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泥涇被
- 所屬:黃道婆推廣
- 地點:松江
- 時間:18世紀乃至19世紀
"烏泥涇被"---通過黃道婆推廣和傳授的"錯紗配色,綜線挈花"之法,後來松江一帶織工發展的技術更加精益求精的織被方法。...
黃道婆(1245年—1330年),又名黃婆、黃母,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由於推廣紡織技術以及紡織工具,而受到...
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從此,松江的紡織業發達起來。1245年逝世 編輯 杜范(1182年-1245年),字成之,號立齊,...
原來姑娘名叫黃道婆,出身於松江烏泥涇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她8歲當童養媳,受盡虐待和欺凌。她決心衝出婆家的禁錮,當天深夜挖洞破牆出逃,悄悄躲進黃浦江邊一般海船的艙...
當時松江一帶的"烏泥涇被",成為大江南北的著名產品。織繡明 明代的織繡工藝,絲織得到了較大發展。全國有江南、山西、四川、閩廣等四個絲織產區,而以江南為...
當時松江一帶的“烏泥涇被”,成為風行大江南北的著名產品。絲織明代 明代,全國有江南、山西、四川、閩廣四個絲織產區,其中江南是主要產地。此時最具時代特色的是...
宋末元初,松江烏泥涇(今上海縣烏泥鎮)童養媳出身的棉紡織革新家黃道婆(約1245年—?),年輕的時候曾經流落到海南島崖州(今海南省三亞市),向黎族姐妹學習了棉紡織...
松江一帶的“烏泥涇被”傳遍大江南北各地。山東鄒縣元代墓出土的2件本色棉?袍,為至正十年(1350)之物,至今尚堅牢。棉布幅闊34厘米,是線經雙紗緯的重平組織,...
在黃道婆的故鄉烏泥涇,至今還傳頌著:“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隻筒子二匹布”的歌謠。黃道婆紀念館黃道婆的貢獻 編輯 黃道婆紀念館內展出的織布機 ...
宋末元初,松江烏泥涇(今上海縣烏泥鎮)童養媳出身的棉紡織革新家黃道婆(約1245—?),年輕的時候曾經流落到海南島崖州(今海南省三亞市),向黎族姐妹學習了棉紡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