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敗醬方,中藥藥方。出自名醫路志正臨床驗方,主治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烏梅敗醬方
- 主要適用症: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
-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二次服
- 藥品類型:中藥藥方
組成,功能,主治,用法,方解,加減,按語,
組成
烏梅12-15克,敗醬草12克,黃連4.5-6克,木香(後下)9克,當歸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實10克,太子參12克,炒白朮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功能
清熱化濕,調氣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
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長期腹瀉,大便粘滯或帶膿血,腹痛墜脹,或里急後重,脘腹痞悶,納少乏力,面色黃白,舌質暗滯,苔膩,脈弦緩滑。
用法
(1)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二次服。(2)烏梅用so%醋浸一宿,去核打爛,和余藥按原方比例配勻,烘乾研末裝入膠囊。每服生藥1.5克,每日2-3次,空腹溫開水送下。
方解
方中白朮、太子參、茯苓、炙甘草四君健脾益氣,使脾健而行其運化水濕之職,不止瀉而瀉止;烏梅、白芍柔肝,緩急止痛,烏梅擅澀腸止瀉;木香、黃連擅治瀉痢;當歸養血和血;敗醬草辛、苦、微寒,功擅解毒排膿;葛根昇陽止瀉;枳實抑肝理氣。諸藥合用,共奏健脾、抑肝、清熱、利濕之功。
加減
大便膿血,口苦急躁,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熱盛邪實者,減太子參、白朮等健脾益氣藥,加白頭翁、秦皮、大黃炭、炒榔片等清腸導滯之品;胃脘痞悶,舌苔白膩,濕阻氣滯者,酌加苡米、白蔻。
按語
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纏綿難愈,易於復發,臨床治療頗為棘手。其病理,既有濕毒滯腸的一面,又有久病入絡脾虛的一面。故治療既應扶正,又當祛邪。本方即為扶正祛邪並施的代表方劑,故用於臨床多獲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