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班六世

烏爾班六世

烏爾班六世1318?~1389年Urban VI原名普里尼亞諾(Bartolomeo Prignano)義大利籍教皇(1378~1389年在位)。

基本介紹

  • 本名:烏爾班六世
  • 別稱:Bartolomeo Prignano
  • 所處時代:中世紀
  • 出生地:依特利
  • 出生時間:1318
  • 去世時間:1389
生平,結局,

生平

1363年任阿切倫薩主教,1377年調往巴里,任教皇格里高利十一世的教務大臣。1377年,前任教皇、法國人格里高利十一世將教廷從阿維尼翁遷回羅馬,一年後格里高利病故。由於擔心新任教皇又把教廷遷走,羅馬發生了暴動,暴民們在教堂外遊行示威,揚言不選出一名義大利裔教皇就決不罷休。此時還有大量樞機主教留在阿維尼翁沒到羅馬,羅馬城裡召開密室會議的16名樞機主教按地域分為三派:4個義大利人、5個法國人和7個利摩日人。義大利人和法國人自然各有自己的人選,相較不下。此時利摩日派突出奇招,把相當於擔任秘書工作的普里尼亞諾拉上前台。為了不讓對方的候選人得逞,義大利派和法國派同意普里尼亞諾當選新一任教皇。烏爾班上任後開展一系列激進的宗教改革,教廷內外一時怨聲載道。烏爾班六世迫於暴力顛覆的威脅,從羅馬逃往熱那亞,途中,他裹挾了7名樞機主教一起出走,中途把其中5個縫進口袋,扔到海里。幾天之後,3名法籍樞機主教逃到義大利的阿納尼鎮,他們逐個把手按在福音書上發誓說,假如不是受到死亡威脅,自己決不會選舉烏爾班六世。他們援用教皇尼古拉二世於1059年在羅馬宗教會議作出的規定,推出日內瓦樞機主教法國人羅伯特為教皇,稱號克雷芒六世(偽)。因而開始了西方教會60年的大分裂。8月9日,烏爾班六世正式加冕。改組了樞機主教團,一口氣任命29名本國人,勢力已經得到鞏固。接下來,兩個教皇互相攻訐,開除對方教籍,堅稱自己是惟一合法的皇位繼承人,並以“偽教皇”互稱。站在烏爾班背後的,是神聖羅馬帝國、英格蘭、匈牙利、波蘭、佛蘭德、義大利北部和中部各國以及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國家。為克雷芒撐腰的,是法蘭西和它的盟國盧森堡、蘇格蘭、阿拉貢、納瓦爾、洛林和薩瓦。1381年葡萄牙改變策略,轉而支持烏爾班六世。從這裡看出,教會的權威日益衰落,敵對教皇只有靠有關國家的支持,才能與對立派抗爭,各國天主教會實際上已經由各國君主控制操縱。不久,兩位教皇相繼去世,各有後人繼續這場遊戲。1409年,分裂雙方在比薩舉行會議,決定同時廢黜阿維尼翁的本尼狄克十三世和羅馬的格列高利十二世,另立新教皇亞歷山大五世。但是他們的如意算盤落空了,本尼狄克和格列高利在一些國王的支持下拒絕退位,天主教會竟出現三位教皇並立的奇事。1417年,荒唐的局面終於走到盡頭。歷史上第一次,樞機主教、18個國家的大使和令人哭笑不得的三位教皇走進同一間會場。第四位教皇馬丁五世產生,前三位教皇被迫屈服,教會終於渡過難關。

結局

歐洲被擁護兩教宗的兩派劃分。當那不勒斯女王喬萬娜一世支持克雷芒七世時,烏爾班六世宣布革除那不勒斯女王的教籍,1385停止那不勒斯的聖事。那不勒斯王國的軍隊和教會的軍隊在諾切拉發生衝突。烏爾班六世將阿奎那主教以及有反對他嫌疑的主教一律加以囚禁和殘殺,使教廷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烏爾班本人此時死去,可能是遭他人毒害而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