願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相思情。
黃東雷狂草書法《無題》黃東雷狂草書法《無題》
翻譯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捨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乾。 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訊息。
這首詩寫作年代不明,有說作於開成三年(838)婚王氏之前。就內容而言,吳、馮、張、汪諸家皆以為寓意令狐氏之作。或謂進士方及第後,調弘農尉時,寓意君王之作。然皆屬猜度而無實證。從明顯描寫的內容看,似是一首愛情詩。首句言相見難得,離別難堪。二句以百花無力象徵為離別相思之情所困擾,情緒低落。三、四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是全詩的重心,言相愛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五、六句構想象被懷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離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並示關切、珍重之意。結尾說相距本不遠,但既難相見,又難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為傳遞信息,帶去問候。如此解說,則這場戀愛必是難有成果的苦戀。另一種可能是:此詩並無本事,只是作者抒寫一種經過概括、提純的生活體驗,或者是愛情體驗,或者是友情體驗,或者兼而有之。如此,則是托男女之情而寓意人生。總之,此詩乃義山詩中最為傳誦的名篇,綿緲深沉而不晦澀,華麗而又自然,情懷悽苦而不失優美。

其四

無題(其四)
重幃深下莫愁堂1,臥後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原是夢2,小姑居處本無郎3。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4?直道相思了無益5,未妨惆悵是清狂6。
1.莫愁: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作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又《舊唐書·音樂志》:"石城在竟陵。……《莫愁樂》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因有此歌。"又《樂府詩集》卷四八《清商曲辭·莫愁樂》:"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以上乃兩莫愁,一在洛陽,一在石城(今湖北鐘祥縣)。此借莫愁代指深閨幽居之女子。首二句言獨處寂寞情景。陳永正曰:"'細細'二字下得極佳,把慢慢地推移的時間和蠶食著心靈的痛苦都表現出來了。"
2.神女:即宋玉《高唐賦》所言巫山神女,神話中的天帝之女,她在清晨為雲,傍晚化為雨。
3.小姑:朱鶴齡《李義山詩集箋注》引:古樂府《青溪小姑曲》:"開門白水,側近橋樑。小姑所居,獨處無郎。"吳均《續齊諧記》:"會稽趙文韶,宋元嘉為東宮扶侍,廨在青溪中橋。秋夜步月,忽有青衣詣門相問,須臾女郎至,年可十八九許,容色絕妙,顧青衣取箜篌鼓之,留連宴寢。將旦,別去,以金簪遺文韶。明日,於青溪廟中得之,乃知昨所見,青溪女神也。"頷聯回憶往昔,一切相知遇合皆如夢如幻,終成虛無。
4.頸聯言菱枝本已柔弱,而風波竟毫不顧惜,肆意摧殘;桂葉芬芳內蘊,但月露卻不予滋潤。此言生命雖美好卻無助,不僅無助,反受摧殘。商隱《深宮》詩有"狂飈不惜蘿陰薄,清露偏知桂葉濃"句,出句與"風波"句同,對句與"月露"句反,皆可參讀。
5.直:假設語。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直,與即使等詞相當,假定之辭。了無益:一點作用也沒有。
6.清狂:放逸不羈、痴情不悟之意。《漢書·昌邑王傳》:"清狂不惠"。註:"凡狂者,陰陽脈盡濁。今此人不狂似狂者,故言清狂也。"杜甫詩"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此二句言即使相思無益,亦不妨終抱痴情。
王夫之稱此詩為"艷情別調"(《唐詩評選》)。此詩表面是寫一個深閨獨處的女子月夜無眠,自傷幽獨,徒然相思,實則藉以抒發身世遭遇之感。此義山詩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其筆意空靈,多概括語而少具體事,比興寄託,意在言外。首聯"臥後清宵細細長"即點明幽獨寂寞、感傷無助之意。頷聯與《重過聖女祠》"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相仿佛,而人生虛幻,如夢如煙之感更為明顯。頸聯側重寫生平遭際之坎坷不幸,然"風波"、"月露"所指含蓄,不易捉摸。尾聯言人生既已無奈,不妨且自清狂。商隱詩多有此感傷無奈之情懷,如《春日寄懷》:
世間榮落重逡巡,我獨邱園坐四春。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髮如絲日日新。欲逐風波千萬里,未知何路到龍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