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藨連

烏藨連

烏藨連,中藥名。為堇菜科堇菜屬植物荁Viola moupinensis Franch.的全草或根莖。植物荁,分布於我國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之功效。主治瘡癰腫毒,乳房硬腫,麻疹熱毒,頭痛,牙痛跌扑損傷,開放性骨折,咳血,刀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烏藨連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側膜胎座目
  • :堇菜科
  • :堇菜屬
  • :荁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中華藥海》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鑑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細辛《滇南本草》,烏泡連、山羊臭、如意草、母犁頭草《貴州民間藥物》,雞心七,白三百棒,紅三百棒《全國中草藥彙編》,苕葉細辛《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莖。

性味

味微甘、澀,性寒。

歸經

入肺、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

主治

瘡癰腫毒,乳房硬腫,麻疹熱毒,頭痛,牙痛跌扑損傷,開放性骨折,咳血,刀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癰疽紅腫咬痛,細辛,不拘等分,煎湯,點水酒服。有膿者潰,無膿者散。(《滇南本草》)
2、治癰腫疔瘡,苕葉細辛15g,水煎服。或用蒲公英煎服。藥渣外敷,或另用鮮品搗敷患處。(《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3、治乳癰,烏泡連、黃瓜香及攔路虎各等分。搗爛,拌酒糟或用酒炒熱,敷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4、治麻疹熱毒,鮮(苕葉細辛)全草和金銀花各9g。水煎服。(《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5、治刀傷,鮮烏泡連,嚼爛敷傷口;化膿者加鋸木條葉。(《貴州民間藥物》)
6、治白帶,苕葉細辛、仙鶴草、龍葵各適量。燉肉吃。(《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
外用:適量,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多皺縮成團。濕潤展開後,根莖較粗大,主根明顯,直徑可達1cm,長可達14cm,並可見匍匐莖。基生葉心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鈍鋸齒。花淡棕紫色,具條紋。果較大,有的已開裂。氣微,味微苦。

形態特徵

植物荁,別名黃堇《雲南種子植物名錄》,筋骨七《秦嶺植物志》。為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有時具長達30cm的匍匐枝。根莖粗大,垂直或有時斜生,節間短而密。葉基生;葉柄長4-10cm,花後長達25cm;托葉離生,卵形,淡褐色或上半部色較淺;葉片心形或腎狀心形,花後增大呈腎形,長約9cm,寬約10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彎缺或寬三角形,邊緣有具腺體的鈍鋸齒。花較大,淡紫色或白色,具紫色條紋;花梗長不超出葉;萼片披針形或狹卵形,基部附屬物短,花瓣長圓狀倒卵形;距囊狀,較粗,雄蕊短,5枚,下方2枚雄蕊基部具有蜜腺的附屬物,伸入距內;子房無毛,柱頭平截。蒴果橢圓形,長約1.5cm,無毛,有褐色腺點。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曠地或灌叢中、溪旁及草坡等處。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祛風明目,止頭風疼,療牙齒疼,攻癰疽毒瘡。”
2、《貴州民間藥物》:“清熱,解毒,止咳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