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落侯國

烏落侯國,是一個漢語辭彙,俗稱繩發,皮衣,出自於《通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落侯國
  • 外文名:wuluohouguo
  • 出自:《通典》
  • 俗稱繩發,皮衣
唐朝《通典》記載;烏落侯國,亦曰烏羅渾國,後魏通焉,在地豆於之北,其(上)[土]下濕,多霧氣而寒。冬則穿地為室,夏則隨原阜[畜牧]。多豕,有谷麥。無大君長,部落莫弗皆代為之。其俗:繩發,皮衣,以珠為飾。人尚勇,不為奸竊,故慢藏野積而無寇盜。好獵射。樂有胡空侯,木槽革面而九弦。
烏落侯國西北有(貌)[完]水,東流合於難水,東入于海。又西北二十日行,有於巳尼大水,所謂北海也。太武帝真君四年來朝。稱其國西北有魏先帝舊墟石室,南北九十步,東西(十)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靈,人多祈請。太武帝遣中書侍郎李敞告祭焉,刻祝文於石室之(北)[壁]而還。大唐貞觀六年,遣使朝貢雲。烏落侯國亦謂之烏護,乃言訛也。東與靺鞨,南與契丹,北與烏丸為鄰,風俗與靺鞨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