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附子尖

烏頭附子尖

烏頭附子尖,中藥名。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烏頭)或子根(附子)上的尖角。植物烏頭,分布於我國雲南東部、四川、湖北、貴州、湖南、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江西、浙江、江蘇、安徽、陝西南部、河南南部、山東東部、遼寧南部。具有吐風痰,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癲癇,痰厥,小兒慢驚,臍風,寒疝疼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烏頭附子尖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毛茛目
  • :毛茛科
  • :烏頭屬
  • :烏頭
  • 採收時間:6月下旬至8月上旬
  • 毒性:有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川烏頭尖(《養生必用方》)、附子尖(《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川烏尖(《澹寮方》)

入藥部位

母根或子根的尖角。

性味

味辛,性熱。

歸經

入肝、肺、腎經。

功效

吐風痰,祛寒止痛。

主治

癲癇,痰厥,小兒慢驚,臍風,寒疝疼痛。

相關配伍

1、治吐風痰癲癇,烏頭附子尖,為末,茶服半錢。(《綱目》)
2、治卒中急風,眩運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悶,牙關緊急,目睛上視,及五種癇病,涎潮搐弱,石綠(研九度飛)十兩,附子尖、烏頭尖、蠍梢各七十個。上將三味為末,入石綠令勻,麵糊為丸,如雞頭大。每服,急用薄荷汁半盞化下一丸,更入酒半合溫暖服之,須臾吐出痰涎,然後隨證治之,如牙關緊急,斡開灌之。(《局方》碧霞丹)
3、治小兒慢脾驚風,四肢厥逆,附子尖一個,硫黃棗大個,蠍梢七個。為末,薑汁、麵糊丸、黃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亦治久瀉尫羸。(《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4、治臍風撮口,生川烏尖三個,全足蜈蚣半條(酒浸炙),麝香少許。為末,以少許吹鼻得嚏,乃以薄荷湯灌一字。(《永類鈴方》)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或煎湯。
外用: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虛人及陰虛陽盛者禁服。

採集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地上部分莖、葉,摘下子根(附子),取母根(川烏頭),去淨鬚根、泥沙,曬乾。

形態特徵

植物烏頭,別名堇《莊子》,茛《吳普本草》,獨白草《續漢書》,鴛鴦菊《綱目》,草烏(野生品)。為塊根倒圓錐形,長2-4厘米,粗1-1.6厘米。莖高60-150(-20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離生葉,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莖中部葉有長柄;葉片薄革質或紙質,五角形,長6-11厘米,寬9-15厘米,基部淺心形三裂達或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寬菱形,有時倒卵狀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時短漸尖近羽狀分裂,二回裂片約2對,斜三角形,生1-3枚牙齒,間或全緣,側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沿脈疏被短柔毛;葉柄長1-2.5厘米,疏被短柔毛。頂生總狀花序長6-10(-25)厘米;軸及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的狹卵形至披針形;花梗長1.5-3(-5.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長3-5(10)毫米,寬0.5-0.8(-2)毫米;萼片藍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自基部至喙長1.7-2.2厘米,下緣稍凹,喙不明顯,側萼片長1.5-2厘米;花瓣無毛,瓣片長約1.1厘米,唇長約6毫米,微凹,距長(1-)2-2.5毫米,通常拳卷;雄蕊無毛或疏被短毛,花絲有2小齒或全緣;心皮3-5,子房疏或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蓇葖長1.5-1.8厘米;種子長3-3.2毫米,三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橫膜翅。9-10月開花。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分布於我國雲南東部、四川、湖北、貴州、湖南、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江西、浙江、江蘇、安徽、陝西南部、河南南部、山東東部、遼寧南部。

相關論述

1、《綱目》:“烏附用尖,亦取其銳氣直達病所爾,無他義也。”
2、《本草備要》:“朱丹溪治許白雲,屢用瓜蒂、梔子、苦參、黎蘆等劑吐之不透,後用附子尖和漿水與之,始得大吐膠痰數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