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蘞

烏蘞為葡萄科植物顯齒蛇葡萄的莖葉或根。顯齒蛇葡萄 木質藤本,全株無毛。卷鬚長達8cm,二叉狀分枝,與葉對生。葉為二回羽狀複葉,長7-17cm,枝頂部葉為一回羽狀複葉,最下羽片有小葉3,偶有5;總葉柄長1.5-3cm;小葉片紙質,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2-5cm,寬1-2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頂生小葉有柄,側生小葉無柄,稍偏斜,邊緣有稀疏牙齒或小牙齒;羽狀脈約4對。花兩性,聚傘花序與葉對生或生於小枝頂端,長3-5cm,總花梗長1-3cm;花綠色,基部有小苞片;花萼盤狀;花瓣5;雄蕊5;與花瓣對生;花盤厚;子房與花瓣合生,有花柱。漿果近球形,直徑約7mm,幼時綠色,後變紅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顯齒蛇葡萄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鼠李目
  • :葡萄科
  • :蛇葡萄屬
  • :顯齒蛇葡萄
  • 分布區域:分布於江西、福建、湖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別名,來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採收和儲藏,原形態,生境分布,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摘錄,

別名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顯齒蛇葡萄的莖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A.cantoniensis(Hook.etArn.)Planch.var.grossedentata Hand.Mazz.]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原形態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顯著縱棱紋,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1-2回羽狀複葉,2回羽狀複葉者基部一對為3小葉,小葉卵圓形,卵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5厘米,寬1-2.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每側有2-5個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3-5對,網脈微突出,最後一級網脈不明顯;葉柄長1-2厘米,無毛;托葉早落。花序為傘房狀多歧聚傘花序,與葉對生;花序梗長1.5-3.5厘米,無毛;花梗長1.5-2毫米,無毛;花蕾卵圓形,高1.5-2毫米,頂端圓形,無毛;萼碟形,邊緣波狀淺裂,無毛;花瓣5,卵橢圓形,高1.2-1.7毫米,無毛,雄蕊5,花葯卵圓形,長略甚於寬,花盤發達,波狀淺裂;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鑽形,柱頭不明顯擴大。果近球形,直徑0.6-1厘米,有種子2-4顆;種子倒卵圓形,頂端圓形,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呈橢圓形,上部棱脊突出,表面有鈍肋紋突起,腹部中棱脊突出,兩側窪穴呈倒卵形,從基部向上達種子近中部。花期5-8月,果期8-12月。
本種齒形變異較大,從典型的鋸齒到邊緣略呈波狀的鋸齒。本種與粉葉蛇葡萄A. hypoglauca (Hance) C. L. Li相近,但本種小枝有顯著縱棱紋,葉緣鋸齒顯著,葉片乾時上下兩面同色,可以區別。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00-1300m的山地灌叢、林中、石上、溝邊。
產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生溝谷林中或山坡灌叢,海拔200-1500米。
模式標本采自廣東

性味

甘;淡;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黃疸型肝炎;目赤腫痛;癰腫瘡癤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倍量。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