烴源岩中不同賦存態有機質的分離及特徵研究

烴源岩中不同賦存態有機質的分離及特徵研究

《烴源岩中不同賦存態有機質的分離及特徵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蔡進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烴源岩中不同賦存態有機質的分離及特徵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蔡進功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烴源岩中有機質部分呈有機碎屑狀,部分與無機礦物相結合,形成了不同的賦存態,因此,在烴源岩的研究過程中既要關注有機質的特徵,更要關注有機質與無機礦物(以粘土礦物為主)間的相互關係,這樣才能深刻揭示烴源岩的本質特徵。本研究選取東營凹陷Es組烴源岩,從烴源岩的分離方法探索入手,配合各項檢測手段,揭示烴源岩中不同賦存態有機質的特徵差異。對原樣和經不同方式處理後的樣品進行密度分組,並對各組進行顯微觀察、TOC和熱解測試,研究烴源岩密度分組方法的可靠性和不同賦存態有機質的差異性;對烴源岩和提取<2μm的有機粘土複合體,進行孢粉相和有機質粒級分離以及顯微鏡檢、TOC、熱解、氯仿A和色譜分析,對比研究烴源岩中粘土結合有機質特徵;對比密度分組與孢粉相和有機質粒級分離的測試結果,研究烴源岩中有機碎屑和粘土結合有機質的特徵,估算烴源岩中不同賦存態有機質的含量,為烴源岩有機質保存機制和油氣生成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該項目選取表層沉積物及東營凹陷Es組烴源岩,採用分級分離以及多項檢測手段等,揭示烴源岩中有機質構成及賦存特徵的差異。對表層沉積物分級分離後發現,粗顆粒中富集陸源有機質碎屑;細顆粒中富集無定形有機質且具有抗氧化降解的能力,可以長期保存以及參與更長周期的碳循環。對烴源岩的密度分級分離後發現,烴源岩的有機質由顆粒態與無機礦物(粘土)結合態組成,且無機礦物(粘土)結合態有機質對烴源岩總有機質量及生烴的貢獻量最大。對比烴源岩與粘粒級(<2μm)有機質特徵發現,粘粒級主要結合的無定形、品質好、且以水生來源為主的有機質;進一步開展的產烴量的定量計算發現,粘粒結合有機質以低碳數有機質為主,表明粘粒結合的有機質是烴源岩有機質重要的賦存形態。對比烴源岩及粘粒級(<2μm)有機顆粒的分級分離特徵發現,在粘粒級中<1µm有機質顆粒主要富集;在烴源岩中<1µm有機質顆粒隨埋深的增加而降低,>10µm隨埋深的增加而增加,10~1µm有機質顆粒隨埋深的增加其含量變化不大,這表明<1µm有機質顆粒的生烴貢獻最為顯著。採用不同的分級分離方法,揭示出烴源岩有機質由不同賦存態的有機質構成,且各賦存態有機質的特徵具有差異性,這將對烴源岩不同賦存態有機質的含量估算、有機質的保存機制以及油氣生成機制的研究產生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