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條件
冬棗是山東省霑化縣眾多棗樹品種中珍稀
優良品種,主要分布在濱州市沿海幾個縣、區。作為鄉土樹種的冬棗,對自然條件適應能力強,耐乾旱、瘠薄、易栽培、易管理,並具有獨特的生長特點。可抵禦-30℃左右的低溫;可耐高達40℃以上的酷暑,被果農稱為“鐵桿莊稼”。耐鹽鹼,在含鹽0.3%~0.5%的土壤中仍能生長良好,沙質土壤中生長最好。冬棗對光照要求較高,生長期對溫度反應敏感。花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要求溫度為20~26℃,生長期(115天)要求溫度為24~25℃,果實成熟期適宜溫度為18~22℃,有效積溫3900~4500℃,生長發育要求日照時數為2300~2800小時。年降水量400~600mm,無霜期90天以上的地區為適宜栽培區。
苗木培育
冬棗育苗方法有:嫁接育苗、斷根育苗、嫩枝扦插育苗和組織培養育苗。
2.1 嫁接育苗
先培育砧木苗,可用幼小根櫱苗歸圃後進行嫁接,一般採用舌接、切接、皮下接和芽接。
2.2斷根育苗
利用棗樹根段生芽育苗,截取根段後需對母樹追施水肥,以免影響其生長發育。
2.3嫩枝扦插育苗
繁育係數較高,苗根發達。
2.4組織培養育苗
其優點是根系發達、成活率高、品質穩定、無病毒、繁殖係數高。
園地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砂壤土,耕層良好,排灌設備、設施完善的良好農業生態環境區。
栽培技術
4.1 建園
冬棗栽植分春栽和秋栽:春栽掌握在土壤解凍後苗木萌芽前完成;秋栽在冬棗樹落葉后土壤封凍前完成。苗木出圃時,應選擇高度基本一致、無病害的苗木,一般每畝(667平方米,下同)栽55株,密植園每畝栽100株以內。栽植時,要提前挖0.8m見方的樹坑,表土、心土分別放置;栽植前25天左右回填,先將心土與有機肥料混合回填,再將表土與腐熟的有機肥料混合填在表層,填平後灌大水沉實。栽植時,冬棗苗深度與苗圃中的深度相同。
4.2中耕除草
冬棗苗栽植遇旱及時灌水、中耕除草,有條件時需在樹中間覆蓋1m寬的地膜,增溫保濕,以促進幼樹的生長發育。
4.3 整形修剪
冬棗生產上常用的樹形有開心形、紡錘形、主幹疏層形、小冠疏層形。修剪方法:採用冬剪和夏剪兩種方法。夏剪主要是抹芽、摘心、撐拉扭枝;冬剪主要是截短、疏枝和縮剪。修剪又分幼樹的整形修剪(3~5年)、初果期樹的修剪及盛果期樹的修剪。老樹的更新修剪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幼樹修剪前要定乾,定乾高度以1.0~1.2m為宜。結果樹叢結果當年要進行樹幹環剝。環剝的時間一般在盛花初期,即結果枝已開花3~5朵。環剝是提高坐果率、增加產量的一個重要環節,萬萬不可忽視。但是環剝應適度,過度環剝則會造成樹勢減退。
4.4施肥澆水
施肥主要是以基肥為主,常見的有人糞尿、各種圈肥、堆肥、餅肥,其中以腐熟的牛、馬、羊、豬糞及餅肥為最好。除此之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園內建設沼氣池,使用經過厭氧發酵的沼渣、沼液作為肥料效果極佳。基肥施用的最佳時期應掌握在落葉後、封凍前,採用溝施或穴施,每畝施5000~8000kg。果實膨大期可追施過磷酸鈣50kg、硫酸鉀40kg。澆水應根據棗園內土壤含水量嚴格掌握,水分過多、過少都會對冬棗的產量和品質產生不利影響,應注意及時排灌。
4.5病蟲害防治
棗樹病蟲害較多,主要有棗鏽病、棗果炭疽病、棗葉斑點病、縮果病、紅蜘蛛及介殼蟲。冬棗休眠期可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病源。發芽後至果實白熟期重點防治棗鏽病、棗葉斑點病、紅蜘蛛、介殼蟲及細菌性病害。坐果後、成熟前重點防治棗果炭疽病、縮果病、棗葉斑點病等病害。防治應以綜合防治為主,藥劑防治應選擇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保證無公害冬棗的產品質量。
4.6採收
冬棗成熟度可分為: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50%著色)。貯存採收以脆熟期為宜,鮮食採收應在完熟期。氣溫下降並伴有雨天應提前採收,以防裂果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