黿頭渚公園
黿頭渚公園有山長水闊、帆影點點的自然山水畫卷;有小橋流水,綠樹人家的山鄉田園風光;有典雅精緻、古樸純淨的
江南園林景致;還有吃、住、購、行等配套齊全的服務和娛樂設施,加上歷代名人雅士遊蹤、石刻、書畫、傳說等諸多內涵深厚的文化積澱,構成了此地以天然山水為主、人工點綴為輔的生動雋美、多彩多姿的綜合性、多功能風景旅遊勝地。今日的黿頭渚、魅力非凡,令人神往!特色活動:賞櫻大會、中秋煙花大會等
黿頭渚公園景點
充山隱秀
充山隱秀,位於鹿頂山東南山麓,原
陳家花園所在地。陳家花園,又名若圃,是無錫民族工商業者陳仲言興建於1928年,建國後設
苗圃。
1983年,利用這裡11公頃山地,建“充山隱秀”一景,內設春花、夏蔭、秋色、冬景四個小區。如從公園大門順大路迤邐而行,轉入幽谷,便是春花區。這裡利用山澗,形成“翠湖”。水旁有人工堆積的
土山,高低錯落,廣植桃、李、杏、梅、玉蘭、
杜鵑、月季等花卉,綴以楊柳、香樟、翠竹。春季花開,一派濃郁的春色。在翠湖水面上,架小橋兩座,直橋名“跨綠”,曲橋為“俯青”。翠湖南橫跨一橋亭,八柱,
鹿頂迎暉
歇山頂,名“荇青”,有“魚撥荇花游”之意。臨水建有二層樓,青瓦粉牆,名“醉芳樓”。樓旁水邊又有方亭,名“蓼風”。在滿植翠竹的
土山上,建有六角竹亭,仿製的竹柱,似可以假亂真,故名“個亭”。“個”為半個竹字,形如竹葉,頗具趣味。山坡上有古典建築群——
杏花樓,共五幢,設旅遊飯店。西有菖蒲園,面積1公頃,水沼植菖蒲200個品種約2萬株,花開絢麗多姿。
夏蔭區之勝在於樹,這裡有大可合抱,茂如翠蓋的雞爪槭;姿態優雅,繁花如雪的百年白茶梅;挺拔雄偉,松針如拂塵的大王松,特別是兩棵濃蔭匝地的苦櫧,在鹿頂山麓,已是五六百歲的高齡壽星了。這些都是
陳家花園的舊物。
鹿頂山,位於
黿頭渚充山之東,山高96米,地理位置優越,視野開闊。1983年,無錫市人民政府決定建“鹿頂迎暉”一景,1984年動工興建,1986年元旦正式開放。通鹿頂山的道路有四條,還有一條
盤山公路,一般遊人多從挹秀橋登山。
挹秀橋在充山和鹿頂山之間,凌空架一橋接通。橋洞拱圈形,像雄關聳峙在深谷中。橋上接連建三隻亭子,頂端碧琉璃瓦。由此穿林登山,前有陳仲言所建的小屋三楹,名“雪影山房”,後有澗池名為“
甘泉”,旁有百年茶梅。上坡有新辟的照影池,建有西子軒、浮望亭等紀念西施的建築。
踏花亭,在盤山公路的停車坪上,六角雕花,飛檐攢尖,金山石鋪就的石級穿亭而過,通旱橋曲折上山。 呦呦亭,取《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苹;鼓我琴瑟,以待嘉賓”。亭呈長方形
歇山頂。兩旁各立兩個漏窗。透過漏窗,六匹仙鹿雕像,悠然立於石間。在群鹿雕塑下面石潭之畔,巨石壁立,正面刻有元末以孝行著稱的無錫隱士
華幼武《登鹿頂山》詩一首:
雨洗春泥軟,山高客興孤。
塵霧遙連楚,煙光直過吳。
乾坤萬里闊,不泣阮生途。
準望亭,原為水準測點,是鹿頂山的最高處。為金山石構小亭,六角。金漚亭,四方琉璃頂,是根據
郭沫若詩“萬頃泛金漚”之句命名。其旁碑刻,正面為
劉海粟書寫的“鹿頂迎暉”四個大字;背鐫《鹿頂迎暉建設記》。其下有環碧樓,供遊人品茗,有“靜觀”一額。
金漚亭下,通
范蠡堂。堂
歇山頂,
三明兩暗。正中
須彌座上有泥塑彩繪的范蠡,神態自若。兩壁粉牆上,四幀線條古拙的青銅色影壁浮雕《泛舟》、《養魚》、《制陶》、《經商》,描繪了范蠡功成身退後的傳奇故事。
舒天閣,是鹿頂山的主建築,座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4米,
八角三層四重檐,黃琉璃頂。意為四時有景,八方入畫。登閣一望,一幅神奇而絕妙的太湖美景圖畫盡入眼帘。人們讚嘆
湖山風景建設者獨具慧眼,在群山環立的溪湖之交,選擇這個八方入畫的山峰,建高閣于山之巔。望太湖,湖光縹緲;望
蠡湖,溪水漣漪;東南西北望,都是湖,儘是水,七十二峰錯落其間,可以把萬頃太湖、十里蠡湖、七十二峰瞧個夠,看個透,它標誌著
太湖風景區建設的嶄新面貌。
黿渚春濤
黿渚燈塔旁,有高 2 米餘的景名刻石,以
黃石之古拙襯托書法之遒勁雅致。主石正面鐫刻“
黿頭渚”三個大字,為光緒間無錫舉人秦敦世所書。該石背面的“黿渚春濤”,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
劉春霖所寫,毀於“十年動亂”,後集
唐駝為“花神廟”所書聯句“春色斗燕支,天教萬紫千紅,都歸主宰;濤聲吼黿渚,地勝十洲三島,合住神仙”中的“黿渚春濤”四字,補刻於石上。
春天的無錫多東南風,太湖無日不起浪,黿渚濤聲是這裡的一大特色。若遇風和日暖,微波漣漪,濤聲則清緩而流暢,和諧而有節奏;若遇狂風怒號,濁浪滔天,則轟然而鳴,猶如萬馬奔騰,所以黿渚春濤是黿渚濤聲中最神奇的。
萬浪橋,在
廣福寺東山坡下,沿湖有一處天然水灣,蘆葦叢生,有漁舟停泊其間。山坡上岩壁懸崖,松柏成林。三十年代,圍以曲堤,中建拱橋,淡泊寧靜。每當東南風大作,捲起萬千巨浪,濤聲如吼,從遠處滾滾而來,拍打湖堤,水濺珠飛,恰如漫天雪花紛揚,因而得“萬浪橋”之名。
太湖仙島 太湖仙島原名
三山,俗稱
烏龜山。位於
梅梁湖中,距
黿頭渚2.6公里。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積12公頃,實際上由4個小山峰組成。
頭尾二山名“東鴨、西鴨”,主山名“三峰”,另一小峰無名。主山高49.8米。五十年代始進行開發,造橋、建亭、綠化;七八十年代建聳翠樓,山頂建
文徵明詩碑亭,東建“點鷗亭”等;1990年闢為猴島,如今已成為“太湖仙島”。
太湖仙島,展示著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話色彩,分洞天福地和天都仙府等景區,中有古樸凝重、亭廊連結的
會仙橋,會仙橋北的西鴨山,為洞天福地遊覽區,聳立著精雕細縷的“太湖仙島”大牌坊,
漢白玉浮雕影壁“玉帝巡天迴鑾圖”。有專供猴子棲息和表演猴藝的
花果山、
水簾洞、演藝場,還裝點著“神猴出世”、“齊天大聖牙旗”、“花果山石碣”,重現著名的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情景。主峰為天都仙府,內設天門天街、天都仙府、藥王、文王、財神殿、靈霄寶閣、蟠桃瑤池、月老祠、太乙
天壇等。天街上商店鱗次櫛比,古色古香。
仙桃形、石榴形、葫蘆形等雕花門窗,玲瓏多姿,恍若仙景。天都仙府的主體建築占地1320平方米,主樓三層五重檐,
歇山頂,高22米,內設
文昌、關帝、
媽祖殿宇,兩側有六十花甲元辰廊。靈霄宮,七層四角,高38米,塑有玉帝神像。大覺灣,
仙人洞,匯集著中國佛教、道教石窟藝術。其它還有祭天台、月老祠、
鴛鴦亭等不少景點。
三山以孤見奇,以小取勝,若翠螺置於玉盤之中,林木蔥蘢,山徑深邃,景觀開闊,文徵明詩碑中的《
太湖》詩云:
島嶼縱橫一鏡中,濕銀盤紫浸芙蓉。
誰能胸貯三萬頃,我欲身游七十峰。
中犢晨霧
黿頭渚內度假島四面環水,有著獨特的山水風光,環境幽靜,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全年空氣品質均為優級,可謂是“天然氧吧”,擁有250餘間豪華客房,商娛設施配套齊全。
在此居住有兩景不可錯過,一是晨曦,湖面有晨霧,在日出後,陽光在晨霧中的光影變化,光線穿梭在湖面上,島的輪廓、帆的輪廓都是城市裡不曾感受的風景,深吸一口氣,滿心的新鮮。二是夕陽,五點開始,六點結束。太陽的光線溫柔下來,低低地 垂在山頂上方不遠處,從白色,變成黃色,再到桔色。湖水是金色的,樹和山的輪廓也是金色的,觀景的人眼中,烙下滿目金色。
十里芳徑
太湖黿頭渚風景區中有一條醉人的花樹之路,這就是秀色可餐的十里芳徑。它始自寶界橋西南堍,其地有倚路面築的三門王樓式琉璃頂"太湖佳絕處--黿頭渚風景區"牌樓,及湖邊圓形"待閒烏亭";然後一路依山傍水,經茹經堂、充山門、波色月色水榭、漕灣,至"
山輝川媚"牌樓;向左拐過"江南蘭苑"、"
世界之窗"遊樂宮,中日櫻花友誼林;穿"挹秀橋"橋洞,最後與原路相交,全程成"9"字形。
藕花深處
建於1931年,得名於女詞人
李清照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句。在大片湖水的輝映下,蜿蜒小溪,曲橋清流,別有情趣。前有方亭,位於荷花叢中,因而亭上懸“藕花深處”匾額。亭北是清芬嶼。四面環水,上有宮殿式祠宇五間,原為楊家祠堂。堂額“清芬”,為
李苦禪重書。兩旁有安徽
賴少其所書的“湖闊魚龍躍;山陰草木香”楹聯。堂懸
張正宇的“
湖山春深”一額。兩旁
武中奇書孫保圻的聯句:
鷗侶無猜,四面雲水誰作主;
鴟夷安在,五湖煙雨獨忘機。
堂前水中立一湖石,
婷婷玉立,若面拂輕紗,身披蟬翼,翩翩有神。對面有“淨香水榭”和“牡丹塢”。這裡建築疏密有致,濃淡相宜,遊人觀察了浩渺雄渾的太湖,又覓得如此幽靜的
古典園林小區,頓覺怡然自得。
湖山真意 在鹿頂山下的挹秀橋南。這裡早在1931年就由無錫民族工商業者鄭明山建造的“鄭園”,占山地百畝,內有岩洞、石峰、假山、軒亭、小橋等。1983年改建成“
湖山真意”一景。在面對挹秀橋處,有一仿佛古松形成的門樓,摩崖上為
姬鵬飛所書“湖山真意”。由此拾級登山,山脊上松柏森列,小亭翼然,題額“點紅”。同點紅亭相對,緊貼石壁,建有半亭,名“隱勝”。穿亭而入,就是鄭園原在的山洞,長達數十米。過此境界豁然開朗。臨湖有兩層碧琉璃瓦、
歇山頂的“天遠樓”,軒昂宏麗,飛閣流丹,點綴在太湖美景之中。天遠樓,取意於文徵明的“天遠洪濤翻日月”詩句,倚欄望,兩側山巒錯落,中間湖水溶溶,湖中島嶼縱橫,景色變幻無窮。
中日櫻花友誼林
中日櫻花友誼林 是由日本“中國溫灸療法普及會”會長板本敬四郎和三重縣支部部
長谷川清倡議,有五萬餘人為中日櫻花林捐資而建。1988年,在鹿頂山下植櫻花150餘株,建花崗岩友誼亭,並立碑撰文。石亭至太湖別墅處建800米長的
櫻花道,組成賞櫻區。每屆
陽春四月,櫻花齊放,絢麗多姿,引人入勝。
廣福寺
廣福寺,在戊辰亭上坡,峭壁絕岩間有山路可通。路旁有泉名“一勺”,是以“有源之水聚而為一勺,散而為三萬六千頃”而命名。峭壁頂端,就是廣福寺。 1924年,
楊翰西將一勺泉上山地一畝多,捐贈給量如和尚。量如原系軍人,脫下戎裝,削髮為僧。他將後山的廣福寺(又名峭岩寺)遷到這裡。原廟雖小,卻建於
蕭梁。廣福寺建成於1925年,寺名含“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立於幽谷綠樹叢中,有深山古寺之風。寺前古樸山門,三拱圈,兩旁立
鐘鼓樓,中有磚刻“廣福寺”,
尉天池書。頭幢天王殿,塑四大金剛、彌勒佛。中間天井,兩廂供觀音、地藏。大殿塑釋迦牟尼、迦葉、阿儺,1979年,由惠山泥人研究所重塑,頗具惠山泥人風格。殿上“大圓滿覺”匾為
趙朴初所書。寺後有
蔡緘三的“退廬”和僧房“華嚴精舍”。已增設“文物陳列室”、“玉佛殿”和“三聖閣”。內藏駝鳥蛋、古畫《百鳥圖》,以及明末隱士楊紫淵的鐵鞭。
江南蘭苑
在廣福寺下的
齊眉路中,占地2.5公頃。無錫有較長的藝蘭歷史,清代已興盛於民間。
黿頭渚引種蘭花50餘屬,180種,數千盆之多,並建成一個青瓦粉牆、江南式庭院建築的
蘭苑,有國香館、留香亭、流芳澗、香簾等景點。茂林修竹,
曲水清流,蘭香四溢。進苑是倚牆而立的碑廊,壁間嵌
王獻之、文徵明、
鄭板橋、
吳昌碩等歷史名人的蘭花畫刻。南部山坡地,山石嶙峋,溪澗
曲流,樹木蔥蘢,是蘭花的栽培區。以蘭居為中心的一組廳堂,是品賞蘭花的去處,室內圓台、方桌、高腳茶几陳列蘭花展品。國香館面水而建。蔭棚區別具風情,用平台、曲廊,或讓蘭花自然生長在溪邊、石隙,或附生在喬灌木間,形成絕妙的幽境。
三山道院
三山道院屬
於正一派,它與全真派不同之處在於正一派可以結婚,可不留髮髻,可住家,一般來說,正一道主要從事
符籙齋醮。而全真道道士一般多住在宮觀內,以清修煉養作為主要的宗教生活。在道觀中男道士稱為乾道,女道士叫坤道,全國只有
四川青城山為乾坤道,男女合道,道士留髮髻是因為他們認為膚發授於父母,三山道院,道長頭戴九
梁中,身著對襟。如果要進靈霄宮朝拜,一般不走正門,正門是留給帝王初一,十五進香用,遊客可走兩邊側門,出腳根據方向而定,左邊的門先出左腳,右邊的門先出右腳。
還有許多景點就不一一介紹了,
黿頭渚現有
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萬浪卷雪、
湖山真意、十里芳徑、
太湖仙島、
江南蘭苑及犢山晨霧、廣福古寺等10多處景點。其中有山長水闊、帆影點點的自然山水畫卷;有小橋流水、綠樹人家的山鄉田園風光;有典雅精緻、古樸純淨的
江南園林景致,是一個多功能風景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