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樂烏蘭克日木西村是多民族聚集地區,主要有蒙古、漢、維吾爾、哈薩克、回等35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和風情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烏蘭克日木西村
- 所屬地區:博樂烏蘭克日木西村
- 方言:內蒙古、巴爾虎布里亞特和衛拉特
- 傳統娛樂:《牧歌》、《習俗歌》
語言文字,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傳統節日,傳統娛樂,地圖信息,
語言文字
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族,分為內蒙古、巴爾虎布里亞特和衛拉特三種方言。博爾塔拉境內的察哈爾蒙古原講內蒙古方言,因西遷與衛拉特蒙古(主要是土爾扈特蒙古)長期相處,語言相習,除少部分口語發音略有不同處,已普遍講衛拉特方言。蒙古文分胡都木蒙文和托忒蒙古文兩種,博樂的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語屬阿勒泰語系突厥語族屑章抹,他們現行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宗教信仰
蒙古族最早信奉薩滿教,從元朝開始信仰藏傳佛教。藏語把僧人尊稱"喇嘛"(意為上人、師傅),因此藏傳佛教又稱喇嘛教。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都信奉伊斯蘭教。
衣食住行
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各民族形成了既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民族傳統食品有奶製品、抓飯、烤全羊、牛羊肉、烤羊肉串、烤包子、饢、油炸食品等。隨著只贈旋探時代的進步和交通的發展,新疆少數民族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除了喜歡食用牛羊肉之外,他們也開始食用魚蝦等海味品,其飯菜的花樣也變得豐富多彩
傳統節日
蒙古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過小年和春節。農曆臘月二十三,蒙古族稱為小年。蒙古族把春節叫大年,也稱白節。正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麥德爾節,也是每年最盛大的廟會。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哈薩克、回等民族,最盛大的節日是古爾邦節和肉孜節,維吾爾族還有卡巴克節,回族還有聖紀節。
婚俗禮儀婚俗是少數民族的一項重要內容之一。蒙古族的婚禮儀式繁多,婚禮須經說媒、相親、定親、過禮、結婚等程式,極富民族特色。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哈薩克、回等民族,男女在正式舉行婚禮之前要舉行"尼卡"儀式。這種儀式由阿訇(神職人員)主持。
傳統娛樂
蒙古族的傳統娛樂活動有賽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稱,凡擔雄喜慶節日、宴會,均有歌舞相伴。蒙古族民歌異常豐富,有《牧歌》、《習俗歌》、《諺語歌》、《思親歌》等。民歌分"長調"和"短調"兩類,彈唱時使用一種叫"托布秀兒"的彈撥樂器,發音獨特,聲調悠揚。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節奏歡快,舞步輕盈。民間舞蹈以《交拉哈勒》、《巴里津開勒》、《崩崩爾腔》、《奧里克特克》和《沙吾爾登》等最具特色,深受各族人民喜愛。維吾爾族歌舞輕鬆愉快,自由活潑,主要是手臂和腳腿隨著音樂的節奏起舞,舞蹈姿勢沒有定式,隨意變化,"麥西來甫"是最普遍的舞蹈形式。民族樂器有十幾種,常見的"熱瓦甫糊仔應"、"都他爾"和"達甫"(手臘遷連辯鼓)等。哈薩克族最著名的民間說唱藝術是阿肯彈唱,通常由一人或兩人邊彈冬不拉企譽棕邊演唱。最為常道踏體見的娛樂活動有賽馬、摔跤、刁羊和姑娘追。"花兒"是回族人民獨有的民間歌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