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楊石闕(烏楊闕)

烏楊石闕

烏楊闕一般指本詞條

文物外觀:為重檐廡殿頂雙子母石闕,石質砂岩,主闕高5.4米,進深1.7米,自下而上依次由脊飾、闕頂蓋、上枋子層、扁石層、下枋子層、主闕體、闕基七部分構成。子闕高2.6米,重10噸。上雕刻有當時生活場景、神話傳說、飛禽走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楊石闕
  • 又名:烏楊漢闕烏楊闕、烏楊闕石漢魏
  •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
  • 年代::漢魏。
高清圖片,基本資料,文物價值,漢闕簡介,建築特點,發現漢闕,山民護闕,發掘出土,雙體石闕,考察墓主,千古之謎,

高清圖片

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1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1
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2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2
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3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3
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4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4
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5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5
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6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6
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7難得的圖文並茂圖片7

基本資料

烏楊石闕,
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一位。

文物價值

漢闕屬祠廟或陵墓前成雙成對的裝飾性建築物,是我國最早的仿木結構石質裝飾建築,對研究古建築藝術、葬制有重要價值。此為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漢闕。
烏楊石闕發現於重慶市忠縣烏楊鎮,2001年,在三峽文物保護搶救工作中發掘出土, 是我國目前倖存的、大多數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的30餘處漢闕中,唯一通過考古發掘復原,並發現了相關的闕址、神道、墓葬的闕。烏楊闕今陳列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中庭,也是所有漢闕中第一個作為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漢闕。

漢闕簡介

漢闕是漢代的一種紀念性建築,是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具表征意義的樓觀,常左右成對。有石質“漢書”之稱,是我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漢代石闕,是我國現存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築,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堪稱國寶級文物。
漢代是建闕的盛期,都城、宮殿、陵墓、祠廟、衙署、貴邸以及有一定地位的官民的墓地,都可按一定等級建闕。
西漢長安城未央宮的東闕、北闕,建章宮的鳳闕、 圓闕,是歷史上著名的大闕。 傳說鳳闕高20餘丈。這些巨闕除鳳闕尚有夯土殘址外,其餘都已堙滅,現存的只是一些東漢或西晉的小型石造祠闕和墓闕,最高者不過6米。

建築特點

復原後的烏楊石闕為重檐廡殿頂雙子母石闕,具有頂蓋出檐寬、闕體收分大、構造簡潔的特點,因而顯得造型格外挺拔、巍峨,具有鮮明的重慶地方特徵和時代風格,其建造時間大致在東漢末至魏晉時期。(因為建造年代在漢末和魏晉之間,標準名稱應是烏楊石闕)
烏楊石闕闕身雕刻豐富。其仿木構建築雕刻對於無一倖存的漢代木構建築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狩獵圖、習武圖、送行圖等,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生活場景;長達兩米多的青龍白虎雕刻,造型生動,展現了漢代雕刻藝術神韻。

發現漢闕

烏楊漢闕的發現者——普通煤炭搬運工王洪祥。王洪祥這個名字在當地不為人熟知,但提起“王草藥”,很多人知道這個烏楊場鎮搬運社的煤炭搬運工對草藥有研究,因為採藥,他發現了烏楊石闕。
王草藥王草藥
在忠縣烏楊鎮將軍村長江邊大石盤有個叫“狗鑽洞”的地方,長了一些治肝病的藥草。1998年8月一天下午,“王草藥”又一次來到這裡採藥。由於洪水沖刷,“狗鑽洞”一帶泥土變得疏鬆,他用力扯草藥時引起泥土坍塌3米多深。突然,驚魂未定的他發現,泥土坍塌處凸起兩塊石頭。出於好奇,他抹掉石頭上的泥土,發現有人工打造的痕跡,稜角清晰。他用雙手和鐮刀刨開四周泥土——石頭越來越大,直到太陽西下,也沒全露出來。
第二天,他繼續挖,石頭呈現出精美的圖案:猛獸橫環,一隻朱雀站在弓箭弦上,旁邊有一隻約3米長的白虎鎮守。忽然發現一處被潮水沖刷後的沙土上露出一大塊石頭,上面刻著一種既兇猛又怪異的野獸畫像。王草藥平時四鄉里到處遊走採集草藥,從沒見過這種石刻,但時年47歲的王草藥是一個文化不淺的人,喜歡說古論今,舞文弄墨。他想,這莫不是大禹治水時用來鎮水妖的石頭?第三天,他帶上妻子開挖,在第二塊石頭上又發現一條約3米長的青龍。

山民護闕

“可能是重大文物,得立即向縣裡報告。”“王草藥”只有國中文化,卻喜好詩詞書畫,還學過考古基本知識,能辨別一般的秦磚、漢瓦和古瓷器。他認為,這與古人圖騰有關。
夫妻倆撥通縣文管所電話,無人接聽。後來,二人幾次到文管所,由於工作人員都下鄉去了,沒見著人。他們找到所里的退休職工,請求向所里轉達情況。過了兩天,烏楊鎮一名文化幹部受文管所委託,現場查看了這些石頭,然後匯報說“就是些壘墳的石頭”,便無人問津。
“我堅信國家遲早要來搬這些東西。”“王草藥”沒有放棄,每天早晚都要去看一看,決心保護好這些石頭。1999年3月一天,“王草藥”在離“狗鑽洞”約300米的河壩抬煤炭,隱約聽到有“叮噹”鑿石頭的聲響。發現是一個石匠在鑿打那些大石頭,他丟下籮筐、扁擔飛奔而去:“住手!這石頭不能打。”“不能打?”石匠丟下錘子,不解地看著他:“是你家的啊?”“反正你不能打。”他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勸阻。銳利的鏨子在精美的圖案前晃動,眼看好端端的石頭將毀於一旦,“王草藥”突然眼前一亮——“你看這是啥子?”他拉住石匠的手,指著圖案說。“像老虎、像龍,怎么啦?”石匠疑惑地看著他。“這是寺廟供奉的神石,你動了它,怕對家人不利喔。”他神色凝重地告訴石匠,“不瞞你說,去年我採藥用鐮刀動了幾下,回去就感覺不舒服。”石匠半信半疑,收起工具走了。如今在三峽博物館裡,人們還隱約可見烏楊漢闕被鑿打的“石眼”。
害怕石頭再遭破壞,“王草藥”打算搬回家保護起來。由於無法抬走,他將石頭周圍的泥土回填,把這些寶貝掩蓋起來。每逢長江洪水泛濫,擔心石頭被沖走,他都要冒雨前來看看,順便用泥土掩埋好被雨水沖洗裸露出來的石頭。就這樣,“王草藥”為這堆石頭整整守護了3年。

發掘出土

王草藥給忠縣文管所打電話,說發現了大禹治水的遺物。
烏楊石闕發掘現場烏楊石闕發掘現場
忠縣文管所副所長曾先龍接到王草藥的報告後,覺得王草藥的說法荒唐可笑。加上當時工作繁忙,事情被耽誤下來。直到2001年,路過該地,王草藥再度前來報告,出於一種職業的敏感性和強烈的責任心促使他決心到現場去看看。這一看,就看出了三峽庫區文物考古的一個重大發現。當曾先龍在王草藥所說的地方找到了被潮水衝出來的巨大石塊時,刨開鬆動的泥土,那隻怪獸和他遭遇個面對面。“這是輔首。”曾先龍激動不已地叫起來,他迫切地再尋找,一個長近2米半、寬1米多、厚近1米的長方體被發現了。這個龐然大物上那隻肢體舒展到極致的白虎浮雕,使他確信,這是漢闕。
忠縣在此之前,已有丁房闕和無名闕兩處漢闕了,稱得上是漢闕之鄉。曾先龍在忠縣從事考古近30年,對漢闕很有研究。
當曾先龍到烏楊鎮將軍村十九隊的河灘上親眼目睹並斷定有漢闕後,馬上給重慶市文物考古所所長鄒後曦打電話,說在花燈墳墓區靠河邊一面,發現了漢代石闕的散落石段。
鄒後曦一聽,激動得要命,恨不得馬上趕去看個究竟。當時已是下午5點多鐘,到忠縣的車船都沒有了。熬過一夜,第二天一早,鄒後曦乘7點鐘的船趕到忠縣,又轉乘小船趕到烏楊。在石闕散段面前,看著那些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圖案,他高興得說不出話來。老天爺,您送給了我們一件多么珍貴的文物啊!
很快,重慶市文化局三峽文物保護辦公室決定:石闕構件出露地點受周邊往來行人、採石場、深水港工程、夏季洪水泛濫的影響,構件的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必須對石闕構件進行搶救性發掘,預定發掘1500平方米。
同時,原來屬於三峽工程二期和三期發掘工作的花燈墳墓區發掘,也提前進行。在忠縣文管所的協助下,烏楊闕——花燈墳墓群的考古發掘項目開始實施,項目領隊就是重慶市文物考古所所長鄒後曦。在他的帶領下,考古隊很快拿出了對烏楊漢闕實施搶救性保護的建議,上報了分階段實施的搶救保護方案。
2001年6月下旬,對烏楊鎮石闕的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雙體石闕

發掘結果是令人驚喜的。雖說這次發掘的全部是石闕散件,但這件散件一組合起來,就是一座完整的漢代石闕,而且這座漢闕是左右對稱,是雙體。這些散落的石構件全部出土於晚期次生堆積,共發現主要石闕構件14件,闕體崩裂小殘片86塊。
這些石闕的散段,每一件的自重輕者幾噸,重者達十幾噸。從地下發掘出來的10多件石段和散落在河邊的幾件加起來,烏楊闕構件一共有20件。就從這些石闕散段的重量來看,我們也可想像它們有多么威武雄壯的氣派。
從2001年6月開始發掘石闕,直到2002年5月,歷經艱辛,考古隊員們將這些國寶級文物運回重慶。同時,從2002年3月開始,尋找石闕原先應該存在的位置。

考察墓主

大家一致推斷:在烏楊闕闕址後面的花燈墳墓區,應該埋著一位官職很高的大人物。這位人物會是誰呢?
相傳,烏楊鎮是巴郡太守嚴顏故里。嚴顏為東漢後期益州牧劉璋的武將,又稱巴郡太守或將軍。這位出生於臨江縣(忠縣古地名)的蜀漢將軍,在被張飛用計被俘時,氣節高貴,寧死不屈,不肯下跪投降,擲地有聲地大呼:“吾州有斷頭將軍無投降將軍。”張飛大怒,命令將他推斬,這位英雄豪傑從容地說:“要殺便殺,何必發怒。”張飛既佩服又感動,親自為嚴顏解開捆綁繩索,嚴顏也為張飛義氣所感召,遂歸順。嚴顏死後,劉備贈封他為壯烈將軍,歸葬故鄉忠縣。據縣誌記載,嚴顏之墓在州西南20里處。烏楊鎮旁邊有條將軍溪,溪旁有將軍村,花燈墳墓地也在將軍村十九組。這些地名,就是為紀念嚴顏而命名的。
為了找到這位傳奇將軍的墓,也為給烏楊闕找到主人,考古隊對花燈墳墓區開始了發掘。但是,令所有人氣得都說不出話來的現象擺在面前:兩個盜洞打穿了墓門和墓室券頂,對墓內遺物進行了比較徹底的盜掘和擾亂,僅存陶器20件、銅搖錢樹枝殘片1件,五銖錢2枚。墓室既然遭到破壞,墓內人骨就不可能保存完好,人骨已腐朽無存。這 是一個沒有辦法彌補的遺憾。經過千辛萬苦的工作,還是沒有為烏楊闕找到主人。

千古之謎

從20號墓的封土外形和墓內的作派來看,它是花燈墳墓區最高規格的墓,墓的主人就應該是漢闕的主人。
這次考古發掘雖然沒有找到有關闕墓主人的實物資料,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無法解答這個歷史的懸念,但仍然是一次具有重大的收穫的考古發掘,發掘證實了北京大學調查制定的《忠縣文物古蹟保護規劃》對花燈墳墓地屬家族墓地性質的判斷,確認了烏楊闕與墓地的關係。出土的烏楊石闕,為我們增加了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