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芒隱子草閉花授粉機制研究

《無芒隱子草閉花授粉機制研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張吉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芒隱子草閉花授粉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張吉宇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我國90% 的草地已不同程度退化,充分利用能適應當地環境的的鄉土草資源(如旱生性無芒隱子草),是改良退化草地、改善生態環境的有效之途。我們的前期研究發現,無芒隱子草同時存在閉花授粉(CL)和開花授粉(CH),CL小穗的種子產量約占總產量的82%,但造成這種差異的機制尚未闡明。本項目擬進一步研究CL和CH小穗、花器官的形態學、細胞學基礎;首次以CL家族植物無芒隱子草整合基因組DNA測序、RNA轉錄組和Small RNA測序研究其CL的分子動態,驗證10個以上CL相關cDNA和Small RNA的生物學功能以及CL與抗旱基因的關聯性;從而揭示無芒隱子草CL和CH繁殖分配,CL的細胞和分子機理。為無芒隱子草新品種的種子生產和推廣利用提供技術支撐,也為被子植物CL機制奠定理論基礎。

結題摘要

研究發現無芒隱子草具有閉花授粉(CL)和開花授粉(CH)小花及由此產生的種子差異是其適應荒漠逆境的重要策略。無芒隱子草莖桿不同部位產生的種子產量和質量存在顯著差異(P< 0.05);不同部位小花在花器構造、形態和不同發育階段均存在差異;顯微觀察表明,CL和CH漿片、花粉粒外觀及表面紋飾均存在差異。通過Illumina、PacBio和Hi-C測序及組裝得到異源四倍體無芒隱子草高質量的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大小為543Mb,共54383個蛋白編碼基因。整合全基因組DNA、mRNA和miRNA對CL和CH花器官進行分析,共鑑定出5類miRNA及71個可能調控花發育的基因,並在全基因組水平鑑定出63個ABCDE模型基因和87個bZIP轉錄因子,其中兩個FD基因(屬於bZIP家族)可能同時調控無芒隱子草的抗旱和閉花特性。miR172的靶基因AP2可抑制開花整合調控基因AP1的表達,從而調控植株的開花;而AP2主要通過抑制FT-FD途徑影響AP1的表達。無芒隱子草miR172和其靶基因AP2分別超表達水稻後,引起了轉基因植株花器官發育變異。研究結果豐富了被子植物閉花授粉的形態和分子基礎,為無芒隱子草新品種的種子生產和推廣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