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天后宮

烏石天后宮

烏石天后宮位於福建省漳浦縣城約二十公里處的舊鎮鎮烏石紫薇山西麓半山,三公里長景區公路連線景點,交通方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石天后宮
  • 屬於:福建省
  • 位於:漳浦縣城約二十公里處
  • 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概況,景點,烏石林姓淵源,歷史記載,文化節,

概況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二日,居住在台灣台中、台北、台南等12個縣市的漳浦籍烏石林姓宗親,總會與大陸漳浦烏石林姓鄉親一樣,宰雞宰鴨,演社戲,舉行盛大的祭拜活動,熱熱鬧鬧過“姑婆祖生”,以紀念宗親前輩林士章從莆田湄洲灣請回漳浦供奉的媽祖。這個風俗,代代相傳,至今幾百年不變。
烏石天后宮

景點

媽祖寶殿金碧輝煌,雄偉壯觀。殿四周山上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立峰頂俯瞰浯江如玉帶繞山;遠眺虎頭山外海天一色,近處紅荔綠蕉,稻海錦波。岩的西麓,有建於明代的紫薇書院、文昌閣、惠王廟、紫薇寺等。天然景觀有探花林士章等讀書處、紫薇洞、石甘泉、仙腳石,還有不少摩崖石刻和碑刻,其中有科甲題名錄詩碑等。於1986年將烏石岩建為紫薇公園,配套建亭台樓閣、香客山莊,是一處旅遊避暑勝地。1987年,建天后宮。烏石旅遊區是一處集覽勝、朝聖、尋根謁祖、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烏石林姓淵源

烏石就是現在的漳浦縣舊鎮浯江村,後壠村,宛上村,山兜村,潭仔頭村等,均為林姓。烏石村林氏始祖林安,生長於福州長樂後市村,南宋景定年間(約1261年)從福州徙居漳浦浯江村。為紀念祖地福州的烏石山,所以將徙居地取名烏石,漳浦從此也就有了烏石這個地名,在民間沿用至今。烏石人習慣將媽祖稱為姑婆祖。媽祖是海峽兩岸民眾共同信奉的“保護神”,兩岸民眾在各地均建有廟宇侍奉媽祖,烏石天后宮就是其中之一。與其他供奉媽祖的廟宇相比,烏石天后宮的意義卻非同一般。
因烏石天后宮所侍奉的媽祖像,是明朝萬曆年間,當朝探花林士章從莆田湄洲灣媽祖祖廟奉請回來的;而且,據莆田地方史記,被請回漳浦的這尊媽祖像是當地人為紀念媽祖,在宋鹹平二年(999年)用黑沉香木雕塑而成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被稱為“千年媽祖金身”,是至今世上最古老的媽祖神像。
林士章(1524年~1600年),是林安的第十一世孫,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進士,廷試賜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林士章探花及第後,先後被授予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司業、國子監祭酒、禮部左侍郎、禮部尚書等多種職務。深得萬曆皇帝的敬重,特賜予御書“忠愛”匾額。明萬曆九年(1581年),林士章請求歸休,回到漳浦縣城定居。

歷史記載

“探花”歸來請媽祖
關於林士章從莆田湄洲灣祖廟請回媽祖聖像,在漳浦縣有幾種說法,一說是林士章在赴京參加會試,路過泉州洛陽橋時,在橋上遇一女子迎面而來。林士章左右避讓,都被那女子擋住去路,過不了橋。那女子出了對子要林士章對,上聯:“鞋頭繡菊,朝朝踏露蕊難開”,林士章一時緊張,對不出下聯。正當他感到不好意思時,只見那女子莞然一笑,頃刻不見蹤影。林士章赴京會試後,參加殿試,皇帝出一上聯,“扇中畫梅,日日搖風枝不動”。林士章靈機一動,頓時想起洛陽橋上那位女子的上聯,正好可以做下聯,於是便衝口念出。嘉靖皇帝聽後稱讚他說:“對得好,只是脂粉味濃些,卿真是探花才也。”林士章急忙下跪謝恩,因而高中探花。林士章歸鄉路過莆田湄洲灣,瞻仰媽祖尊容時,覺得媽祖像洛陽橋上的女子,頓時感悟,原來是媽祖點化,於是就把湄洲灣媽祖請回家鄉供奉。
烏石天后宮
一說是林士章祖父林竦年青時曾將烏石荔枝幹果用船運載到浙江一帶販賣。有一年在販運途中,在海上遇到大風,就在貨船將要顛覆之時,忽然望見一女神前來相助,才幸免於難。事後得知此女神便是媽祖,回到家鄉後,多次囑咐林士章要到湄洲朝拜媽祖,以示感謝之情。林士章到京城任官後,在回鄉時,就把媽祖聖像請回家鄉供奉。
傳說還有不少,但不管怎樣,據史料記載,烏石天后宮中的媽祖確是林士章在明萬曆九年歸休途中,前往莆田湄洲灣祖廟朝拜媽祖時,在徵得當地人同意,捐銀千兩為祖廟重塑神像,將原神像請回漳浦供奉的。被請回的媽祖抵達漳浦時,正值農曆八月十二日。自此之後,烏石林姓鄉親就將這一天當作是媽祖的生日,每年都會從這一天開始,連續3天演社戲,拜祀媽祖,宴請賓客,熱鬧一番,以示紀念。歷代烏石渡海去台先民,在臨離開家鄉時,也懷揣媽祖神像,將從家鄉帶來的媽祖香火在台灣代代相傳。
兩岸攜手建行宮
媽祖被迎回漳浦時,因那時林士章已在漳浦縣城建了府第,全家人都在縣城居住,媽祖最初是在縣城北門外的靈感寺廟侍奉。烏石的林姓鄉親要供奉媽祖,便每年從農曆二月起至十一月,按自然村或地區輪流迎奉。直至春節前夕,才將媽祖送回縣城的靈感寺。清末民初年間,烏石鄉親居於對媽祖的崇敬,便把媽祖留在烏石,從此媽祖就一直留在烏石。這樣,媽祖雖然在縣城北門外有寺廟,但卻有廟無像,而在烏石,卻有像無廟。
烏石天后宮
1988年11月,烏石居台宗親,台中縣真生醫院院長林瑤棋先生在回鄉尋根謁祖時,得知“千年媽祖金身”在烏石沒有廟宇可侍奉,一直記掛在心。他回到台灣後,便撰寫文章在台灣各報發表,宣傳家鄉烏石的優美環境和歷史文化,特別寫到烏石的媽祖,倡議媽祖信眾捐資在烏石為媽祖建造行宮,林瑤棋先生自己帶頭捐資了一二萬美元。他的這個倡議,也得到家鄉地方有關部門和鄉親的熱烈呼應。新建的媽祖宮取名“天后宮”,地點就選在烏石的紫薇山下,與原有的林士章少年時的讀書處紫薇洞、佛教勝地紫薇寺及周邊的園林連在一起,形成紫薇公園。1994年12月,天后宮的後殿、中殿相繼落成。天后宮坐東北向西南,背靠紫薇山,面向台灣海峽,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規模宏敞,氣勢雄偉,成為漳浦縣又一處旅遊勝地。
同祖同緣侍媽祖
烏石媽祖宮建成後,每年都有來自台灣特別是林姓的台灣宗親及媽祖信眾渡海前來進香朝拜,成為繼莆田湄洲之後,又一個被台灣同胞朝拜的聖地;成為海峽兩岸相互溝通、文化交流的平台。2002年9月,為滿足台灣媽祖信眾的願望,烏石媽祖首次跨越海峽,被迎到台灣進行環島巡安;直至2003年1月14日,媽祖才由台胞林姓宗親40多人專程護送回烏石,前後歷經116天。烏石媽祖在台灣時,除在台灣本島外,還到澎湖、金門、馬祖巡行,前後30站。媽祖每到一處,總有數以萬計的信眾迎奉,人山人海。在花蓮縣時,當地信眾3萬多人組成護駕隊、進香隊、樂隊、表演隊,前呼後擁,充分地體現了“人同祖、民同俗、語同音、神同緣”的兩岸親情。媽祖巡安台灣時,還有一個小插曲,就在媽祖抵台前夕,正值當年的颱風“森拉克”逼近台灣,當地民眾十分緊張,忙著準備抗擊颱風。可就在媽祖抵台後,颱風竟然掉轉方向,繞過台灣朝西北方向而去,這就使台灣信眾更加深信媽祖的神力保佑。烏石媽祖臨離開台灣時,台灣的信眾將島內各地媽祖請到南投縣埔里鎮武嶺,與烏石媽祖會集,舉行天祭,參加者達十萬之眾,這是閩台媽祖文化史上從未有的盛舉。
烏石天后宮

文化節

為了進一步弘揚媽祖文化,增進兩岸同胞的情誼,從2004年起,每年的農曆八月,漳浦縣都在烏石天后宮舉行媽祖文化節。在首屆漳浦烏石媽祖文化節,200多名台胞專程前來參加。在2006年的第三屆媽祖文化節上,台灣嘉義縣民俗文化謁祖進香團、台灣中華道教文化團體聯合會代表團等500多名台胞,到烏石天后宮謁祖進香;2008年,渡海前來烏石朝拜媽祖的台胞團隊形成高潮,全年有十幾個團隊,其中由台灣各縣市代表組成的道教參訪團,人數就有500多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