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非世事》,散文集,作者鮑人。此散文集收錄了作者近3年創作的散文50篇,均為作者日常所讀、所見、所思的感悟。文章題材涉及較廣泛,既抒發對日常生活的感慨,也有關於文化藝術的見地;既有舊事舊憶,也有新景新情。
作家出版社編輯評語:文章無論寫的是人是事、是景是物,均以人、事、景、物為肉,以思考為骨,最終都以對人生或對文化、歷史、社會的思考為終結。語言優美,文字富有意境。
基本介紹
- 書名:無非世事
- 作者:鮑人
- ISBN:978-7-5063-7387-6
- 類別:散文集
- 頁數:263
- 定價:¥28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 開本:32開
作品內容,章節目錄,作品賞析,
作品內容
《無非世事》是散文集,系作者第二部作品。本書收入了作者近3年來創作的散文50篇,均為作者日常所讀、所見、所思的感悟。書中文章大致按類別分四章:《軒中人語》,主要是日常家居生活中的情感;《簾外屐痕》,主要是走進自然的感動;《半篋陳稗》,主要是歷史和人文思考;《幾葉時芹》,主要是對時事的一些見解。
章節目錄
壹 軒中人語
窗景
細數幾枝蓮
茶里茶外
晨曲雜彈
周日閒課
烤地瓜的幸福
說吃
橄欖
時有蜻蜓入夢來
庭間隨想
南窗有菊
雨潤清明
可堪賞處秋雨濃
榪子話題
窗景
細數幾枝蓮
茶里茶外
晨曲雜彈
周日閒課
烤地瓜的幸福
說吃
橄欖
時有蜻蜓入夢來
庭間隨想
南窗有菊
雨潤清明
可堪賞處秋雨濃
榪子話題
貳 籬外屐痕
青梅花已開
南方的毛毛雨
鄉村心情
那塔那河
一春煙雨亂心思
村溪漫步
老去的傳說
人同此夜心
雞犬幾曾相寧
終南山初游漫記
景山前街的紅綠燈
青梅花已開
南方的毛毛雨
鄉村心情
那塔那河
一春煙雨亂心思
村溪漫步
老去的傳說
人同此夜心
雞犬幾曾相寧
終南山初游漫記
景山前街的紅綠燈
叄 半篋陳稗
景祐三年的天空
讀史莫當秋
偶然之思
一個普通的中國讀書人
超越文學意義的館閣制度
閒話宋詞
正山小種的前世今生
理想和現實住對門
誰在歧路
關於品味
讀書難
此心難渡
二舅
輪渡
傳奇梗概
景祐三年的天空
讀史莫當秋
偶然之思
一個普通的中國讀書人
超越文學意義的館閣制度
閒話宋詞
正山小種的前世今生
理想和現實住對門
誰在歧路
關於品味
讀書難
此心難渡
二舅
輪渡
傳奇梗概
肆 幾葉時芹
我們何時失去信仰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道德教育
“城市精神”有精神嗎?
食品安全透射的治國能力問題
誰的地盤誰做主
粟如滄海難盡食
語文課本的責任
減負減負減負
素質與公平之惑
教育豈止是學校的責任
我們何時失去信仰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道德教育
“城市精神”有精神嗎?
食品安全透射的治國能力問題
誰的地盤誰做主
粟如滄海難盡食
語文課本的責任
減負減負減負
素質與公平之惑
教育豈止是學校的責任
作品賞析
窗景(摘)
斜望,晨光。
乳白色的窗台,右側,瓶花。
一束潔白的龍膽花,淡雅寧靜,間插著四、五支金色的扶郞。扶郞,深情的名字。看來它不僅美麗,抑且剛強。
與窗台一樣乳白的花瓶,似有默契。是柔和的橢圓形。
扇手一時似玉,宋人的詞。玉扇玉手如玉白,怎么可以用來形容這窗台與瓶花呢?只是油然而生的想法。
抬眼可見窗外的春風。
稍遠處一樹杏花,樹靜而花搖。不是花搖,是花飛,片片簌簌。從窗的一角,瓶花的後面,隱約可見半枝粉桃,正應了古人詩句,所謂杏花飄雪小桃紅。
春風醉人,始於醉花。花解春風,因此開時奼紫嫣紅、落時片片飛雪,燦爛也罷、飄零也罷,都是在春風懷抱中的幸福。有那自作多情之人,“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以為是為落花悲,其實悲的是人自己。花與春風自有憑信,當來時來、當開時開,當去則去、當落則落,開時爛漫、落則淡然,又何須人悲呢?明年春到,花又歸來,年年歲歲,春花同懷。這種情義,人所不如。不見有詩如此說道嗎:人面不如花面。為什麼呢?因為花到開時重見,而人則未必如此有情守信。
......
這是一個春天早晨的窗景,明天的窗景又會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窗,窗前也都會有自己的風景,風景的好壞,全憑一顆心。
景祐三年的天空(摘)
景祐三年的天空風雲激盪,絲毫看不出七年後將在中國大地上出現政治藍天的先兆。但是,它的確是那片藍天的發端。
景祐三年(1036)五月初九日,北宋仁宗皇帝下詔:天章閣待制、權知開封府事范仲淹落職,知饒州。天章閣待制是級別低於學士和直學士的館閣職務。大宋的政權核心有一個官員群體,叫做兩制以上官員,天章閣待制是這一核心群體中的一員。因此,撤銷天章閣待制的館職是一項極其嚴厲的處分。同樣,京城開封知府的職權為天下最重,平時直接向皇帝奏事,其地位也遠非饒州知州這樣的普通府州的主官可比。
......
對於這場紛爭的意義,歷史上的評價並不多,這很奇怪。看來歷史也有自我忽略的時候。不過,歷史是人寫的,因此忽略歷史的是人而非歷史本身。
在我看來,景祐三年的這場政治紛爭是一篇偉大的宣言書。它宣告,中國的知識分子作為一個群體,在經過了一段令人羞恥的妥協、逃避甚至墮落的經歷後,他們再一次獲得了思想與道德的覺醒。
鄉村心情(之一)
如果
如果,你對一個事物愛得極深,那么即使它已經成為過去,你仍然能夠把現實變成一片透明的玻璃,並透過這片玻璃清晰地看到它。
它有一泓澄碧,為青山環繞。山上是成片的挺拔的杉松,山下是青青的芳草,與芳草相親的就是這泓碧水。水中有醉人的藍天,有閒走的白雲,還有嬉戲的野鴨。鳥兒掠過古道,歡快地啁啾;山蟬聲越過梯田,在山谷間迴蕩。當小山那邊響起尼庵的鐘聲時,藍天就閉上了眼睛,白雲就走進了藍天的夢裡,野鴨登上了沙洲,鳥兒們也就飛進了杉松。山蟬則把藝術的舞台交給了螢火蟲----那是漫山遍野為你而舞的螢火蟲啊!
在這裡,它就是一切,它就是主人。雖然,在它的邊上還有幾座乏味的水泥房,但這沒有關係,它們只是附庸。一個高雅的主人,不會因為身邊有一兩個平庸低俗的仆傭而讓人看低的。當你走近它,你會感受到它的清新淡雅,它的從容淡定,它的深邃寧靜。它會讓你心生夢想,夢想著在它身邊的只是幾棟白牆灰瓦的小築,甚至只是一間黃土夯就的農家土屋,而你有幸與這小築土屋一起陪伴著它度過此生。
但是,你現在看到的它,隔著一片玻璃,一片現實的玻璃。
這片玻璃現在蒙上了灰,還只是工地。已經建成的帶土黃色尖頂的所謂歐式小樓和尚未完成的更大的樓體,已經散發出再也無法揮去的俗味。已經成型的大門橫截了小道和兩邊的樹林。黃土帶穿過山下的青青湖邊草,小橋那頭的梯田已經荒蕪。不過這只是暫時的,這片玻璃會變得很乾淨透明,工地遲早會變成景區、賓館,會有整齊的綠地、修剪的樹木。
站在現今蒙灰的玻璃前,你還能看到它,因為它是你不久前的記憶。站在將來透明的玻璃前,你也仍然能看到它,因為這片玻璃透亮得可以把它的影像反射到你的眼前。不過,那時你看到的它的影像,雖然還是一泓澄碧,雖然還有杉松青草、藍天白雲、鳥鳴蟬噪,但是你再也看不到它的清新淡雅、從容淡定和深邃寧靜。你看到的是腮粉唇紅、美目顧盼、隨聲應氣的它。
因為,它已經是別人的仆傭,不再是自己的主人。而它現在的主人,就是曾經被我們認為平庸低俗的奴僕。
讀史莫當秋(摘)
窗外紅楓半落,枝頭榴果尚存。是仲秋了。
我隨手翻開了一本書,卻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手邊常有一些閒書,為的是閒暇時清一清心、理一理氣。我嚮往的一個境界是:“一卷閒書無世事,半杯濁酒有松聲。”其實我不喜飲酒,以半杯濁酒伴一卷閒書,純系當年為賦新詩而勉強作句的結果。我喜歡茶。朋友來訪,茶是暢聊之前的話題,從茶可以說到歷史和現實,說到今生和來世。與妻相對,品一品大紅袍的沉鬱、梅占的清爽、正山小種的內斂、鐵觀音的外向,或許還有那難得的白雞冠等四大名叢,妻子勞累一天半晌的怨氣也就隨茶香飄散了。一人獨坐,嘬一口香茶、翻一卷閒書,不為古人擔憂也不為今事發愁,那是我最好的休息和享受。
不知道這本書怎么能混進我的閒書中?既然在手,那就翻翻吧。
1898年的秋天,譚嗣同等六人被大清帝國慈禧太后下令處斬於北京的菜市口,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次改革戊戌變法就此失敗。戊戌變法本來可以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轉折點,但是這個轉折點指向的道路被切斷了。這是大清國的悲哀,更是中國歷史的悲哀。
改革永遠都是最適合所有人的讓歷史進步的手段。除了改革,歷史還有其他兩條路往前推進。一是原地踏步,二是革命。絕對的原地踏步是沒有的,它最終的結果仍然就是革命。戊戌變法之前,大清是原地踏步、固步自封;戊戌變法之後,大清面對的只有革命――那時它想接受改革但為時已晚。
1911年,還是一個秋天,辛亥革命爆發。從戊戌變法之前到這個推翻大清的1911年的辛亥革命,13年間,大清有三種選擇,但它選擇了從原地踏步到必然革命的命運,於是大清滅亡了。
任何一種制度,不論它是政治制度還是經濟制度、教育制度亦或其他領域的制度,不論它是國家法律還是一地、一部門的工作制度,在運行一個時期後都需要修改完善。如果它在建立之初還具有先進性,那么它幾十年、上百年不需要改變還能繼續保持原有的先進性,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如果說就是有可能,說它就是四海皆宜、亘古不變的真理,那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