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下廊橋

烏石下廊橋

烏石下廊橋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宣統二年重修,解放後曾三次修繕,左側橋頭廊屋脊檁下“宣統二年重修”墨書字樣至今清晰可見。廊橋以柳杉與杉木為材料,幾乎不用鐵釘,全為木榫結構。作為當年寧化西鄉南走汀州府的唯一官道線,廊橋為過往民眾遮風擋雨,一直為當地人津津樂道,2012年正式確立為縣級保護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烏石下廊橋
  • 地理位置: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文物地位:縣級保護文物
  • 橋長:總長度38.4米
  • 始建於:清·康熙年間
  • 重修於:清·宣統二年
基本介紹,傳承內涵,

基本介紹

寧化縣石壁鎮溪背畲族村,距縣城22公里,沿著環村而過的石壁溪逆流而上,不到一公里,便有一座古樸的廊橋——烏石下廊橋。
廊橋橫跨石壁溪上,一端連線青山,一端連線田疇,與現代高架引水橋擦肩而過,並駕齊驅。廊橋為2墩3孔,橋身為東西走向,由引橋、金剛牆、橋墩、廊屋、神龕、欄凳等組成,總長度38.4米,中間兩墩迎水面由巨大青石壘砌做成分水尖,高高翹起,氣勢恢弘。橋面用長木架墩,上鋪兩層橫木,其上方再鋪方木,架柱疊梁起廊屋。廊屋中部設神龕,供奉太保神位,橋兩邊有穿柱欄桿做座椅,外為靠欄,檐下兩面均有遮風板。瓦屋頂,木頭梁,極富客家韻味。
烏石下廊橋烏石下廊橋
烏石下廊橋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宣統二年重修,解放後曾三次修繕,左側橋頭廊屋脊檁下“宣統二年重修”墨書字樣至今清晰可見。廊橋以柳杉與杉木為材料,幾乎不用鐵釘,全為木榫結構。作為當年寧化西鄉南走汀州府的唯一官道線,廊橋為過往民眾遮風擋雨,一直為當地人津津樂道,2012年正式確立為縣級保護文物。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歷經數百年滄桑,廊橋雄風不減當年,河床改道,泥沙淤積,橋下溪流仍舊清澈見底,遠遠可見有三兩個婦女在河邊洗衣,還有幾隻水鳥在河面上穿梭游弋。

傳承內涵

步入廊橋,涼風習習,甚感愜意,清流從腳下靜靜流淌,蜿蜿轉轉消失在遠處輕霧之中,輕霧的後面隱隱約約現出群山的影子,讓人浮想聯翩。我們仿佛看到了當年車水馬龍時的繁華,聽到當年客商路過時“得得得”的馬蹄聲……
“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橋頭。” 隨著交通的日益發達,廊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喧囂與繁華,靜靜地橫亘在綠色的田野上,成為周邊村民走上田間地頭的必經之路,也成了他們勞動之餘休閒的好去處,偶爾也有年輕男女相約橋頭,靜靜地相擁坐在橋凳上,憧憬著美好生活,廊橋也便成了他們愛情的見證,被稱為花橋
風雨人生路,物是人非。廊橋歷經百年滄桑,但它所承載的精神和理念,早已成為客家人的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代客家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