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古纖道

烏江古纖道

烏江,古為延江水,全長1037公里,經涪陵匯入長江。中下游一帶,多為峽谷,風景獨特,素有“千里烏江畫廊”之稱。在峽谷的絕壁上,沿著江水有一條狹長的纖道,遠望去,猶如一條長龍走過留下的深深足跡。纖道約為有一人高,寬可容二至三人並肩行走。烏江古纖道是土家族先民不斷纖徙和與外族戰爭形成的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江
  • 外文名:wujiangrive
簡介,歷史,作用,旅遊資源,風景特色,

簡介

根據歷史記載和一些考古學的新發現可知:烏江中下游一帶開發較早,在兩岸留下了許多豐富的文化遺蹟。古纖道開鑿於何時,尚未發現有明確的歷史記載,但從土家族先民-----巴人的活動情況看,應在春秋中後期或戰國初期。

歷史

古代的巴人是一個靠近江河熟悉水性的民族,早在遠古時代的廩君時期,就有了船作為交通工具。他們最初活動在湖北清江一帶,因幫助武王克殷有功而聞名於世。巴人的活動範圍,據晉朝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巴子時,雖都江州,或治墊江,或治平都,後治閬中,其先王陵墓在枳”。江州即今重慶,墊江即今合川,平都即今豐都,閬中今仍為閬中,枳即今涪陵。巴人不斷遷都,可看出他們的遷徙特點,都是沿江而上。巴人建都在涪陵的時間最長,這時期,一部分巴人繼續留守涪陵或逆江而上至重慶,另一部分則溯烏江而入黔中(包括今彭水酉陽、沿河等地)。
巴人之所以不斷遷徙,主要原因與古代的戰爭有關,古纖道的開鑿應是戰爭留下的結果。巴人逆江遷徙所用的船,必須以人力拉縴為主。由於烏江沿岸險峻,拉縴困難,迫使他們不得不在沿岸開鑿纖道。巴人熟悉水性,善於造船,開鑿纖道對於他們來說不算很難。巴人不斷遷徙作戰,開鑿烏江纖道,主要原因有兩個:
烏江古纖道烏江古纖道
第一個原因是:為了開避疆域,利用烏江拉運糧草,開鑿纖道,以達到其向南擴張的目的。巴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虎文化”,巴人以白虎為圖騰,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白虎體現了一種勇武精神。到了春秋時代,由於受西周奴隸制王國的影響,巴成為南方一個割據的奴隸制諸侯國,正式參加了諸侯之間爭城奪地的鬥爭。巴人連敗鄧庸等國,進入了“其地東至魚復,西至樊道,北及漢中,南極黔涪”(《華陽國志·巴志》)的強盛時期。它的南境就是今天黔東北、渝東南一帶,烏江古纖道可能就是在這一時期開鑿的。
第二個原因是:由於春秋後期,與巴國相鄰的楚國日益強大,不斷吞併鄰近小國,巴為了反對楚的侵略,先後多次與楚交戰,最後都失敗了。巴國都城不斷遷徙,可能正是楚國不斷進迫的結果。為了避免與楚軍正同交鋒,一部分巴人退入黔中,利用烏江天險,繼續抵抗楚軍的侵略,開鑿烏江遷道,則是必然之事。巴人向黔遷徙,歷史上屢記載有,如《十道志》說:“楚子滅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漢有天下,名為酉、辰、巫、武、源等五溪,各為一溪之長,號五溪蠻。”五溪中的酉溪,即黔渝邊的酉陽、秀山、沿河、德江、印江等地。傳說在很久以前,土家族先民為了躲避戰亂,來到本溪,其中有四位首鄰用檀香木生火取暖,感動了上帝,上帝賜給他們每人一塊金磚,成為後來的財神。這個傳說正是這段真實歷史的折光反映。在黔東北一帶的土家族中,每家堂屋中都寫有“酉溪顯化求財有感四官位”字樣,正是為民紀念當年避難的先祖。
隨著巴人在烏江流域活動的不斷深入,烏江古纖道也就隨之開鑿完成。以後又經過各朝各代進行維修補充,不斷完善,在明朝時曾發動民眾大規模維修開鑿。到了近代,當地民眾又一次自發性進行維修,形成今天所看到的烏江古纖道。
古纖道開通後,這裡曾發生過多次大規模戰爭。公元前316年,秦使司馬錯“自巴涪水(指烏江)取楚商於地為黔中都”(《華陽國志·巴志》)。公元前303年,秦又使“司馬錯率巴蜀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最商於之地為黔中郡。”《華陽國志·蜀志》這次戰爭規模之大,非同一般。前280,司馬錯再次伐楚,奪回黔中(《史記·秦本紀》)在這些戰爭中,烏江古纖道顯然起到了作用。

作用

古纖道的開通,對貴州的開發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古代的貴州是一個封閉的,罕與外界往來的地區。古纖道開通後,夜朗開始被中原所知,為後來漢朝派使者進入夜朗創造了條件。古纖道的開通,對古代雲南的開發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楚威王(前339-329年)時,“使將軍莊躍將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經夜朗、入滇池,見地方三百里,肥饒數千里,於是在那裡安居下來(見《史記·西南夷列傳》)。唐朝時,人們將當地沒有的東用船沿烏江運入,又將當地的特產運往中原。如唐朝柳宗元《黔之驢》說道:“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在烏江上下,出現了一批以拉縴為活的縴夫,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了規模宏大的《烏江拉縴歌》。
綜上所述,烏江古纖道是土家族先民不斷纖徙和與外族戰爭形成的結果。它是開鑿,對貴州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以後各代封建王朝對貴州地區的開發和控制起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烏江人民及其先民在他們的長期生產勞動中,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烏江流域文化。如今,古纖道已成為歷史,那氣吞山河的《縴夫號子》已經聽不到,留下的是她那不滅的精神。

旅遊資源

烏江百里古纖道畫廊旅遊區包括潮砥鎮、共和鄉、長堡鄉和桶井鄉,境區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山峽風光優美,有百里畫廊之稱。主要景點有烏江灘王、新灘峽谷、將軍曬肚和烏江奇石、烏江酸魚等旅遊商品。

風景特色

烏江,流經沿河自治縣境132公里,形成5個峽谷,即夾石峽、梨芝峽、銀童峽、土坨峽、王坨峽。其峽谷屬武陵山脈,河谷深切,兩岸奇峰入雲,絕壁懸崖似刀劈斧削。隨著水道的曲折迂迴,峭壁也轉彎抹角延伸。那峭壁上的纖道,就象飄逸在綠色秀美地毯上的一條精緻的綾帶。偶爾有幾個白山羊行走在纖道上,恰似點綴在綾帶上的圖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