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開辦,主要為無線電視台訓練演藝人才,當中不少較早期的學員,現已成為今日在香港以至華人演藝界獨當一面的巨星,是名副其實的造星工場。

改制1984年1月開始,藝員訓練班改制,分為藝員招募、舞蹈藝員招募和司儀招募,訓練期也由一年縮為半年,頭3個月學習基本知識,後3個月則進行實習。

基本介紹

發展歷程,歷屆學員,藝員訓練班,藝員招募班,藝員進修班,相關趣聞,

發展歷程

1967年,深具戰略眼光的邵逸夫將事業重點轉移到了當時新興的電視產業,香港無線電視廣播公司——這個即將影響了幾代華人的傳媒巨擘應運而生。幾年後,與“邵氏”的明星制理念一脈相承的無線藝員培訓班成立。或許邵爵士自己也想不到,這個原本自產自用的明星培養基地日後竟然撐起了香港,或者說是整個華人演藝圈的半壁江山。
受益最多的首推香港電影。無論是台前還是幕後,從無線走向大銀幕的藝人幾乎同步經歷著香港電影的發展歷史。蓬勃發展時期他們嶄露頭角,盛極一時之際他們是中流砥柱,市場萎靡的低谷他們不離不棄,而現今的圖謀破壁他們又是不可或缺的中堅人物。很難想像如果沒有一屆屆的無線藝員培訓班,還會不會有這片熠熠生輝的璀璨星河,而沒有了這些優秀的電影人,香港電影乃至中國電影又將如何地黯然失色。
人生離別幾度秋。回望這個名副其實的“香港明星的黃埔軍校”,他們中有的早已湮滅無名,有的依舊如日中天;有的還在默默耕耘,有的則蓄勢待發。看看這些陌生或熟悉的名字,看看這些讓我們感動與歡樂過的名字,看看這些曾讓我們頂禮膜拜魂牽夢縈的名字,有多少情懷可以重來,又有多少時光不會遺忘?

歷屆學員

藝員訓練班

年代期別演員
1972
1
陳喜蓮陳嘉儀陳美琪、陳婉桃、張惠儀、蔡婉萍、莊文清、周如英、覃恩美、何鳳翎、高妙思顧小萍、郭雅烈、鄺靜美、李佩貞、李小梨、呂有慧、岑清媚、蘇杏璇蘇文儀孫明貞、王麗容、汪慧莉、程可為、陳培達、鄭樹光、張汝棠、招振強許紹雄金興賢甘國亮關聰郭鋒林偉圖劉緯民梁立人、梁大成、施學全、田民族、溫燦華、黃允財及甄怡石
1973
2
盧宛茵伍衛國宋豪輝、吳沅儀
1974
3
1975
4
1976
5
1977
6
1978
7
1979
8
1980
9
黃日華苗僑偉吳麗珠姚鳳絲吳華山、譚禮賢、李國平林偉健楊嘉諾、關灼元、張俊平李青山楊志堅李廣華、麥劍秋、陳柏燊、李建川、黎海姬、李玉敏王靜儀、勞香寧、吳惠嫦、武振子、李慧然、梁淑兒、譚玉瑛、文婉儀、胡寶華
1981
10
劉德華吳家麗戚美珍戴志偉梁家輝符鈺晶、薛彩霞、徐錦江黃耀明潘宏彬連偉健朱小寶、蔡裕芬、郭凝湘、林淑芬、梁麗燕、盧影媚、黃婉容、郁惠儀、陳嘉麗、陳思紅、林婉嫦、李麗娥、蘇倩影、胡美玉曾麗萍、文少芳、陳國光張之亮、洪羅拔、簡偉安、劉偉海、劉育光、陸文俊、鄧錦泉、鄧樂成、謝明莊、張南雁、蔡麗薇、馬志良、謝子揚及於偉忠
1982
11
1983
12
1984
13
鄭伊健黃澤鋒李家聲吳啟明潘文柏吳婉芳高靜羅麗娥何嘉麗林帆吳詠紅劉安琪、傅欣瑜、蔡惠娟潘芳芳李偉南、黃英耀、黃家健、陳國志、美為南、駱志文、曾守明、李煌生及袁忠義
1985
14
1986
15

藝員招募班

年代期別演員
1984
1
2

藝員進修班

年代期別演員
1985
1
1986
2
1990
3
1991
4
1992
5
古天樂(旁聽生)
1993
6
1994
7
1995
8
1996
9
劉家聰、彭皓鋒(彭冠中)、甘子正張智軒郭淨趙子豪鐘麗淇陳伶俐宋芝齡、伍思玲、陳安琪周凱珊汪琳、張錦濤、周婉儀、李伊娜
1998
12
官仲銘、周家怡林遠迎任港秀
1999
13
林峯楊怡梁俊一傅楚卉揚明杜大偉張美妮、姚啟善、李中希、黃俊紳徐榮周暘許明志、嘉浚、趙永洪、黃蘊妍、陳少邦
2000
14
李彩寧馬國明葉璇(旁聽生)葉暐何志祥黃少平吳卓羲(舞蹈班轉入)
2001
15
伍濼文、張國洪、殷櫻、章志文夏竹欣
2002
16
2003
17
2004
18
2005
19
2006
20
2007
21
2008
22
2009
23
2010
24
2011
25
胡慧中劉蔚萱陳芷尤李晉強、章延澤、阮政峰、譚坤倫、張明偉張振朗、曾海昌、謝光耀陳婉婷、吳礦利、陳光耀蕭家浩
2012
26
王志康、王靖怡、朱斐斐、朱樂洺、何沛霖、何廣沛、余應彤、利穎怡吳沚默、吳倩彤、李旻芳、李悅瀚、李嘉晉、周梓盈、林泳淘、林玥、林健生、施駿、范仲恆、袁鎮業、梁茵、郭懿皚、陳潁熙、陳家良陳華鑫、陳潔玲、黃榮燊、黃毅進、黃耀英楊家寶、趙璧瑜、劉嘉琪、鄭嘉豪、盧俊龍、鐘麗、譚永浩
2013
27
劉溫馨陳偉琪、彭紀諺、容天佑王舒銳、張雪瑩、王俊伊蕭家浩(重讀)、張彥博、黃匡翹、謝文欣、陳碧雲、曹思詩、丘梓謙、馮子森、焦浩軒、張詩欣、陳俊堅、郭韻浩、李日升盧偉文、吳展驊、吳佩如、謝可逸、謝欣延、董敬文、阮浩棕、姚宏遠、陳凱琳(旁聽生)、蔡思貝(旁聽生)、鄧佩儀(旁聽生)

相關趣聞

為了能夠順利簽約,為了得到演出機會,藝員們不得不在課業之外多動些心思。無線電視台至今流傳著一個廣為人知的趣聞,說的是那時的周潤發為了引起無線高層的注意,經常把自己打扮一新守在人來人往的電梯口,裝作等待電梯的樣子,每見頭面人物上下電梯,他就不失時機地問候一聲。這位身高1.8米的英俊小伙子於是引起了無線高層的注意,也給那些監製人員留下了好印象,於是就有人開始打聽這個小伙子是何許人。
從跑龍套開始,發仔的“龍套生涯”跟別人不一樣。從龍套演員到劇集主演,這個過程只用了兩年。無線的當紅小生,香港的“長篇劇王”。
在無線電視這條造星流水線上,所有演員都是從跑龍套開始的。這種情狀在無線演員出身的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中有著絕好的反映。影片中尹天仇被人說成是個“死跑龍套的”,而尹天仇的解釋是:“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龍套就是這么一個奇怪的角色。沒有名字,沒有台詞,甚至也沒有表情,然而,對於跑龍套的人來說,假若你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演員,那么跑龍套就並不意味著沒有前途。
按照無線電視台的規矩,一般演員要跑兩三年龍套才有望演配角,而要得到演主角的機會,往往得有五六年時間。對於年輕演員來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人熬不住就轉行了,而堅持下來的人大多都會有出頭之日。
1976年,周潤發曾給伍衛國跑龍套,1980年黃日華給周潤發跑龍套,1983年周星馳給黃日華跑龍套,而今天的周星馳已經被人稱做“星爺”了。
說起當年在藝訓班的日子,曾經執導過葉童馬景濤版《倚天屠龍記》的香港導演賴水清顯得很興奮:“發仔是南丫島人,我是新界的,都算是偏僻的農村,我們就一起租房子,朝夕相處了兩年!那個時候都沒有出人頭地,我們三個,還有吳孟達,讀書的時候就常常一起站崗,見習 工作的時候還要一起給人家跑龍套,扮演家丁 死屍這樣的民眾演員,沒有一句台詞,大家都還蠻心安理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