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奶酸豆乳是豆製品,因其與獸乳的營養價值相比較毫不遜色,所以深受人們歡迎。 其製作過程分為浸濾、分離、均質與添加調料、加熱消毒、接種培養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奶酸豆乳
- 屬性:豆製品
- 製作過程:浸濾、分離、均質與添加調料
- 主要原料:大豆,食用鹽
做法,實例,
做法
製作一浸濾
製作二分離
用傳統的固體-液體分離技術(即:過濾法、離心分離法或沉降法)把濾液與無糖濾餅分離,排掉濾液。
用傾析法、真空過濾法、壓濾機或離心分離法把固體從鹼液中分出。此工序最好分兩步進行,首先用傾析法或過濾法提取出大部分固體物質,然後進行離心分離。這樣就得到了容易被進一步加工的清洗溶液。
最好用檸檬酸、鹽酸等把溶液的pH值調到6.6~6.8。
製作三均質與添加調料
在豆乳中加糖進行均質。根據對產品特殊風味及結構的要求,也可在此加入其它添加劑,如加入水(調整蛋白含量和改進組織結構)、澱粉、糖(增加甜味)、油脂、卵磷脂和其它穩定劑、調味劑、色素及水果香精等。
製作四加熱消毒
製作五接種與培養
對接種消毒豆乳進行培養,使其結成塊狀體並形成最後風味。
實例
把900毫升鹽酸(0.5N)分小批量加入9公升水中。在室溫下(23~25℃)把1000克在70℃以下脫除溶劑的豆粕在溶液中浸濾30分鐘,並不斷攪動,直至pH值達到4.4,使固體沉降。用重力法把固體分出,將剩餘液體用濾布壓濾出,這樣就得到了4公斤的濕餅。
將濕餅分別用5公斤的含有450毫升鹽酸(0.5N)的水溶液清洗兩次。然後把清洗好的濕餅放入8公斤含340毫升氫氧化鈉(6%)的水溶液中,攪拌30分鐘,使pH值達到9.0,物料反應溫度達到55℃左右,待固體沉澱後將其清除。將濾液進行離心分離以製取不含任何固體顆粒的清澈溶液。
在濾液中緩慢加入120毫升鹽酸(0.5N),將pH值調整到6.7。在獲得的7.5公升的濾液中加入以下添加劑:225克商業用糖、150毫升大豆油、40克玉米澱粉、7克卵酸脂。用攪拌器將溶液均質。把獲得的豆乳裝入10個玻璃瓶中,送入高壓蒸鍋消毒(溫度為116℃,時間4分鐘)。
將豆乳迅速冷卻至40℃,把160毫升製備好的新鮮耐熱鏈球菌培養基作為乳酸培養基接種在豆乳中。待攪拌好後把溶液分別裝入50個170毫升的容器中,送入細菌培養器內,在40℃下存放16小時。然後將其送入冷藏設備內儲存起來。至此pH值為4.4~4.6的普通無奶酸豆乳就製作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