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景區

烏石景區

烏石景區位於縣境西南烏石鎮烏石村彭家圍子,是共和國元帥彭德懷(1898-1974年)的故鄉;景區距省會長沙約100公里,與韶山、花明樓相毗鄰,構成了湘中偉人故里紅色旅遊線,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景區占地面積150公頃,由故居、紀念園區、墓園、休閒區、國防教育園五部分組成。

故居、紀念館、銅像廣場、抗美援朝史料館、德懷墓、烈士墓、烏石峰、楠木沖水庫、烏石果園等。

烏石景區是國家級“AAAA”旅遊景區(點),全國紅色旅遊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石景區
  • 相關人物:彭德懷
  • 級別:“AAAA”旅遊景區
  • 地區湘潭市
主要景點
烏石峰
烏石峰位於湘潭縣烏石鎮彭德懷故居西側,距湘潭市47公里,海拔373米。相傳烏石峰從前曾與衡山爭長,後報信嶺上告,玉皇便派天兵天將運來烏石壓頂。雙傳烏石峰最初高出衡山3尺。玉皇聞訊,便暗派雷神將烏石峰削低6尺,峰上石頭也會被雷電擊成黑色,所以取名叫烏石峰。
烏石峰宛如一幅峻峭挺拔、直插雲天的山水巨畫,也像一座高聳的豐碑,永遠樹立在英雄的烏石大地上。遠看烏石峰,極像一隻下山的猛虎,烏石廟就是高高翹起的尾巴,頭部就在德懷亭,嘴巴就在彭德懷之墓。它的對面是彭德懷紀念園,傳說所在山頭也酷似一隻老虎,叫做臥虎山。
據清代《湘潭縣誌》載:烏石峰是古代一軍事要地。元末,南方紅巾軍領袖陳友諒的參政易華(湘鄉人)曾屯兵於峰頂,並在此與周圍建立烏石、白石、青山、營盤、珍珠等48寨,以抵抗明軍,拒不降服。故烏石峰又名烏石寨。易華在烏石一帶劫富濟貧,民眾關係很好,朱元璋派楊璟進攻,久攻不克,加害百姓。易華遂訛言投水而死,焚寨而去。但最終仍被明常遇春部將蔡遷殺害。
傳說紅株寨是易華被殺時滴血的地方,珍珠寨是易華被殺後頭顱飛落所變。歇腳嶺的傳說更為神奇,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奇人彭事通,在烏石峰立了山寨,收了100個徒弟,在黃泥坪習武,100個徒弟都能一個筋頭打上烏石峰。彭事通又高興又擔心,假如自己離開人世,無人統領,必為後患。於是心生一計,叫100個徒弟一個筋頭打上烏石峰,誰成功誰出師。徒弟們根據法號一個個打上烏石峰,全被師父殺了。只有滿徒弟兩個筋頭才上烏石峰,當見99個師兄全部被殺,立馬跪地求饒。師父心生慈悲,便留下他鎮守烏石峰,他就是易華。易華第一個筋頭歇腳的地方叫做歇腳嶺,如今建成了觀景台。
易華死後,鄉人便在烏石、珍珠等寨建廟供奉他。以烏石峰廟最為壯觀,遠數十里可見。廟始建年代不明,重修於1924年,坐西北朝東南,屋高7米,尖頂重檐,分上下兩層,有廟房4間。原為青磚小瓦,重修後全部改用花崗石牆,瓦為鐵鑄。四周圍七鐵柱,門前二石柱支撐。門聯曰:“保障一方,有功德於民則祀;巍峨萬仞,想英靈劂濯如生。”門之上方刻有“烏石峰”三字。樓門聯曰:“鳥飛將近月;石亂欲撐天。”樓門上方刻有“文昌閣”三字。上述二聯均為清光緒四川提學使、書法家趙啟霖(1859—1935年)題寫。廟進探6.2米,寬5米。內供易華像。上層立有文昌帝君牌位。低於廟基5米的東南台地上有一橫四間的碑亭和兩間僧人住房。廟前有化紙爐,爐前有孟公廟。半山有土地、靈官兩座小廟及茶亭。彭德懷同志青少年時,常上山牧牛、砍柴、拾野果、摘野菜。遇雨則避於烏石峰廟內。廟內和尚也經常向彭德懷同志講述易華英勇抵抗明軍和劫富濟貧的故事。這對彭德懷同志的早年思想產生過一定影響。自1951年起,廟內無人看守,1955年前檐遭雷擊,後又屢遭破壞,整座廟宇全無瓦蓋,僅剩四周石牆。1994年,由當地民眾自願捐資,重新修復,並鑄易華像一尊,重500餘公斤,於9月27日安放於廟內,讓人們供奉。烏石峰廟為湘潭縣文物保護單位。
烏石峰,乾霄疊翠,縈嶂環青。山上,除烏石峰廟外,還有老虎岩、水池、流泉等自然景觀。老虎岩,傳洞內寬闊,陳有石桌、石凳。出口在5公里的隱山桃花洞。峰下有黃泥、王家、蘇家、趙家4坪,傳說為易華各部練兵場所。以黃泥坪最大,面積達百餘畝。
1961年,據彭德懷同志建議並帶頭參加勞動,將黃泥坪全部開墾成旱澇保收農田。坪內有一蜈蚣塘,傳說晚上開蓮花。塘四周有土丘九處,民眾譽為“九船採蓮”。蜈蚣塘與胡家沖、烏石學校、趙家弄子幼稚園、許安塘敬老院、原烏石煉鐵廠等,都是1958年12月彭德懷同志回鄉調查之處,蜈蚣塘也是彭德懷同志深夜打著手電,親自在田間數禾蔸,落實水稻產量,用事實批駁浮誇風的地方。
烏石峰腰有一座水庫,高高的大壩,四周青山環抱,湖水清澈如玉,翠峰白雲倒映其中,這就是楠木沖水庫,是1958年彭德懷同志視察時倡議修建的。彭德懷回到北京後不久,將自己的積蓄500元人民幣寄回家鄉,捐獻給烏石人民修建楠木沖水庫。1961年11月,彭德懷再次回鄉時,察看了這座水庫,建議把水庫堤壩加高加寬。如今,楠木沖水庫不僅灌溉著一大片農田,還供給彭德懷故居一帶的生活用水。
峰西有景泉,過去叫滾泉,潭水皎潔,水涌珠翻。泉底好像有小蓮花,金色熠熠。東北有留君庵、雙廟等景觀。留君庵建於明代,相傳明正德皇帝南巡時,在此住宿一晚。庵後來被毀,現在已由當地民眾集資重建。峰東麓,建有墨溪橋。相傳竣工之日,泉噴如墨,故名。清文人陳士毅曾寫《墨溪橋記》。旁邊建有墨泉精舍,即陳士毅故居。陳在此曾完成其著作《墨泉精舍詩草》。東麓之彭家圍子,即彭德懷同志故居。此外,烏石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原南京區軍副司令員劉先勝(1901—1977年)故居。
清康熙河道總督兼漕運總督陳鵬年(1662—1723年)題詩《烏石寨》曰:“崛起自南服,諸峰非爾儔。平捫朱鳥影,倒掛滄江流。拾鏃悲殘壘,栽桃想故丘。夢魂應戀此,麋鹿與同游。”如今,烏石峰已被規劃為公園,每天遠近遊客絡繹不絕。
彭德懷故居
彭德懷同志故居,位於湘潭縣烏石鎮烏石峰東麓之彭家圍子,距湘潭市46公里,經320國道、雲(湖橋)回(龍橋)公路或107國道、蔡(家嘴)石(潭)公路轉雲回公路可直達故居,旅遊極為方便。1982年,鄧小平同志題名為“彭德懷同志故居”。1983年8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同年10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與彭德懷銅像、紀念館、紀念園、德懷墓、德懷亭等設施一道,又於1999年與2000年連續兩次被評為全省最佳旅遊景區。2001年6月12日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2001年4月27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三A級國家旅遊景區。
故居原為三間茅草房。1898年10月24日,彭德懷同志在這裡誕生,並度過了苦難的童年和少年時代。1925年到1927年,時任湘軍營長的彭德懷同志寄回薪金800銀元,托胞弟彭金華、彭榮華在原屋西南30米處新建此故居。坐西北朝東南,磚木建築,穿斗式構架,青瓦蓋頂,主體為一棟六間,兩端各三間,占地400餘平方米,取名“三華堂”,意為得華(彭德懷原名)、金華、榮華三兄弟之華夏。彭德懷同志親撰門聯曰:“為善最樂;見惡必除”。屋後為樹林,東旁為竹林,是典型而端莊的湘潭農村宅院。1927年後,故居遭國民黨破壞。1949年,當地政府和人民民眾曾建議修復,被彭德懷同志拒絕。但門聯則改為“弔民伐罪;繼往開來”。橫披“為民服務”。1980年到1983年,湘潭縣人民政府將故居按原貌修復,並按1940年模樣,恢復槽門與土牆,在故居左右及後山加砌保護性石墈。現在故居總面積為2940平方米。故居正堂屋門首嵌有漢白玉質地鐫刻金字石橫匾:“彭德懷同志故居”。七字金光熠熠,耀眼生輝,為鄧小平同志所書。彭德懷於1958年、1961年兩次回故鄉時,在正堂屋接待來訪民眾2000餘人。後寫出四個調查報告。退堂屋為烏石原地下組織——中共彭家圍子支部主要議事處。這個支部是1938年彭金華同志從延安抗大學習回鄉後所建。由彭金華同志任支部書記,彭榮華同志任宣傳委員。東前正房原為彭榮華夫婦臥室,有床鋪、書桌、凳子、衣櫃、洗臉架等家具。彭德懷同志兩次回故居都住在這間房裡,時間長達36天。在此,他白天接待民眾,或外出調查,或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晚上,就撰寫調查報告。其家具因彭德懷同志使用過,現在按原樣陳設,並在牆上懸掛彭德懷回鄉巨幅照片。東橫屋的牆壁上,懸掛有彭金華夫婦、彭榮華夫婦遺照與簡介。東廚房之後門口,是彭榮華烈士在1940年10月被國民黨殺害的地方。西正房為彭金華夫婦臥室。其餘是西橫堂屋、廚房、雜屋。廚房中的柴灶附近地下,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埋藏彭德懷八萬言書和部分軍事論文手稿之處。在建紀念館之前,曾一度將這三間闢為輔助陳列室,現在已按原貌修復。槽門兩邊有彭德懷同志於1958年捎種回來,後由脈侄代栽的葡萄及1961年11月親手栽種的柚子樹、柑子樹。
故居槽門外不遠處,有彭德懷同志1961年回鄉時,帶頭開成的水田和捐資1000元新修的千元塘。東北側,有彭德懷母親墓葬。
毛澤東在1935年曾贈詩彭德懷。詩曰:“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葉舟)
彭德懷紀念館
與故居隔壠相望的臥虎山上建有彭德懷紀念館,是彭德懷紀念園的主體部分,1998年10月20日建成並開館。館名由江澤民題寫。總面積3100平方米,為一園林式建築,依山就勢,與起伏的烏石群峰交相輝映,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館內採用庭院式布局,圍繞序廳,設4展廳、8展室,各廳室之間,段落清晰,重點突出,以起伏曲折的迴廊緊密相連,自然流暢,充分體現出紀念性主題,氣勢宏大,為國人許多紀念館所不及。序廳由“血戰羅霄”、“百團大戰”、“抗美援朝”三組紅色高浮雕組成,氣勢恢宏。正中立一座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身披軍大衣的半身圓雕。後牆背景主題分別為“致力軍隊建設”、“和人民民眾心連心”的兩幅淺浮雕。四大展示的主題分別是“立志救貧、投身革命”、“戰功卓著的軍事統帥”、“鞠躬盡瘁的人民公僕”、“人民心中的巍巍豐碑”。通過306幅照片、155件實物、147件電文、書籍、文稿,2座雕塑,6幅油畫,1個朝鮮山洞(指揮所),採用圖片與雕塑,圖片、實物與襯景照片,陳列展覽與影片放映等多種形式組合及聲、電、光等多種表現手段,高度濃縮與氣勢磅礴地再現了彭德懷偉大、光輝的史詩般戰鬥的一生。
彭德懷紀念館以其特有的建築風格和精美的陳列,被國內文博界譽為“全國一流的紀念館”、是全國2000多家紀念館中的校佼者“。1999年4月20日,榮獲全國文博系統最高權威與最高級別的“98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長江)
彭德懷銅像
彭德懷紀念館前山坡(臥虎山)上聳立著彭德懷銅像。銅像由全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設計,南京晨光集團鑄造。銅像坐西北朝東南,身穿元帥服,立於銅像廣場中央。像重3.8噸,高5.1米,基座高3米,合計高8.1米,寓意彭德懷元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與領導者之一。彭德懷雙手放在背後,昂首挺胸,神采奕奕,目視遠方,面容端莊、慈祥。基座用白里微微透紅的花崗岩斧鑿而成,粗獷蒼勁的質感與凹凸起伏的造型,別具一格,如中流砥柱,頑強不屈地抵禦風浪衝擊。這種基座設計在全國個人銅像基座中獨一無二,卓爾不群。基座正前方鐫刻著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題寫的“彭德懷同志”五個大字,遒勁有力,熠熠生輝。
銅像廣場,
位於臥虎山頂,50米見方,全由長方形優質花崗石鋪成,一派雄偉、莊嚴、肅穆景象。廣場兩旁栽有80株桂花樹。每當桂花飄香,瞻仰元帥的遊人久久留連,不忍歸去。(葉舟)
德懷亭
德懷亭位於臥虎山山頂。原亭建於1988年,由新加坡華人陳成福捐資15000元,縣人黃半耕捐資5000元,為景仰、紀念彭德懷而建。因亭址被選為彭德懷墓地,這才於1998年10月18日遷建。遷建之德懷亭,甚為壯觀。仿古,雙層八角,水泥預製結構,高10.25米,占地面積49.5平方米,亭中陳一圓卓四鼓凳,兩邊6柱有靠椅相連,亭坊間有彩繪58幅,做工精巧,形象逼真。藻井雕塑“鯉魚跳龍門”尤為精美。德懷亭面對彭德懷紀念園,正面亭檐下懸有橫匾,上刻“德懷亭”三字。兩旁圓柱刻聯曰:“百戰方酬平寇志;萬言已盡濟民心。”鎦金行書,閃閃發光。金黃色琉璃瓦蓋面,風尾爪角八面翹起,琉璃寶頂上安有黃銅避雷針,既實用、又精美,還起著裝飾作用。亭狀古樸典型,宏偉壯觀。(沔渡)
彭德懷之墓
彭德懷墓坐落於臥虎山,坐北朝南,背依巍巍烏石峰,南眺十里山川。墓牆為巨型花崗石砌成,墓呈菱形豎立,紅色花崗石貼面,正在菱形正中上書“彭德懷之墓”和“1898—1974”楷體字樣。墓碑為黑色,花崗石雕成。
1959年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受到錯誤批判。1974年11月29日,因患直腸癌病逝於北京310醫院,化名王川。火化後,骨灰盒存放在成都東郊火葬場。1978年12月24日,彭德懷平反昭雪,骨灰重新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彭德懷生有過三次婚戀,但沒有親生兒女,只有侄兒侄女,都是弟弟彭榮華和彭金華的兒女。對於自己的後事,彭德懷曾有過三次交待,一是黨的八屆一中全會後,中央決定領導幹部死後火化,他簽名同意,並要求侄兒侄女“把他的骨灰放到一個葫蘆漂洋過海”。二是廬山會議後,彭德搬到吳家花園種地,栽果樹,又對侄兒侄女們說,他死後,要求把他的骨灰埋到地里,栽棵果樹,結些果子給大家吃。三是1974年10月病重之時,他流著眼淚對著前去看望他的侄兒侄女們說:“我死後想和你們的父親葬在一起。”1996年12月17日,彭德懷的侄女侄兒彭鋼、彭梅魁、彭愛蘭、彭啟超、彭康白、彭康志、彭正祥等七人,聯名向中共中央、中共軍委和江澤民主席寫信,請求“遵照伯伯的最後意願,在1998年10月彭德懷同志百年誕辰紀念時,將他的骨灰從八寶山革命公墓遷至湖南湘潭故里,與他的兩個烈士弟弟葬在一起”。
1997年5月9日,中央批准了彭鋼等人的報告。1998年6月10日,湘潭縣紀念彭德懷同志誕辰百周年活動籌委會向中央提出了陵園選址方案,定於烏石峰下的原“德懷亭”處,得到中央同意。
1999年12月28日,彭德懷骨灰盒從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取出,由彭鋼等人護送到烏石。彭德懷最後回到故土,安息在故土的蒼松翠柏之中。(陳北球)
烈士墓
彭金華、彭榮華烈士墓,坐落在湘潭縣烏石鎮彭德懷同志故居右側100米許的小山之上。墓坪寬約200平方米。墓體總高4.1米。其中,基座長1.6米,寬1.2米,高0.9米。碑名略呈方形,高2米。頂呈棱形。碑外有護欄,長3.2米,寬2.9米。1983年7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震同志題寫墓名:“彭金華、彭榮華烈士之墓”。碑背鐫刻《碑記》:“彭金華、彭榮華同志系彭德懷同志胞弟。金華同志生於1900年10月22日。1937年10月赴延安抗大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回鄉建立彭家圍子黨支部,任支部書記。榮華同志生於1903年12月12日。1938年入黨,與金華等同志一起積極進行革命活動。1940年,國民黨反動派指使潭株警備司令部,夥同湘潭縣政府及地方惡霸帶領槍兵三十餘人,於十月四日凌晨到彭家圍子搜捕,榮華同志當場被槍殺。金華同志被抓走,七天后被秘密殺害於易家灣鳳形山。當時即合葬於此,一九七九年十月重修此墓,一九八三年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震同志為兩位烈士墓碑題字。一九八九年三月,湘潭縣人民政府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