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中繼技術

無線中繼模式,顧名思義,即是無線AP在網路連線中起到中繼的作用,能實現信號的中繼和放大, 從而延伸無線網路的覆蓋範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線中繼技術
  • 外文名:Wirelessrelaytechnology
  • 套用學科通信
模式,組圖介紹,LTE-A中的無線中繼技術,

模式

無線分散式系統(WDS)的無線中繼模式,就是在WDS上可以讓無線AP之間通過無線信號進行橋接中繼,在這同時並不影響其無線AP覆蓋的功能,提供了全新的無線組網模式。
無線分布系統(WDS)通過無線電接口在兩個AP設備之間創建一個鏈路。此鏈路可以將來自一個不具有乙太網連線的AP的通信量中繼至另一具有乙太網連線的AP。WDS最多允許在訪問點之間配置四個點對點鏈路。一般情況,中心AP最多支持四個遠端無線中繼模式的AP接入。
無線中繼模式雖然使無線覆蓋變得更容易和靈活,但是卻需要高檔AP支持,而且如果中心AP出了問題,則整個WLAN將癱瘓,冗餘性無法保障,所以在套用中最常見的是“無線漫遊模式”,而這種“中繼模式”則只用在沒法進行網路布線的特殊情況下,可適用於那些場地開闊、不便於鋪設乙太網線的場所,像大型開放式辦公區域、倉庫、碼頭等。還有就兩個網路隔離太遠,網路信號無法傳送到,就在中間設定一個中繼AP,此AP只起中繼的作用。

組圖介紹

在此種模式下,中心AP也要提供對客戶端的接入服務,所以選擇“AP模式”即可,而充當中繼器的AP不接入有線網路,只接電源,使用“中繼模式(Repeater)”,並填入“遠程AP的MAC地址(RemoteAPMAC)”即可。
無線中繼技術
圖1 無線中繼模式
無線中繼技術是針對於那些有線骨幹網路布線成本很高,還有一些AP由於周邊環境因素,無法進行有線骨幹網路的連線的環境而提出的,利用無線中繼與無線覆蓋相結合的組網模式,可實現擴大無線覆蓋範圍,達到無線網路漫遊。無線中繼技術就是利用AP的無線接力功能,將無線信號從一個中繼點接力傳遞到下一個中繼點,並形成新的無線覆蓋區域,從而構成多個無線中繼覆蓋點接力模式,最終達到延伸無線網路的覆蓋範圍的目的。
無線中繼模式組網方法的用途極其廣泛,在無線網路已經開始廣泛使用的今天,很多地方會因為場地比較大或者有障礙物,而無線設備的覆蓋範圍就達不到我們所需要的距離或中途受到阻礙,這時候我們採用無線中繼模式來連線無線網路,就能滿足組網的要求。很多的無線AP產品橋接功能,在以前就只有通過無線網橋來實現無線連線,但以前的無線網橋只具有橋接功能,而不能達到無限覆蓋的效果。
在如今的城市裡,連線兩個建築物之間的網路,採用無線AP連線具有很大的便利性。然而如今城市裡高樓林立,很容易造成無線信號受阻,這樣就不能順利的實現網路的連線。同時也會出現需要連線的網路相隔太遠,就算中間沒有什麼其他的障礙物阻擋信號的傳送與接收,但如今的網路技術及網路設備的覆蓋範圍還達不到這么遠的距離,如此情況,我們就採用中繼模式,以中繼AP來實現信號的放大與延續傳送。
樓宇之間的區域網路需要互相連線;一個公司希望將其左近的生產廠房、車間、管理中心等所有的網路連線在一起,便於資源共享,統一管理,實現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在大學校園裡,教學樓、學生宿舍與計算中心等部門中獨立的內部區域網路,也需要組建在一起,可以方便學生和教師接入校園網和Internet;等等。這些需要連線各個區域網路,都可以採用無線分布系統技術來實現,當出現距離過遠,信號較弱,中間有障礙物阻擋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套用無線分布系統中的無線中繼模式來連線組建網路。
當需要連線的兩個區域網路之間有障礙物遮擋而不可視時,可以考慮使用無線中繼的方法繞開障礙物,來完成兩點之間的無線橋接。如圖所示,無線中繼點的位置應選擇在可以同時看到網路A與網路B的位置,中繼無線網橋連線的兩個定向天線分別對準網路A與網路B的定向天線,無線網橋A與無線網橋B的通訊通過中繼無線網橋來完成。
無線中繼模式組建網路連線構建中繼網橋可以有兩種方式,單個橋接器作為中繼器和兩個橋接器背靠背組成中繼點。
單個橋接器可以通過分路器連線兩個天線。由於雙向通訊共享頻寬的原因,對於對頻寬要求不是很敏感的用戶來說,此方式是非常簡單實用的。
無線中繼技術
圖2 單個AP作中繼器的無線網路連線示意圖
對頻寬要求較高的用戶,可採用背靠背兩個處於不同頻段的橋接器工作於無線網橋模式,每個無線網橋分別連線一個天線構成橋接中繼,保證高速無線鏈路通訊。兩個背靠背的AP可以處於不同的頻段,且可以同時工作於無線網橋模式,這樣其功能就能得到擴大,信號在轉發過程中也得到最大的發揮。把頻寬及速度提高到最大,以滿足高要求的用戶,保證其暢通程度。
無線中繼技術
圖3 兩個AP作中繼器的無線網路連線示意圖
需要連線的兩個網路在距離過遠或者中間有障礙物的適合,就採用中繼AP來實現網路的連線。在選購AP設備的時候,需要注意一點就是不是所有的AP都支持WDS,選購的時候看清楚。同時還要看清發射功率和天線增益參數。AP發射功率單位是dbm,天線增益的單位是dbi,這兩個值越高,說明無線設備的信號穿透力越強。
普通AP的發射功率在20dbm以下,天線的增益在2~3dbi範圍以內,按照經驗,2dbi的增益天線信號可以穿透兩堵牆。還有無線網路是共享網路,整個WDS相當於一個大的網路,用戶越多,每個用戶所得的頻寬越低,最好買統一牌子的無線設備,根據實際情況選購何種頻寬的設備。最後在天線上,還是需要專用的定向天線,要做好防水防曬等護理措施。
無線中繼覆蓋點通常由兩個AP模組構成,其中的一個AP的採用SAI模式工作(客戶端模式),作為信號接收器接收前一站AP的無線信號,另外一個AP的模式採用標準AP覆蓋模式,用來進行無線覆蓋。這樣,無線信號一方面可以一站一站地進行接力,構成無線中繼,另一方面是,每一站均可以實現本地區域覆蓋。此種模式能實現網路信號的放大及延續,為網路組建解決了距離上的問題。使無線網路運用更加廣泛,實現了許多無法使用有線網路的用戶進行網路暢遊的夢想。

LTE-A中的無線中繼技術

3GPPR8/R9版本LTE技術的標準化工作早已完成,目前版本已經非常穩定。從2009年開始,LTE技術正式進入了商用階段。為了適應寬頻移動通信的飛速發展,ITU提出了IMT-Advanced系統的概念,可以為用戶在高速移動狀態下提供100Mbit/s和低速移動狀態下提供1Gbit/s的峰值速率,同IMT-2000系統相比性能大幅提升,IMT-Advanced系統也就是所謂的4G系統。ITU隨後向全球徵集4G的候選方案。3GPP於2009年正式開始了一項研究工作,提出了LTE技術的增強版本R10LTE,也就是所謂的LTE-Advanced技術,通過自評估研究過程,最終於2009年9月向ITU提交了LTE-Advanced技術的自評估報告,希望該技術可以正式成為IMT-Advanced的候選技術。通過ITU的評估工作,LTE-Advanced技術正式成為4G技術的標準之一。
隨著現在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頻譜資源已經變得越加緊張。目前只有在高頻段有較大的連續空餘頻譜。為了獲得3GPPLTE-A制定的高速無線寬頻接入的設計目標,則只能部署在較高的頻段。但是較高的頻段路損比較大,很難實現好的覆蓋。而如果通過增加宏基站來解決覆蓋問題,又需要增大投資。所以,為了滿足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高速率傳輸的要求,LTE-A技術引入了無線中繼(Relay)技術。
Relay技術中,終端用戶可以通過中間接入點中繼接入網路來獲得寬頻服務,其典型的部署如圖12-3所示。這種技術可以減小無線鏈路的空間損耗,增大信噪比,進而提高邊緣用戶信道容量。具體來說,Relay技術是在原有站點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一些新的Relay節點,加大站點和天線的分布密度。這些新增Relay節點和原有基站(母基站)都通過無線連線和傳輸網路之間沒有有線的連線,下行數據先到達母基站,然後再傳給Relay節點,Relay節點再傳輸至終端用戶;上行則反之。這種方法改善了鏈路質量,從而提高了系統的頻譜效率和用戶數據速率。
無線中繼技術
圖12-3 典型Relay部署
3GPP從R9版本開始對Relay技術進行研究,在R10版本中對其進行標準化、經過長期的討論,3GPP根據中繼的策略對Relay進行了如下分類。
(1)Type1Relay:Type1Relay可以獨立控制某個小範圍區域內的終端,具有獨立的小區標識和無線資源管理機制。從終端側來看,Type1Relay就是一個常規的eNodeB。
(2)Type1aRelay:Tyep1aRelay具備Type1Relay的大部分特徵,但其Relay與終端之間的接入鏈路和eNodeB與Relay之間的回程鏈路使用的頻譜是不同的。
(3)Type1bRelay:Type1bRelay也具備Type1Relay的大部分特徵,但其Relay與終端之間的接入鏈路和eNodeB與Relay之間的回程鏈路使用的是相同頻譜。該類Relay通過接入鏈路和回程鏈路的物理隔離,來實現Relay同時工作在兩條鏈路上而不發生相互干擾。
(4)Type2Relay:Type2Relay具有獨立的物理層、MAC層、RLC層等功能,具有獨立或部分RRC功能。由於Type2Relay沒有自己獨立的小區,也不具備獨立的PCI,其部分控制功能受控於eNodeB,即Type2Relay僅傳送PDSCH,但不傳送CRS和PDCCH。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