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由一些名流士紳倡議並集資,在無錫城中心原有幾個私家小花園的基礎上,無錫人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公園。該園自建立之初至今歷經三朝100年,始終堅持一個原則:不收門票,也不針對任何人設立門檻。在“城中公園”建立後不久,無錫市民按照自己的習慣給予其另一個暱稱:“公花園”。該公園被園林界公認為是我國第一個公園,也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眾之園。“公花園”建立後5年,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他所倡導的“天下為公”為“公花園”的誕生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錫公花園
- 時間:1905年
- 地區:無錫城中心
- 類型:公園
簡介,文物,公花園南,鎮園之寶,
簡介
無錫的“公花園”,曾經承載過無數無錫人美好童年的回憶,因為地處錫城最繁華的市中心,無錫人也稱之為“城中公園”。
文物
“公花園”目前尚存的文物古蹟、重要紀念建築物有22處,其中有宋代石質飲馬槽、明代繡衣峰、築於100年前的龍崗、懷素《四十二章經》碑刻,以及歷代著名書畫家的碑刻作品等。
無錫公花園
記憶中位於園通路上的公園東門小而簡陋,很少有人從該門進出,可改造後卻是煥然一新。一排新建的長廊替代了原先破舊的矮圍牆,遊客站在長廊上就可隱約看到白水盪部分水面和蘭 的亭角。走進那扇圓月式的拱門,一塊玲瓏剔透的鐘乳石將園內的景致遮掩了起來,給人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繞過鐘乳石,一個精緻的小園林展現在面前。這是公花園的新景——紫園。古人有云:紫氣東來,故此命名。園內中心位置是個八卦型的小水池,池上有座石拱橋,由此可直達蘭 。喜歡喝茶的人都知道公花園中有個蘭 茶室,然而由於多年風霜的洗禮,茶室的屋頂、圍欄都有所損壞了,現正按原先的風格進行修繕。
站在蘭茶室向南望去有一片水面,那就是無錫老城中最大的水池白水盪。此次改造不僅擴大了白水盪的面積,還將原南側與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相連線的圍牆改成了一個親水平台,將街區與公園融為一體。白水盪的西側就是龍崗,據了解為了增加濕度,降低塵埃量,公園正式開放後會有一道瀑布從龍崗上直流入白水盪,屆時八角亭和白塔在冷霧籠罩中別有一番風情。
公花園南
河為界,橋為門
“河為界,橋為門。”這是崇安區曹錫榮副區長對公花園南大門的概括。起初記者一直不明白,直到昨日來到南大門後才恍然大悟。公花園和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早已融合在一起,在此處看到傳統的圍牆,街區和公園被一道小河分隔開來,河上幾座小木橋成了連線的通道。從南門進來後就是歸雲塢,此處新建了一排長廊,據稱一來是為了讓怪石嶙峋的歸雲塢增添一些景致,二來還可以方便遊客乘涼躲雨,三來通過這排長廊可以直達崇安閣,讓街區與公園達到真正互通。
在歸雲塢東側是寬敞的秦起廣場。在烈士秦起的銅像後側,一棵從廣東運來的九頭香樟像一道屏風將廣場後的景致遮蔽了起來。而銅像西側則有一塊從山東覓得的太湖石,該石狀似大象,寓意每位來此的遊客吉祥如意。
鎮園之寶
懷素狂草12碑
公花園的徐斌書記告訴記者,公園的改造共分兩期,一期集中在東部,主要以恢復修繕古蹟為主,現已完成80%左右,再過一個星期即可基本完工。二期主要集中在西部,以改建活動區為主,預計明年動工。
崇安區的曹錫榮副區長介紹,今年適逢公花園百年華誕,無錫市在重新恢復公花園這一名字的基礎上,由崇安城投和公花園共同投資2000萬元對其進行修繕。公花園和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緊密相連,在街區里能夠感受到公園的幽靜,在公園同樣也能看到街區的繁華。為了讓公園和街區更好地相融,街區的屋頂粉牆黛瓦的除外,全部被建成空中花園。曹副區長表示,崇安寺和公花園是最能體現無錫的地方,在今年的旅交會上已將其作為旅遊景點進行推廣,接下來準備和旅遊局聯合將此打造成4A級景區,使其成為無錫接待遊客最多的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