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社會(日本社學學詞語)

無緣社會(日本社學學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該辭彙出自日本NHK(日本放送協會,地位相當於CCTV)2010年1月31日期的紀錄片【無緣社會-無緣死的衝擊】,描述的是當今日本正在步入無緣社會的現狀。許多日本人,一是沒朋友,“無社緣”,二是和家庭關係疏離甚至崩壞,這是“無血緣”,三則與家鄉關係隔離斷絕“無地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緣社會
  • 辭彙來源地點:日本NHK紀錄片
  • 辭彙出現時間:2010年1月31日
  • 辭彙出自:無緣社會-無緣死的衝擊
介紹,無血緣,無地緣,無社緣,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看無緣社會,

介紹

無血緣

單身人士愈來愈多,目前日本有百分之十六的男性和百分之七的女性終身未婚,預計到了2030年,這比例將升高至三分之一及四分之一。老人和家人同住比例也漸趨下降,獨居老人死在家中許久才被發現的事件,十年來增加一點二倍,去年甚至有三萬兩千名死者身份不明,無人認屍;死時身邊沒有親人在場,這種現象還有一個新詞,叫做“無緣死”。

無地緣

鄉村的年輕人想到城市發展,去了就流離在都市裡面,極少回鄉,地方只剩老人與小孩,鄉鎮沒落,“故鄉”的概念愈趨淡薄。

無社緣

所謂無社緣,也不是真的沒有朋友,而是沒有“真實的”朋友。很多人一下班就上網,和網上的朋友好像很熟,但是從未見過網友真身,網友的照片、資料是否真實也很難確定,而且網友還常一下子就從人間消失。至於上班工作部分,個人與同事、公司之間,也趨向“無緣化”。在日劇內常見到的是工作單位同事們打成一片,齊心協力克服萬難,但現實中現在日本年輕人有不少“便當男”,自己帶便當,默默在位子上吃,不多和同事打交道。另外,日本過往以為特色的“終身雇用制”已經瓦解,員工跳槽頻繁,七成年輕人工作不到三年就換公司,和公司也難產生深厚的“緣”。

內容簡介

本書系NHK電視台資深採訪記者作品合集。採訪主題是“現代人的孤獨老死”。高齡、少子、失業、不婚、城市化,造就了這樣一批人,他們活著,沒有人和他們聯繫,他們沒有工作,沒有配偶,沒有兒女,也不回家鄉;他們死了,沒有人知道,即使被發現,也沒有人認領他們的屍體,甚至無法知道他們姓甚名誰,他們的人生被總結為寥寥幾個字的遺骨認領布告,他們被稱為“無緣死者”,他們所在的社會也會漸漸從“有緣社會”變成“無緣社會”。日本每年3萬2千人走上“無緣死”的道路。他們中間,有在公司20年沒有遲到請假,可是一夜之間變成街頭流浪漢的工薪階層,有一個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兒女遠離自己的空巢老人,有從來只在網路上交友的年輕人,社會聯繫日益脆弱,連一般家庭的30-40歲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獨死去的陰雲籠罩。日本NHK電視台特別節目錄製組,節目熱播後將記者的真實採訪手記合成此書,將當今社會中那些不受關注的人們的臨終慘景呈現到大家面前,呼籲社會的警醒和反思。

作者簡介

NHK特別節目的介紹:
“NHK特別節目”起始於1989年4月2日,從第一個節目《政治是可以改變的嗎?——里庫路特事件的衝擊》到2013年3月31日的《魂之旋律——失聰的作曲家》24年間一共製作播放了2487部作品。是它的前身NHK特集的2倍。
“NHK特別節目”承繼了其前身的基本方針,即奉“親身採訪”“獨家”“感動”為圭臬。大膽挖掘,不畏挑戰,以圖接近事實真相。而且更加徹底地貫徹了“沒有不能上電視的話題”這一點。

看無緣社會

作為NHK電視台資深記者的採訪手記,《無緣社會》以由此及彼倒逼追問的方式聚焦“現代人的孤獨老死”問題。它不僅僅是對採訪過程的還原,更想回答的是以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失去與社會的關聯而成為“無緣死者”(即孑然一身死去之後無人認領遺體的逝者)?這些關聯與紐帶又是如何在人生中失去的?日本這個國家看似平靜的水面下究竟發生著什麼?
書中的 “無緣社會”,簡單地說就是“沒有關聯的社會,各不相干的社會”(《序言》第2頁)。這也就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繫和人與社會的必然銜接已經淡化到幾乎可以忽略。今天的日本已經表現出了“無緣社會”的一些較為嚴重的症狀,包括單身成風、老人獨居、故鄉消失、職場緣淺。
“無緣社會”的核心問題其實是個體與社會的關係問題。而個體與社會的關係,則可以說是社會學的永恆話題。它們不僅在涂爾幹和韋伯的經典理論中占據著中心地位,而且在當代社會思潮中依然是焦點所在。書中所關注的“現代人的孤獨老死”問題,以及“無緣社會”的種種肇因,均可以在鮑曼(Bauman)、貝克(Beck)、吉登斯(Giddens)這三位當代社會學大家所提出的“社會個體化”命題中找到解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