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寺(浙江省龍游縣寺廟)

烏石寺(浙江省龍游縣寺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烏石山佛教聖地位於浙江省龍游縣城北25公里,海拔439米,為金衢盆地之北屏。山界建德,水流衢江,山勢嵯峨,神奇莫測。駐足山麓仰望烏石之貌宛如一巨獅寤醒,咆哮山谷。整個山體經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形成了懸崖陡峭,怪石嶙峋的奇觀。千年古剎烏石寺就深藏於這巨懸崖之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石寺
  • 位置:浙江省龍游縣
  • 海拔:439米
  • 特點:水流衢江,山勢嵯峨,神奇莫測
烏石寺簡介,環境,歷史,天水飛瀑,夫妻石,滴水觀音洞,五姐妹迎客,幽岩淚,題詩,文革被毀,振興山寺,弘法利生,不斷發展,

烏石寺簡介

烏石寺氣勢不凡,規模宏大,飛瀑幽洞,冬暖夏涼,觀音滴水終年不斷,泉聲叮咚。登上山巔南眺,極目千里,山川秀麗。寺院周圍風景優美,鳥語花香,自然之美,實在不可多得的寶山,是塵世間洞天福地也。詩云:衢江東逝靜如練,八塔巍峨紫微間。最是姑蔑風光處,奇峰突兀獅子岩
烏石寺大雄寶殿烏石寺大雄寶殿

環境

烏石山千里崗山系,是縣界的北屏,與建德縣梅嶺關接壤。南坡有寺,從山腳沿一條“古嶺石階”依著夾山溪澗盤繞而上,行至半途,山勢就突然陡峭起來,這裡稱“百步嶺”自山麓至寺,四百七十餘級。烏石山風景宜人,游者賞心悅目,留連忘返;山中十大景觀,秀色可餐,移步換景,目不暇接,令人飲景自醉。

歷史

烏石寺建於唐太和元年(公元827),又名招慶寺,開山祖師唐龍紀初通濟大師結茅於此名“福應院”至宋鹹平二年住山凡一百一十餘年師始圓寂不知其壽。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更名烏石寺,因烏石山得名,南宋左丞相周必大題曰:“山如削鉄、懸瀑千仞”。烏石寺教派系天台正宗,全盛時期,殿宇莊嚴,香火興旺,內有大雄寶殿、金剛殿、天王殿、地藏殿及鐘鼓樓等,山門兩側塑四大金剛,殿內佛像皆為樟木雕就。烏石寺歷代高僧輩出,道風蔚然,遊人香客登臨朝拜,絡繹不絕。
《民國縣誌》南宋建都臨安,梅嶺成了“江右孔道”,當時的烏石山下就有一條東達臨安,西接湘贛等地的官道,官道上鋪有人字形青 瀑布磚,據說當時每隔五里路即築一磚窯,就地燒磚供鋪路之用,人們在拓荒開路時還發掘出多處窯址和青磚路基。烏石寺多有名人在此逗留,據舊志記載,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就曾在寺中過夜,並在木桌上題詞:“岳飛奉旨趨闕,復如江右,假宿幽岩。游上方,覽山川之勝,志期為國,急欲掃平胡虜,恢復輿圖,迎二聖沙漠之轅,輔聖主無疆之休,因結緣佛事,以記歲月。宋紹興三年(癸丑)十月初三日題。”岳飛還寫有“招慶寺送張紫岩北伐”曰:號令風雷迅,天聲動北陬。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馬碟閼氏血,旗梟可汗頭。歸來報明主,收復舊神州。張灘(即張紫岩)、劉光世等將領也曾在寺中題壁,周必大、姜蠻等人還有詩文傳世。

天水飛瀑

烏石寺著名景點文物甚多。相傳名族英雄岳飛出征直搗黃龍時在這裡與招慶寺禪師結為至交;十二道金牌催逼被害前,岳飛亦在此與禪師訣別。赤褐色幽岩石壁上經雨水沖刷形成縷縷白色條紋,如淙淙痕。一代忠臣良將的歷史悲劇在這些遺蹟中如泣如訴。寺東有“天水飛瀑”一景,瀑布沿石壁飛流直瀉,垂天接地,四時不絕。瀑布伏流穿幽而出,沿山跳石,叮咚作響。
幽岩精舍幽岩精舍

夫妻石

隔嶺有《夫妻石》恩愛而立,為世上夫妻之楷模。

滴水觀音洞

另有獅子口稱《幽岩精舍》幽岩如獅喉大開,上頜有一泉涌,滲出水滴叮咚滴於功德池中,滴水累年不絕,故幽岩又稱“飛泉洞”,又稱“滴水觀音洞”,又稱“獅子吐津”。其泉水乾甜爽口,不浸不溢,水清甘冽,香客稱之為“仙水”,且有明目醒神之神效。獅喉內有“水漬石”,四季乾濕臨界分明,每年秋分,濕漬最外,故又稱“四季石”。 更為奇者一、洞口石壁上顯出“顯聖迎岳圖”聖悟禪師迎接岳飛的地方顯聖,九四年可揚法師擔任監院下半年發現“顯聖迎岳圖”不可思議。
烏石寺瀑布烏石寺瀑布

五姐妹迎客

更為奇者二、念佛堂南側有五棵古樟聯翠成屏,人曰“五姐妹迎客”。懸坡上一株古樟已歷千年,高15米,徑粗5.2米,基部虬根奔突若游龍臥波;其托天樹冠,曾蔭庇寺宇。“文革”期間失於護理,漸於枯萎死亡,留下一段禿乾。山寺復興後,住僧砌石固本,培土造景,古樹受人恩激活春心,逐漸恢復生機,新綠點點,終至枝繁茂樹蔭遮地。更為奇者三、“神石母”相傳做石梯時,工人想鑿開巨石做石階,鑿到五公分時鑿口流血,天空馬上烏雲密布,閃電四射,雷公巨響,巨石發怒,工人馬上扦香祈拜,五分鐘後又出太陽了,寺里主持稱巨石為神石母許多人拜為母親。
神石母神石母

幽岩淚

紹興年間岳飛抗金,戰績輝煌。但奉十二道金牌返京。途經烏石寺,最後一次參拜高僧聖悟禪師,高僧在滴水觀音洞旁石壁上書“你來了”三字來迎接岳元帥,聖悟禪師能知過去未來,岳飛問壁上所書何意,答云:‘你來’即‘你來’,‘了’者‘了’也。”岳飛沉吟良久,似悟非悟。進幽岩精舍,岳飛問師傅有何可以充飢,老和尚煮麵一碗內藏玄機,岳飛嘆之,問曰:麵條竟清淡無味如何下咽,高僧莊容云:岳元帥你要知道當今世道已經清淡無味,你要好吃“味在其中,醬在下,何不翻也?”醬、將,翻、反,均音諧,蓋示意岳飛:既危在旦夕,將軍何不舉反旗遠走高飛也?岳飛恍然,一時心潮翻湧,然畢生精忠報國,萬死不辭,豈能食翻(反)面,叛國作罪臣乎?於是舉碗面碎之山顛幽岩,不辭而別。入覲高宗述職,果受陷害。禪師慟哭,天地同悲。碎麵條竟成瀑布流瀉,嗚咽涕泣矣。今瀑布已竭,斑駁水痕猶長留岩上,人稱“幽岩淚”。
烏石山美景烏石山美景

題詩

據傳宋時寺前為南北交通要道,故其內題詩較多。如宋:姜堯章題昭慶寺詩:諸老凋殘極可哀,尚留名勝壓崔嵬。劉郎可是疏文墨,幾點胭脂濕綠苔。又有無名氏題詩:東風吹老越山微,步上烏峰逐夕暉,林外月明風虎嘯,岩頭雲送雨龍歸。聽琴慷慨懷張浚,題石精忠想岳飛,一曲陽關追往事,牛山何必淚沾衣。在封建皇朝中,徽、欽二帝在藝術上才華出眾,而政治上卻昏庸無能之極。故而悲劇疊出。人文景觀乃歷史的殘片,但能發人深思,激勵德性。眼前古剎凋殘,古蹟湮沒,倒也殊為可惜。沒多久天放晴光,即出左廂房穿廊下達寺後,忽見巨岩壁立通體烏黑,橫廣千丈高百十尋,且呈塊狀十分整齊,儼然似巨獸臥於寺旁,烏石山臥獅岩果然名不虛傳。南京詩文集【清】李敬題烏石寺詩:朝駕巾車上碧山,暮隨明月下山還。回頭卻望山中寺,半在寒煙古木間。

文革被毀

解放後,寺中主持智圓法師被逐出寺,文革時期,大量精美石雕、木雕。泥塑佛像被毀,大雄寶殿、山門等多座建築物被拆毀,當地百姓甚為痛心,堪稱龍游宗教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破壞!。其時山雨欲來,無所事事,轉念此僧臨行書筆其上,必有其意,於是窮其詞,原來其中寫道:“此寺始於唐太和年間,屢毀屢建,現存觀音殿為舊中國十四年智圓法師慕化”。

振興山寺

改革開放後佛法逢盛世,百廢俱興,進一步落實了黨的宗教政策,按照“寺像寺,僧像僧”的要求,恢復了寺院“自治自養”、“以寺養寺”的原則,為恢復烏石寺名勝古蹟,縣政府投資修通途經烏石寺的下宅至建德梅嶺一段水泥公路。橫山鎮政府為振興山寺,派大平坂村民主任朱土根到永康方岩廣慈寺取經,聘請可揚法師擔任烏石寺監院,管理寺院寺務。鎮政府把原寺屬八十多畝山場劃歸烏石寺管理,約占總面積五萬六千平方米。從此寺院開始了一個新的鼎盛時期。

弘法利生

九四年來年僅22歲的可揚法師住持烏石寺後,備歷艱辛,勤心修業。這位出身普通家庭的僧人,看準了烏石寺這塊風水寶地,他既弘法利生,又重視山寺殿堂建設和生活設施的改善,使寺院得以迅速修復。可揚法師與護法居士朱土根在原來廢墟上描繪藍圖;可揚法師在這十幾年以來,得到方岩智淨方丈和上海國聲方丈兩位恩師的支持聲名遠播、影響深遠。在上海、杭州、廣州、永康、諸暨建德、蘭溪及本地區有了一定影響,恩師率領上海、杭州護法居士在寺成功的做了二十二場大型佛事開光法會。自籌資金興建了大雄寶殿、天王殿、念佛堂、客堂、廚房、牌坊、修復觀音殿、滴水觀音洞、公廁等其他建設,殿堂佛像大小一百三十五尊、全部樟木雕刻,緬甸玉佛一尊,明朝阿彌陀佛一尊。自一九九四年至二00八年期間創辦總資產六百六十五萬元左右。

不斷發展

這幾年來烏石寺在龍游縣民族宗教事務局、佛教協會、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關心和支持寺院有了新的發展。在寺管會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位護法居士、信眾及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寺院各項工作有了積極的進展,寺院面貌也有了明顯的變化。烏石寺以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為宗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烏石寺在寺院管理、道風建設、自身建設、財務建設、弘法利生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烏石寺方丈智淨法師,生於一九二七年,浙江省桐鄉人,畢業於中國第一期佛學院,任杭州上天竺法喜講寺主持,淨慈寺主持,中印禪院主持,任永康方岩廣慈寺方丈,龍游縣烏石寺主持。兼任浙江省金華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金華市政協委員,永康市佛教協會會長,永康市政協常委。二00六年三月二十七日在杭州上天竺茅棚圓寂,享年八十歲。首座:國生法師,生於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五日,江蘇泰州人,
國生大師常住上海市老西門方斜路,曾任上海觀音閣主持,永康方岩廣慈寺監院,永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烏石寺首座,諸暨市滴水禪寺主持,諸暨市佛教協會會長。二00四年農曆二月二十一日在滴水禪寺圓寂,享年七十八歲。現任監院可揚法師,九一年因特殊姻緣在杭州古天竺中印禪院深受智淨恩公點悟,我與佛有緣,感悟了人生的無常,皈依佛門,同年開始吃素,參禪念佛。一九九三年三月在方岩廣慈寺禮智淨恩公出家,一九九五年到上海龍華古寺依明晹大和尚受具足戒。侍明學六載,深受明公謙學、慎管、實行及《一心歸佛、一錢歸公》之教誨。一九九六年至二000年被評為省級、市級、縣級五好信徒,當選龍游縣六屆政協委員,衢州市佛教協會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