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饃是中原人數千年以來常見常吃的主食,一般要用專門的鏊子製作。烙饃翻鏊子時,燒鏊子的底火大小必須合適,翻饃的時間必須準確把握。由於手工烙饃時勞動強度大,許多年輕人丟掉了這項代代相傳的廚房技能。而烙饃機的誕生,無疑給傳統烙饃的傳承帶來了新的希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烙饃機
- 生產效率:1個/5秒
烙饃是中原人數千年以來常見常吃的主食,一般要用專門的鏊子製作。烙饃翻鏊子時,燒鏊子的底火大小必須合適,翻饃的時間必須準確把握。由於手工烙饃時勞動強度大,許多年輕人丟掉了這項代代相傳的廚房技能。
和傳統的手工烙饃相比,烙饃機具有生產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兩大特點。將和好的麵團投放到面斗里,被分切成大小一致的小麵團,投放到成型裝置上,然後進行熟化;5秒鐘一個,每小時可以生產700張烙饃,一台設備可替代15個人。效率高,比手工製作的快;用人少,只需兩名員工即可生產;口感筋道,有傳統面香味。
中國菜,講究的是製作過程,繁複的過程也是中式快餐推廣的難度所在。
王朝民對創富記者說,自己研究了半輩子河南飲食的“自動化”。
“河南人愛吃燴麵,我們夫婦倆先是在1999年研究出了第一台燴麵機。”他說,現在市場上、飯店裡做燴麵坯的機器不少用的是自己的產品。
這次,他發明的“烙饃機”看上去更像一個小型的麵點廚房。“把麵粉放進去,設備自動和面,然後擠成麵團,壓扁後投入烙餅的平台上,人工轉動幾下,就成了。每小時可以生產700張烙饃。”
由於還是屬於半自動化產品,需要人工操作,關鍵的轉餅、成型是人工完成,所以烙饃保持了手工的味道,口感筋道。
王朝民說,像燴麵機一樣,這種設備也可以包裝成小的創業項目,在菜市場或者居民區專門經營現做現賣的烙饃、春餅。
針對這項發明,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尊哲認為,中式快餐目前因為設備跟不上而制約了發展空間,半自動化保持手工風味的食品加工機械是市場較為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