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不溫柔:一本書讀懂語文老師》作者毛香菊系從教20餘年的中學語文教師,對中學教育的了解充分而深刻。全書以“溫柔教育”理念貫穿於全書,“教育需要溫柔”,這是作者得之於教育實踐的悟道之言,通俗曉暢的校園故事會令所有經歷過校園洗禮的人產生共鳴,書中一些看似輕描淡寫的文字,折射出來的卻是當今的某些教育現象,足以引起人們的深思,這些來自第一線的資料,是研究當今教育最實在最可靠的依據。 本書以一所省重點中學——百年老校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學為主要寫作背景。這是一所國內知名的中學,它所反映出來的教育教學特徵具有較典型的代表性,值得熱心教育改革及業內人士關注和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無法不溫柔
-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 頁數:264頁
- 開本:16開
- 作者:毛香菊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167477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第一輯 金色校園,第二輯 飛揚青春,第三輯 溫柔師情,第四輯 家校之間,第五輯 成長舊事,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該怎樣看待我們的教育,怎樣評價今天我們的學生、老師、學校?就讓我們從一件件小事說起,讓校園中或動人或引人深思的真實來引發我們的思考吧。也許教育手段需要千變萬化,但有一條是不謬的真理:孩子需要愛,教育需要溫柔。
毛香菊編著的《無法不溫柔:一本書讀懂語文老師》以一位一線語文教師的視角,敘述了中學教學這片園圃里發生的或感動人心,或令人糾結的各種小故事。它反映的是當今教育的成功、不足和困惑等多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擁有20多年教學經歷、性情溫柔的中學語文老師,她與眾多的學生之間的故事;跨越新舊兩個世紀的教育人,她目睹40年校園風貌的種種變遷。作為一名性格溫柔的女教師,作者20多年來一直以溫柔、耐心、謙忍、慈愛等教育風格引領自己的教育教學,她始終相信:愛是教育的最大的法寶,而溫柔和耐心是愛最好的表現方式。在和學生交往的日復一日中,她始終遵從自己的內心,倡行“溫柔教育”理念,以一腔溫柔去關注學生的變化,感化學生的逆反,等待學生的成長。
這是一位教師用心靈寫成的教育之歌。
毛香菊編著的《無法不溫柔:一本書讀懂語文老師》以一位一線語文教師的視角,敘述了中學教學這片園圃里發生的或感動人心,或令人糾結的各種小故事。它反映的是當今教育的成功、不足和困惑等多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擁有20多年教學經歷、性情溫柔的中學語文老師,她與眾多的學生之間的故事;跨越新舊兩個世紀的教育人,她目睹40年校園風貌的種種變遷。作為一名性格溫柔的女教師,作者20多年來一直以溫柔、耐心、謙忍、慈愛等教育風格引領自己的教育教學,她始終相信:愛是教育的最大的法寶,而溫柔和耐心是愛最好的表現方式。在和學生交往的日復一日中,她始終遵從自己的內心,倡行“溫柔教育”理念,以一腔溫柔去關注學生的變化,感化學生的逆反,等待學生的成長。
這是一位教師用心靈寫成的教育之歌。
作者簡介
毛香菊,浙江省江山清漾毛氏的後代,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學高級教師,在一所省一級重點中學任教。曾獲教壇新秀、優秀班主任、十佳青年教師、新時期好形象教師等榮譽。寫作教學成績突出,所輔導的學生作文曾獲國家級特等獎。性情淡泊,性格柔和,業餘喜歡讀書、塗抹文字,發表了以散文為主的文學作品數百篇。出版文集《往事》。
媒體推薦
“教育需要溫柔”,這是作者得之於教育實踐的悟道之言。 “溫柔教育”既是基於教師對學生的真切理解,是實現教育目標不可或缺的,同時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師者”用一片愛心、一汪深情、一腔真意感化學生,所取得的成效,遠過於疾言厲色、風暴雷霆,這是大多數教師都能感受到的。作者用一樁樁小事、一個個細節娓娓道來,特別能感動人。作者說:她堅守的是“溫柔為師,溫和做人,溫文做事”的原則。那么,其作品表述的“溫柔教育”理念,亦可謂之“文如其人”罷。
——浙江師範大學兼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嘉良
隨著文字,仿佛迴轉身來到樹高林深的校園,仿佛行走在玉蘭花瓣飄落一地的小徑。有依稀的書聲從不遠處傳來……這本書里,多數篇章是從老師的視角,來觀察校園,感悟生活,記錄與學生們相處的點點滴滴。其中有難忘的記憶,有感動的瞬間,更有細碎的歡樂,長久的慰藉。書中文字,親和平易,娓娓道來,春風拂面,細雨無聲,其溫柔一如毛老師其人,其詩意一如悠緩安靜的校園。
——作家周華誠
面對學生,她無法不溫柔;面對兒子,她無法不溫柔;面對父母,她無法不溫柔;面對朋友,她無法不溫柔;面對心愛的文學,她也無法不溫柔。
她的溫柔,是愛,是勇,是擔當,是寬容,也是自信,是智慧,是財富。
她是母親,更是一個在高中語文教育崗位上堅守了二十多年的好老師。
讀懂她,讀懂這本書,就是讀懂了一座愛的花園,讀懂了一個個孩子的青春歲月,讀懂了一曲曲教師的理想之歌,讀懂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用真誠用理解用生命寫下的綿綿心語。
——兒童文學作家毛蘆蘆
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育也同樣是需要靜下心來的職業,我不知是這種職業涵養了毛老師的“溫柔”,還是毛老師的“溫柔”浸潤了自己的職業,我所知的是,毛老師在“無法不溫柔”中收穫了“下自成蹊”的快樂,也得到了“溫潤靜雅”的人生體驗,這是師者之福,更是生者之幸。從這本書里,不僅能讀懂教育,也能讀懂成長。
——《第1時間》雜誌主編、作家 張小武
師者的愛有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在這個充滿焦躁情緒的社會裡,堅持以溫軟的心和言行對待學生,有時比一味地嚴厲鞭策更需要境界與智慧。在這本凝結了作者二十年教學心血的美文集中,有故事,有情思,有反省,更有希望。
——《作文新天地》編輯 陸奼妮
——浙江師範大學兼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嘉良
隨著文字,仿佛迴轉身來到樹高林深的校園,仿佛行走在玉蘭花瓣飄落一地的小徑。有依稀的書聲從不遠處傳來……這本書里,多數篇章是從老師的視角,來觀察校園,感悟生活,記錄與學生們相處的點點滴滴。其中有難忘的記憶,有感動的瞬間,更有細碎的歡樂,長久的慰藉。書中文字,親和平易,娓娓道來,春風拂面,細雨無聲,其溫柔一如毛老師其人,其詩意一如悠緩安靜的校園。
——作家周華誠
面對學生,她無法不溫柔;面對兒子,她無法不溫柔;面對父母,她無法不溫柔;面對朋友,她無法不溫柔;面對心愛的文學,她也無法不溫柔。
她的溫柔,是愛,是勇,是擔當,是寬容,也是自信,是智慧,是財富。
她是母親,更是一個在高中語文教育崗位上堅守了二十多年的好老師。
讀懂她,讀懂這本書,就是讀懂了一座愛的花園,讀懂了一個個孩子的青春歲月,讀懂了一曲曲教師的理想之歌,讀懂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用真誠用理解用生命寫下的綿綿心語。
——兒童文學作家毛蘆蘆
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育也同樣是需要靜下心來的職業,我不知是這種職業涵養了毛老師的“溫柔”,還是毛老師的“溫柔”浸潤了自己的職業,我所知的是,毛老師在“無法不溫柔”中收穫了“下自成蹊”的快樂,也得到了“溫潤靜雅”的人生體驗,這是師者之福,更是生者之幸。從這本書里,不僅能讀懂教育,也能讀懂成長。
——《第1時間》雜誌主編、作家 張小武
師者的愛有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在這個充滿焦躁情緒的社會裡,堅持以溫軟的心和言行對待學生,有時比一味地嚴厲鞭策更需要境界與智慧。在這本凝結了作者二十年教學心血的美文集中,有故事,有情思,有反省,更有希望。
——《作文新天地》編輯 陸奼妮
圖書目錄
第一輯 金色校園
金色的校園
百年老校
青春一中
奇葩語文組
校園之聲
海量
汪帥
女超人
崢嶸文學社
文學的搖籃
智慧永明
儒風蕩漾
儒師
詩朗誦
校園裡的愛心橘
就寢隨想
寢管員
綻放在教室里的幽蘭
溫暖女生
第二輯 飛揚青春
每天一個小故事
批改者
一隻熱狗
拖欠作業者
為理科生“治拐”
不容易當的語文課代表
二鳴驚人
作業本上的紅五星
發火解結
熄滅的火焰
愛情萌芽
搬進高三樓
果餅飄香的課間
壓力山大
高考前夜
奔赴守望了十年的戰場
離別盛宴
第三輯 溫柔師情
老師的名字
一套夏裝
受傷的小燕
不知你名
一直朝前走
無法不溫柔
我溫柔是為了你開心
冬至夜
搬家時吼我們一聲
三個學生一台戲
師生姐妹
飆車的楊總
玲瓏女孩
欣欣向榮
第四輯 家校之間
爸爸有了新家
父母在新疆
放養的孩子
狀元溫晴
錯過大學
招生的那些事兒
母子間的代溝
家長請吃飯
有緣電話
靜靜地駛入校園
調皮的指紋
午間時光
第五輯 成長舊事
文摘
這是金色的秋天,天上懸掛著淡淡的雲朵,偶爾有一抹早出的金色的陽光,穿越千里萬里,靜靜地落在輕輕的雲朵間,把白色的雲朵染成了一種淡淡的金色,校園的天空因了這抹金色而變得分外溫暖和光亮。
上午9時30分,來自各地的校友嘉賓陸續到來,喧騰的鑼鼓響起來了,繽紛的花束通過激情的雙手晃動起來了,真情的吶喊聲從年輕的學子心窩裡飛揚出來了:“親愛的校友,歡迎你們回家!敬愛的朋友,歡迎你們指導!”按捺著激動得快要蹦出胸膛的心,來自四面八方的校友們踩著紅地毯,面對著無數張熱情洋溢的笑臉,他們熱淚盈眶,伸出顫抖的手,和年輕的、年長的校友相握,敞開胸懷和他們擁抱,他們已經記不清多久沒這么激動過了,他們真的覺得自己是回到家了。
30年代畢業、上饒集中營倖存者、如今已經是耄耋老者的鄒鼎山,在一位年輕老師的攙扶下,在無數校友的熱烈歡呼中,安詳地走在紅地毯上;40年代畢業、現任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神經生物學系主任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和著名作家阿章一起,邁著矯健的步子精神抖擻地走向主席台;50年代畢業、後在清華大學水利系深造、我國水利領域的知名專家張國祥教授,以及汪燮卿院士、葉廷芳教授等在幾個老師的簇擁下,滿臉笑意地走向主席台;一批省市領導滿面春風地一路微笑著來到主席台落座。
遍布全國各地的校友、專家紛紛撥冗祝賀母校誕辰。金庸先生為母校發來的賀詞是: “敦品勵學明德育人”;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葉朗教授發來賀信,盼望母校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和藝術氛圍,在全校形成重視學習文化經典和藝術經典的風氣;國家總督學、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衷心希望母校“開拓創新,銳意進取,辦出特色,爭取成為我國先進教育思想的代表、培養一流傑出人才的搖籃”;校友周迅利用在國外宣傳新片的間隙為母校發來生日祝福視頻;就讀於各高校的校友們也通過視頻表達了自己對母校的生日祝福。
還有無數位校友,目光中充滿驚喜,走向校史陳列室,走進對他們說來像迷宮一樣的一幢幢新樓宇,東走西逛,左顧右盼,試圖尋找到當年他們留下的足跡……
那個長長的畫廊上或許有他們的足跡和記憶。
從1902年在衢郡中學首開學堂至今,1 10年來,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經歷了風霜雨雪的洗禮,最終走到了今天。多少人克服艱難險阻,奉獻了青春和智慧,為培養新一代人才而抒豪情灑熱血;又有多少人激越昂揚,在此揮灑筆墨和汗水,用青春寫下了自己無悔的篇章!文史學家、教育家祝文白,革命音樂家張曙,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毛子水,語言學家方光燾,植物生殖生物學家王伏雄、共和國外交官徐以新……一批批學者、科學家、革命志士、文化名人先後從這裡出發,走向全國和世界各地,他們為祖國圖強盛,為人民謀福利,也為這所百年老校贏得了無上的驕傲和榮光。
慶典開始了。金色的禮炮接連發出了巨大的轟鳴聲,用震耳欲聾的聲音向世人宣告:一個歷經滄桑的古老學校今天迎來了她110歲生日!漫天的彩球飄飛起來了,無數的和平鴿一起放飛,千萬朵鮮花如潮水一般涌動。攢動的人頭中,祝賀母校誕辰的吶喊歡聲雷動,整個校園瞬間成了歡樂的海洋。深情的集體詩朗誦是在校年輕學子對母校最深摯的祝福;慷慨激昂的演講是韓濟生院士代表老一代校友對母校的深摯懷念和對新一代校友的殷切希冀;文采飛揚的賀詞是省市領導對這個百年老校的溫情祝福和厚重期盼……
在《難忘今宵》的悠揚音樂聲中,在3000多名與會嘉賓和師生的熱切關注下,孫亦器校長和汪燮卿院士來到特製的時間膠囊旁,緩緩揭開鮮紅的幕布,開啟時間膠囊,並將全體校友、來賓、師生飽含深情的心愿卡和代表學校歷史的物品小心翼翼地放進時間膠囊。它將人們此刻美好的心情和希望記錄下來,寄給遙遠的未來。
P7-8
上午9時30分,來自各地的校友嘉賓陸續到來,喧騰的鑼鼓響起來了,繽紛的花束通過激情的雙手晃動起來了,真情的吶喊聲從年輕的學子心窩裡飛揚出來了:“親愛的校友,歡迎你們回家!敬愛的朋友,歡迎你們指導!”按捺著激動得快要蹦出胸膛的心,來自四面八方的校友們踩著紅地毯,面對著無數張熱情洋溢的笑臉,他們熱淚盈眶,伸出顫抖的手,和年輕的、年長的校友相握,敞開胸懷和他們擁抱,他們已經記不清多久沒這么激動過了,他們真的覺得自己是回到家了。
30年代畢業、上饒集中營倖存者、如今已經是耄耋老者的鄒鼎山,在一位年輕老師的攙扶下,在無數校友的熱烈歡呼中,安詳地走在紅地毯上;40年代畢業、現任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神經生物學系主任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和著名作家阿章一起,邁著矯健的步子精神抖擻地走向主席台;50年代畢業、後在清華大學水利系深造、我國水利領域的知名專家張國祥教授,以及汪燮卿院士、葉廷芳教授等在幾個老師的簇擁下,滿臉笑意地走向主席台;一批省市領導滿面春風地一路微笑著來到主席台落座。
遍布全國各地的校友、專家紛紛撥冗祝賀母校誕辰。金庸先生為母校發來的賀詞是: “敦品勵學明德育人”;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葉朗教授發來賀信,盼望母校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和藝術氛圍,在全校形成重視學習文化經典和藝術經典的風氣;國家總督學、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衷心希望母校“開拓創新,銳意進取,辦出特色,爭取成為我國先進教育思想的代表、培養一流傑出人才的搖籃”;校友周迅利用在國外宣傳新片的間隙為母校發來生日祝福視頻;就讀於各高校的校友們也通過視頻表達了自己對母校的生日祝福。
還有無數位校友,目光中充滿驚喜,走向校史陳列室,走進對他們說來像迷宮一樣的一幢幢新樓宇,東走西逛,左顧右盼,試圖尋找到當年他們留下的足跡……
那個長長的畫廊上或許有他們的足跡和記憶。
從1902年在衢郡中學首開學堂至今,1 10年來,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經歷了風霜雨雪的洗禮,最終走到了今天。多少人克服艱難險阻,奉獻了青春和智慧,為培養新一代人才而抒豪情灑熱血;又有多少人激越昂揚,在此揮灑筆墨和汗水,用青春寫下了自己無悔的篇章!文史學家、教育家祝文白,革命音樂家張曙,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毛子水,語言學家方光燾,植物生殖生物學家王伏雄、共和國外交官徐以新……一批批學者、科學家、革命志士、文化名人先後從這裡出發,走向全國和世界各地,他們為祖國圖強盛,為人民謀福利,也為這所百年老校贏得了無上的驕傲和榮光。
慶典開始了。金色的禮炮接連發出了巨大的轟鳴聲,用震耳欲聾的聲音向世人宣告:一個歷經滄桑的古老學校今天迎來了她110歲生日!漫天的彩球飄飛起來了,無數的和平鴿一起放飛,千萬朵鮮花如潮水一般涌動。攢動的人頭中,祝賀母校誕辰的吶喊歡聲雷動,整個校園瞬間成了歡樂的海洋。深情的集體詩朗誦是在校年輕學子對母校最深摯的祝福;慷慨激昂的演講是韓濟生院士代表老一代校友對母校的深摯懷念和對新一代校友的殷切希冀;文采飛揚的賀詞是省市領導對這個百年老校的溫情祝福和厚重期盼……
在《難忘今宵》的悠揚音樂聲中,在3000多名與會嘉賓和師生的熱切關注下,孫亦器校長和汪燮卿院士來到特製的時間膠囊旁,緩緩揭開鮮紅的幕布,開啟時間膠囊,並將全體校友、來賓、師生飽含深情的心愿卡和代表學校歷史的物品小心翼翼地放進時間膠囊。它將人們此刻美好的心情和希望記錄下來,寄給遙遠的未來。
P7-8
後記
一個畢生將行走於菁菁校園的教育使者,不能不思考教育的某種真諦。
一位同事對我講的關於他自己的一個真實故事讓我銘記:他來自農村,到城裡讀中學時英語總是學不好,為此他曾經遭受英語老師無情的責罵,這加劇了他對英語的恐懼。有一次大考,他英語又考得一塌糊塗,拉了班級總分很大的後腿,老師憤怒至極,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用極端的語言諷刺羞辱他。從此他就在心裡埋下排斥英語和仇恨老師的種子,英語徹底不學了。高考的時候儘管他其他功課成績不錯,但因為英語分數過低,只勉強進了一個專科。上大學甚至工作後的很多年裡,對英語的恐懼和英語老師留給他的羞辱的陰影一直難以抹去。這令他時刻警醒自己:不要輕易粗暴地對待任何一個學生。
教育需要因人而異,對某些孩子而言,疾言厲色,恩威並用,快刀斬亂麻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育手段,但對更多的孩子來說,娓娓說服,溫柔啟迪或許更適合他們的心理承受狀況,更能讓他們從根本上摒棄原有的幼稚頑劣、狹隘固執,從而歡欣、健康地向燦爛的明天奔跑。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抽穗拔節的成長之心是需要雨露的澆灌和陽光的照射的,教師的溫柔,無疑是教育天空中的那抹陽光,那片雨露。所以,我憧憬心清神爽、情思放飛地徜徉在陽光沐浴的金色校園的意境。
為了這份意境,我樂此不疲地追求著。從扎著馬尾辮、被學生當作姐姐的青春年代,到逐漸成熟的媽媽年齡,到將要邁向人生之秋的今日,都堅守溫柔為師,溫和做人,溫文做事。對學生溫而不厲,威而不猛,很少有狂風暴雨,雷電冰霜般的行為。雖然也有波折、困惑、仿徨,但最終都從中看到了陽光。因為這份溫柔里有著極其豐厚的營養元素:寬容、愛、奉獻、智慧、堅持,等等。它不是簡單放任,更不是失去原則的縱容,它是另一種形式的教育,猶如大自然春天滋潤萬物的陽光和雨露。
追尋校園教育中那抹溫柔的陽光,於我也不是刻意為之,甚至完全是一種巧合。天生的外表柔弱而內心堅執,是注定我溫柔特性的基石,它令我無法不溫柔。縱有滿腔的火焰,在穿過我心房和腦際之後的那一刻,火焰就變成了胸中鮮紅卻不燙人的旗幟,紅紅的絲綢面在微風的吹拂下緩緩飄揚;縱有重複的頑劣,在漫遊我柔和卻堅定的心河之後,頑劣終於變成了成長卻未受傷的醒悟,歡欣的身影在校園的草坪間嬉戲追逐。
校園裡,如我一般溫柔,如我一般追求教育的溫柔的老師,有很多,很多。
一種溫柔,換取了無數的歡欣成長。
做到溫柔有時並不容易。教育的天空不都是春天,有時也會有雷電風霜,冰雹霧霾,這時候就更要堅定地溫柔並且微笑,用毅力和智慧去抵擋風霜的侵襲,掃除霧霾的污染。當一片溫情被無端地消費,當一腔真誠被自私利用,當滿懷善意被誤會曲解,溫柔或許會在片刻間煙飛雲散,暴怒和發泄會在被稱為“師者”的世界中膨脹,一旦它爆炸,其效果有時無異於心靈天空里的一顆核子彈,一片純真的心靈世界也許從此有了永遠洗滌不淨的污漬。所以,溫柔,需要執著的堅守,需要智慧的澆灌,需要愛心的呵護。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下溫柔的愛,收穫的將會是一片明媚而溫暖的春天。
寫這些文章,大多採用記述的方法,以求教育狀態的原汁原味。我以為,有些東西,是需要歲月的沉澱才能讓人領悟出其中的滋味的,真實的原貌更有助於教育者和關心教育的人們對教育現狀的領悟和思考。文中涉及的班級和學生名字大多是化用的,希望閱讀本書的學生不必對號入座,我們將眾多真實的教育現狀呈現給大家,是我們對教育的一份真誠和熱愛。中國的教育需要改革,中國的教育也一直在改革,置身於教育天地里的師生們,都有一份參與教育改革的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但不管改革走到哪一步,我們始終和教育同呼吸共命運。校園,永遠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大舞台。
寫作此書,曾受到本人大學班主任王嘉良教授、衢籍作家周華誠先生、《第1時間》雜誌主編張小武先生,以及衢州一中黨總支方美花書記等人的關注和指點,在此深表謝意。
作者
2014年6月
一位同事對我講的關於他自己的一個真實故事讓我銘記:他來自農村,到城裡讀中學時英語總是學不好,為此他曾經遭受英語老師無情的責罵,這加劇了他對英語的恐懼。有一次大考,他英語又考得一塌糊塗,拉了班級總分很大的後腿,老師憤怒至極,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用極端的語言諷刺羞辱他。從此他就在心裡埋下排斥英語和仇恨老師的種子,英語徹底不學了。高考的時候儘管他其他功課成績不錯,但因為英語分數過低,只勉強進了一個專科。上大學甚至工作後的很多年裡,對英語的恐懼和英語老師留給他的羞辱的陰影一直難以抹去。這令他時刻警醒自己:不要輕易粗暴地對待任何一個學生。
教育需要因人而異,對某些孩子而言,疾言厲色,恩威並用,快刀斬亂麻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育手段,但對更多的孩子來說,娓娓說服,溫柔啟迪或許更適合他們的心理承受狀況,更能讓他們從根本上摒棄原有的幼稚頑劣、狹隘固執,從而歡欣、健康地向燦爛的明天奔跑。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抽穗拔節的成長之心是需要雨露的澆灌和陽光的照射的,教師的溫柔,無疑是教育天空中的那抹陽光,那片雨露。所以,我憧憬心清神爽、情思放飛地徜徉在陽光沐浴的金色校園的意境。
為了這份意境,我樂此不疲地追求著。從扎著馬尾辮、被學生當作姐姐的青春年代,到逐漸成熟的媽媽年齡,到將要邁向人生之秋的今日,都堅守溫柔為師,溫和做人,溫文做事。對學生溫而不厲,威而不猛,很少有狂風暴雨,雷電冰霜般的行為。雖然也有波折、困惑、仿徨,但最終都從中看到了陽光。因為這份溫柔里有著極其豐厚的營養元素:寬容、愛、奉獻、智慧、堅持,等等。它不是簡單放任,更不是失去原則的縱容,它是另一種形式的教育,猶如大自然春天滋潤萬物的陽光和雨露。
追尋校園教育中那抹溫柔的陽光,於我也不是刻意為之,甚至完全是一種巧合。天生的外表柔弱而內心堅執,是注定我溫柔特性的基石,它令我無法不溫柔。縱有滿腔的火焰,在穿過我心房和腦際之後的那一刻,火焰就變成了胸中鮮紅卻不燙人的旗幟,紅紅的絲綢面在微風的吹拂下緩緩飄揚;縱有重複的頑劣,在漫遊我柔和卻堅定的心河之後,頑劣終於變成了成長卻未受傷的醒悟,歡欣的身影在校園的草坪間嬉戲追逐。
校園裡,如我一般溫柔,如我一般追求教育的溫柔的老師,有很多,很多。
一種溫柔,換取了無數的歡欣成長。
做到溫柔有時並不容易。教育的天空不都是春天,有時也會有雷電風霜,冰雹霧霾,這時候就更要堅定地溫柔並且微笑,用毅力和智慧去抵擋風霜的侵襲,掃除霧霾的污染。當一片溫情被無端地消費,當一腔真誠被自私利用,當滿懷善意被誤會曲解,溫柔或許會在片刻間煙飛雲散,暴怒和發泄會在被稱為“師者”的世界中膨脹,一旦它爆炸,其效果有時無異於心靈天空里的一顆核子彈,一片純真的心靈世界也許從此有了永遠洗滌不淨的污漬。所以,溫柔,需要執著的堅守,需要智慧的澆灌,需要愛心的呵護。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下溫柔的愛,收穫的將會是一片明媚而溫暖的春天。
寫這些文章,大多採用記述的方法,以求教育狀態的原汁原味。我以為,有些東西,是需要歲月的沉澱才能讓人領悟出其中的滋味的,真實的原貌更有助於教育者和關心教育的人們對教育現狀的領悟和思考。文中涉及的班級和學生名字大多是化用的,希望閱讀本書的學生不必對號入座,我們將眾多真實的教育現狀呈現給大家,是我們對教育的一份真誠和熱愛。中國的教育需要改革,中國的教育也一直在改革,置身於教育天地里的師生們,都有一份參與教育改革的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但不管改革走到哪一步,我們始終和教育同呼吸共命運。校園,永遠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大舞台。
寫作此書,曾受到本人大學班主任王嘉良教授、衢籍作家周華誠先生、《第1時間》雜誌主編張小武先生,以及衢州一中黨總支方美花書記等人的關注和指點,在此深表謝意。
作者
2014年6月
序言
這是香菊即將出版的第二本散文集。記得她的第一本散文集《往事》問世前,我也是先讀為快,那么一厚摞文稿,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很為她能在繁忙的教學之餘,寫出如此之多的質樸、清新文字所感動。雖說中文專業出身的人,寫作不應是分外之事,即便當個作家也非非分之念,但以我在高校任教近50年的經歷,在我教過的學生中,感覺能做好教師本職工作,又經常動動筆且頗有所獲者,並不為多,而對文學寫作有相當的專注度,接連推出作品集的,更是鮮見。就憑這一點,我自然對香菊刮目相看,也特別看重她珍惜先前的中文專業選擇,試圖在“文學”事業上亦有所作為的那一種執著與追求。
與《往事》集泛談人生不同,這本題作《無法不溫柔》的散文集,有特定取材視角。集子中各篇,所談大抵不離教育:談校園、談老師、談學生、談師生姐妹情、談自己從教的“飛揚青春”,內中流淌著濃郁的校園氣息,灌注著作者對教育事業的深情厚愛和深深的師生情、母子情、同事情,也透露出作者經過深入思考的教育理念,讀來倍感親切。我以為中學語文教師寫散文,以教育為切入口,不失為一條可取的路子。這裡有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有自己對人生、對教育、對“樹人”事業最深切的感悟,是一片值得所有教師付出心血、辛勤耕作的文學聖地。文學與教育聯姻,既是對文學內涵的拓展,又賦予教育以藝術的生命。我想起了我的家鄉上虞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曾走出過一個在現代文學史上非常著名的“白馬湖”散文作家群,其主要成員夏丐尊、朱自清、葉聖陶等散文名家,當時都是春暉中學教員,他們堅守一方文化淨土默默耕耘,一面從事教育工作,一面寫下大量膾炙人口的“教育散文”,在文學與教育兩方面都是成就斐然,走出了一條為後世引為楷模的文學與教育結緣之路,他們給文學也給教育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應當成為後來者師法的榜樣。香菊不妨多揣摩先人的寫作智慧,汲取前輩的寫作經驗,期望她有更高遠的理想目標,在“教育散文”創作上有更大的收穫。
本書頗令我賞識的另一點,是以“溫柔教育”理念貫穿於全書中。“教育需要溫柔”,這是作者得之於教育實踐的悟道之言。“溫柔教育”既是基於教師對學生的真切理解,是實現教育目標不可或缺的,同時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師者”用一片愛心、一汪深情、一腔真意感化學生,所取得的成效,遠過於疾言厲色、風暴雷霆,這是大多數教師都能感受到的。作者用一樁樁小事、一個個細節娓娓道來,特別能感動人。作者說:她堅守的是“溫柔為師,溫和做人,溫文做事”的原則。那么,其作品表述的“溫柔教育”理念,亦可謂之”文如其人”罷。近年來,香菊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其提出“溫柔教育”,便頗見功力與心得,這也是我頗感欣慰的。我相信,有此較深的教育教學實績積澱,香菊在散文創作上跨出更堅實的一步,應當是可以期待的。
王嘉良 2014年7月於浙師大麗澤花園
與《往事》集泛談人生不同,這本題作《無法不溫柔》的散文集,有特定取材視角。集子中各篇,所談大抵不離教育:談校園、談老師、談學生、談師生姐妹情、談自己從教的“飛揚青春”,內中流淌著濃郁的校園氣息,灌注著作者對教育事業的深情厚愛和深深的師生情、母子情、同事情,也透露出作者經過深入思考的教育理念,讀來倍感親切。我以為中學語文教師寫散文,以教育為切入口,不失為一條可取的路子。這裡有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有自己對人生、對教育、對“樹人”事業最深切的感悟,是一片值得所有教師付出心血、辛勤耕作的文學聖地。文學與教育聯姻,既是對文學內涵的拓展,又賦予教育以藝術的生命。我想起了我的家鄉上虞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曾走出過一個在現代文學史上非常著名的“白馬湖”散文作家群,其主要成員夏丐尊、朱自清、葉聖陶等散文名家,當時都是春暉中學教員,他們堅守一方文化淨土默默耕耘,一面從事教育工作,一面寫下大量膾炙人口的“教育散文”,在文學與教育兩方面都是成就斐然,走出了一條為後世引為楷模的文學與教育結緣之路,他們給文學也給教育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應當成為後來者師法的榜樣。香菊不妨多揣摩先人的寫作智慧,汲取前輩的寫作經驗,期望她有更高遠的理想目標,在“教育散文”創作上有更大的收穫。
本書頗令我賞識的另一點,是以“溫柔教育”理念貫穿於全書中。“教育需要溫柔”,這是作者得之於教育實踐的悟道之言。“溫柔教育”既是基於教師對學生的真切理解,是實現教育目標不可或缺的,同時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師者”用一片愛心、一汪深情、一腔真意感化學生,所取得的成效,遠過於疾言厲色、風暴雷霆,這是大多數教師都能感受到的。作者用一樁樁小事、一個個細節娓娓道來,特別能感動人。作者說:她堅守的是“溫柔為師,溫和做人,溫文做事”的原則。那么,其作品表述的“溫柔教育”理念,亦可謂之”文如其人”罷。近年來,香菊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其提出“溫柔教育”,便頗見功力與心得,這也是我頗感欣慰的。我相信,有此較深的教育教學實績積澱,香菊在散文創作上跨出更堅實的一步,應當是可以期待的。
王嘉良 2014年7月於浙師大麗澤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