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以臨床醫生的視角分析了美國現有癌症研究、診斷和治療體系,以及預防手段的科普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無癌的世界
- 作者:瑪格麗特 I. 庫默
- 原版名稱:A World Without Cancer
- 譯者:鄧紹平
- ISBN:978-7-5112-8235-4
- 頁數:284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5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787×1092 1/32
內容簡介,出版背景,作者簡介,譯者簡介,目錄,業內推薦,前言,
內容簡介
作者以臨床醫生的視角分析了美國現有癌症研究、診斷和治療體系的致命缺陷,其主要治療手段——手術、化療和放療,總結起來就是“切、毒、燒”,都是治標不治本,又貴又不好。作者提出了一個改革現有體系的計畫,並講述了如何預防癌症及保護自己與家人的方法。
出版背景
在中國,癌症總會因國內外明星或名人患病而成為焦點話題;但事實上,癌症所侵襲的對象不分種族和階層,所影響的也絕非個別的社會群體。在過去十年,儘管整個社會在對抗癌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我國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對於大眾和傳媒而言,癌症理當成為一個無所避諱、並能得到持續關注的公共話題。
《無癌的世界》的出版,為科普癌症防治知識、引發社會就癌症防治方法進行思考和討論做出了貢獻。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的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近些年來均有下降。這本美國醫生所著的《無癌的世界》對美國的癌症防治體系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們所經歷的過程,不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值得我們認真了解和借鑑。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I.庫默(Margaret I. Cuomo, MD)
醫學博士、“Lesscancer”慈善機構的董事會成員,常年在美國紐約長島曼哈賽特的北岸大學醫院放射診斷科擔任主治醫師。庫默專攻包括CT、超音波、核磁共振、以及介入治療在內的身體成像,其大多工作是專注癌症與愛滋病的診斷。
譯者簡介
鄧紹平
主任醫生、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獲瑞士日內瓦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在歐美著名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從事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近20年,在國際重要醫學刊物發表論文120多篇。於2009年作為四川省首批“百人計畫"人才從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引進回國,繼續從事肝膽外科及肝移植工作,並特別關注癌症的早診早治及預防。
目錄
序 言 推倒藩籬
第一章 兌現承諾
第二章 認清癌症
第三章 癌症篩查的利與弊
第四章 當今的治療選擇:切、毒、燒
第五章 市場不可承受之重
第六章 事倍功半
第七章 癌症的附加傷害
第八章 轉換研究方法
第九章 癌症預防人人有責
第十章 癌症與環境
第十一章 終結菸草的危害
第十二章 抗癌:營養結合運動
第十三章 不可小覷的維生素D
第十四章 有防癌的靈藥嗎?
第十五章 聚焦前沿抗癌科技
後 記 從想像到變革
業內推薦
一本看似醫學科學的普及讀物,傳遞出對人類社會的強烈責任和對夢想的不懈追求!於我看來,她更是一部飽含人文主義色彩的文化著作,讓抗癌路上的我們為之動容!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 徐瑞華
“自從開始了我的營養之旅以來,我了解到兩件事。第一,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對你的心臟有益,還對你所有的器官有好處,它還能幫助預防許多種癌症;第二,如果我們不更積極地研究預防措施,那么,無論我們採用了什麼醫療體系,那個醫療體系都將被包括癌症在內的慢性疾病壓垮。正因為此,我強烈支持Cuomo博士在這本書中傳遞的及時又重要的訊息。我為這本書喝彩叫好!”
——紐約時報No.1暢銷書《南海岸飲食》作者Arthur Agatston, MD
前言
推倒藩籬
在美國,研究、診斷以及治療癌症的體系存在著致命缺陷。
我們自然很願意認為我們已有了方法用於早期的癌症診斷和治療,而且我們的治療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我們希望那些畢生致力於癌症事業的人——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機構的科學家、腫瘤學家以及倡儀團體——都在彼此分享著他們的觀點、見解及數據,從而攜手共進;我們以為政府資助下的龐大研究網路不斷激勵著大膽而富有創意的新構想的誕生;我們還相信,對癌症探索研究的主要驅動力是源於對患者的同情之心,而非對職業發展和利益的追逐。有時候,我們所認為的這些都是事實。然而,更多的時候,並非如此。
多年來,我一直在觀察美國的“癌症文化”,在這一過程當中,我越來越確信,該文化體系並未形成滿足我們首要需求的應有架構,它無法確定怎樣預防癌症並將發現付諸實施。幾十年的許諾和巨額資金投入之後,現有的癌症研究模式始終有負眾望。我們不再期待能夠治癒癌症,如今談論更多的則是,如何能夠在患癌期間延長生命。我們既沒有對有前景的防癌新方法進行充分的探索,又沒有在現成的有效策略套用上投入足夠的精力。
所幸的是,現狀並非必須如此。
我視為己責且迫在眉睫的任務是要把全國面對癌症採取的手段從治療轉移到預防上。無論是作為一名醫生、妻子、母親、女兒、姐姐或妹妹,還是作為朋友,我都與癌症打過交道。《無癌的世界》正是由此而生。
激勵我的人中有我的朋友南希,她是一個精明能幹、見多識廣的女商人,過著高品質的生活,且慷慨大方。在我做住院醫師期間,當她被收治進我們醫院時,她的乳腺癌細胞已經轉移了。至今我仍記得那一晚,當我轉身離開她的病床時,她聲音里流露出的恐懼。“我害怕!請別離開我!”她懇求道。因被摧殘她身體的潛伏入侵者(癌細胞)徹底擊垮,南希變得絕望無助。
還有彼得,一個說話輕聲細語的義大利移民,是我的親戚。他勤工儉學,靠在一家鞋廠打工供自己讀完了大學,之後在紐約建立了一家成功的房地產公司。在他人生的最後4年裡,我看著他受盡毫無成效的一次又一次結腸癌治療的折磨,直至74歲去世。
我的弟妹佩妮娜也在其中。腹部飽脹是她患腹膜癌的最初症狀。縱然搭配中草藥進行了一套集手術、化療和放療於一體的推薦療法,但最終她還是敗給了癌症,去世時年僅47歲。
我還一直記得格雷格,他與肺癌英勇作戰,接受了所有可提供的治療,並承受了殘酷的副作用的折磨,直到68歲去世。他用勇氣和希望寫就的故事,將通過本書得以流傳。我的好朋友阿爾芭、布里奇特、卡羅爾、艾琳、奧克薩娜、露絲瑪麗以及我的表姐妮娜,都是在四五十歲時死於癌症。她們個個都曾經那么渴望生存,個個都特別積極配合併認真聽從腫瘤醫生的醫囑。我真希望當初能給予她們更多。
我深愛並尊敬她們每一個人。我看著她們受難,知道她們的生活本不該那么痛苦。她們仍與我同在。
為了她們,為了卡羅琳、喬伊、琳恩、理察、雪莉、蘇珊、托尼·S,以及與我分享見解的眾多癌症病人,我想清楚地強調:我們深知,是到了癌症文化轉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