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卻勒鎮

烏魯卻勒鎮

烏魯卻勒鎮位於阿瓦提縣城東南18公里,東與闊如勒墩農場相連,南以巴楚、墨玉、洛浦等縣相接,西與阿依巴克鄉接壤,北鄰恆豐公司和阿瓦提鎮,東西寬20公里,南北長37.2公里,總面積3375.83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烏魯卻勒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
  • 下轄地區:英買力社區、協開爾庫勒社區等
  • 電話區號:0997
  • 面積:3375.83平方千米 
  • 人口:51499人(2017) 
  • 車牌代碼:新N
  • 行政區劃代碼:652928101
  • 村級區劃單位:29個
概況,烏魯卻勒鎮,取得的成就,農業結構,基礎設施,城鎮建設,取得成果,鄉鎮發展,和諧穩定,黨的建設,獲得榮譽,

概況

烏魯卻勒鎮下轄25個行政村,108個村民小組,3個居委會,22個站所,總人口51499人(2017),由維、漢、回、蒙、哈、東鄉等十個民族構成,土地面積3375.83平方千米,是一個以棉花種植為主,農、林、牧綜合發展的大鎮。

烏魯卻勒鎮

代碼:652928101 轄2個社區、23個村委會:協開爾庫勒社區、英買里社區、柯坪村、也台格熱木村、布蘇格村、克亞庫都克村、庫木艾日克村、阿熱格熱木村、海力派村、吐古魯克阿勒吞村、拉依當村、克地木阿依瑪克村、玉斯屯克協海爾村、托萬克協海爾村、黃宮村、喀拉塔勒村、阿依庫勒村、阿熱買里村、玉斯屯克亞貝希村、托萬克亞貝希村、木孜魯克村、木孜魯克牧業村、克孜勒墩村、阿依賽克維族村、阿依賽克漢族村。
烏魯卻勒鎮地圖
全鎮機關幹部核定行政編制63名,後勤事業編3名,現有行政在編人員44名,後勤事業編人員8名。其中,科級領導幹部17名,主任科員及副主任科員4名,一般幹部31名;男44名,女8名;漢族17名,維族35名;本科以上15名。 全額撥款站所5個,幹部總計29名;全鎮共有黨支部33個,黨員1065名,團支部26個,團員1890餘名,中國小19所(其中鎮中學1所,成龍“龍子心”國小1所,村國小17所)。

取得的成就

近年來,烏魯卻勒鎮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嚴格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突出發展主題,以市場為導向,以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社會進步為核心,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和改革發展的力度,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不斷促進“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實現了全鎮農業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歷史新成就。
近5年來,全鎮農業總產值累計達1043.6萬元,從2001年的141.1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259.7萬元,同比增長118.5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005年達4260元,較2000年增長了2065元,全面實現了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的奮鬥目標。

農業結構

5年中,烏魯卻勒鎮始終堅持縣委提出的穩糧、增果、上庭院,優棉、強畜、壯龍頭的發展思路不動搖,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不斷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快農村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狠抓中、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積極走農業產業化經營道路。2005年年底,全鎮小麥種植面積達3.4萬畝,單產達449.5公斤;玉米種植面積擴展到1.75萬畝,單產達458.2公斤,比2000年增產34.7公斤;棉花種植面積擴展到10萬畝左右(其中長絨棉9.3萬畝,陸地棉7000畝),長絨棉單產提高到92.6公斤,較2000年提高了7.32公斤,陸地棉135公斤,較2000年提高了19.4公斤;共發展葡萄602畝,香梨5888畝,紅棗4563畝,核桃1.46萬畝;改造中低產地1.5萬畝,新建蔬菜大棚200畝86個;至2005年年底,全鎮牲畜存欄達15.9萬頭(只)。
烏魯卻勒鎮

基礎設施

5年來,用於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累計達455萬元,投入勞力14萬人次。共鋪設石子路5條45公里,鋪設柏油路2條32公里;修建防滲渠2條36公里,新修橋涵21個,閘口46個。

城鎮建設

5 年來,共投入資金68萬元,硬化鎮區主幹道26公里,修建環城路4公里;投入21.7萬元,綠化植樹500棵;投資35萬元,完成中心大十字地下供排水管道鋪設前期工作;新建各類專業市場3個;開發商業樓3幢7000平米;修建園丁小區40戶3200平米;新建站所辦公區2處共350平米。至目前,鎮區內共有加油站4處;各類商鋪375家;餐飲服務部47家;各類專業維修店12家;文化娛樂場所1處;落戶棉業企業4家;榨油廠1家。

取得成果

5年來,該鎮精神文明建設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方針,緊緊圍繞全鎮工作大局,以團結、穩定為主線,以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為核心,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廣泛動員各族黨員幹部民眾積極開展了一系列紮實深入、富有成效的創建工作,使“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為該鎮的經濟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政治思想保證。認真開展了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戶等民眾性的文明創建活動和“地區衛生紅旗鄉鎮”創建活動。同時工、青、婦群團組織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開展各具特色的文體活動,積極推進了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鄉鎮發展

2001年以來,該鎮始終堅定不移地走科技興鎮之路,狠抓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在農業生產中,不斷增加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促使糧棉單產顯著提高。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行“兩基”工作目標責任制,狠抓“普九”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逐步建立健全現代遠程網路,不斷鞏固和發展掃盲成果,“兩基”教育順利通過自治區驗收及複查。教育教學基礎條件大為改善,建設教學樓2座6600平米;認真抓緊抓實醫療衛生和計畫生育工作,共投入資金15萬元,新建村衛生室10個,維修5個,總面積1.05萬平米;引導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人員達29821人,占全鎮人口總數的73.7%,實現住院補費發放53.41萬元,享受住院補費人次達1245人;計畫生育人口出生率始終控制在20‰以內。

和諧穩定

2001年以來,嚴格按照“打防並舉、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針,不斷組合激勵群防群治力量,強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重點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加強對重點人口的歸類管理和動態監控,加大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力度,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加強敏感位置的安全保衛,消除各類治安消防隱患,加大矛盾排除機制建設,努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認真開展依法治理及“四五普法”宣傳,民主法制示範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5年來,全鎮共發生刑事案件532起,破獲283起,破案率達63%;共發生社會治安案件723起,查處723起,查辦率達100%;組織治安巡邏73次,集中清查32次,共清查出流動人口15221人次,督促辦理暫住證13536人次,登記出租房769戶;審批出國朝覲人員36名;解決矛盾糾紛426起;發放法律宣傳品27000多份。

黨的建設

在過去的5年裡,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鎮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狠抓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確保了黨建各項工作的深入紮實開展。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我們先後在全鎮紮實開展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教活動以及第二批、第三批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通過集中學習、專題研討,思想交流、競賽強化、整改提高,黨員的思想作風明顯轉變、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幹部民眾反映強烈的一些問題得到根本解決。認真抓好班子自身建設,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明顯增強;注重建立健全黨建工作的各項制度,堅持和完善黨委工作制度、黨員管理制度、三課一會制度,狠抓領導班子廉政教育;進一步強化作風建設,努力改善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鞏固村級組織陣地建設,認真開展“三級聯創”和創建“五好”村黨支部活動,加快村幹部基本養老保險統計核實,進一步提高農村“三老人員”待遇,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不斷規範黨費收繳、使用及管理工作,按照“五個好”要求,建立健全基層組織,至2005年年底,全鎮共有黨支部33個,黨員1014名(含教育系統),預備黨員143名,入黨積極分子395名;開展組織評選先進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活動6次,有17個黨組織53名共產黨員受到了縣委、地區和自治區的表彰。

獲得榮譽

2005年11月被中國鄉土文化藝術協會評為“中國十大特色文化鄉鎮”;
2006年2月被縣委、政府評為“2005年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先進集體”;
2006年3月份被地區愛委會評為“衛生紅旗單位”;
2006年5月份被地區環保局評為“環境優美鄉鎮”;
2006年6月份被地委評為“五好”鄉鎮黨委;
2006年7月份被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6年8月份被中國社會工作協會鄉鎮工作委員會評為“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鄉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