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柏葉

烏柏葉

烏柏葉為大戟科植物烏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的葉,全年可采,曬乾,治治癰腫、疔瘡、瘡疥、腳癬、濕疹、蛇傷、陰道炎等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烏柏葉
  • 拉丁學名:Sapium sebiferum (L.)Roxb.
  • 別稱:卷子葉、油子葉、虹葉
  • :植物界
  • :大戟科
  • :烏桕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乾燥葉多破碎,呈茶褐色,具長柄。完整的葉片為卵狀菱形,長3~8厘米,寬約3~7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葉片基部與葉柄相連處,常有乾縮的小腺體2枚,全緣。紙質,易碎。氣微,味微苦。

分布範圍

產自廣東、廣西等地。

主要價值

功效
①《綱目》:"治食牛馬六畜肉、生疔腫欲死者,搗自然汁一、二碗頓服,得大利,去毒即愈,未利再服。冬用根。"
②《生草藥性備要》:"薳紅者,治跌打,煲酒服之。"
③《分類草藥性》:"治氣痛、瘀血。"
④《嶺南採藥錄):"治爛腳、疥癩、蛇傷,取葉煎水洗之。多食狗肉發熱,取其薳搗爛沖酒服。"
⑤《南寧市藥物志》:"治奶瘡。"
葉含沒食子酸甲酯(methylgall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正三十二烷醇(n-dotriacontanol),無羈醇(friedelin),N-苯基苯胺(N-phenyl aniline)。
苦,微溫,有毒。《綱目》:"苦,微溫,無毒。"
外用
搗敷或煎水洗。內服:煎湯,1.5~4錢;或搗汁沖酒。
①治穿牙癰(後臼齒連線有二、三齒處紅腫潰爛):烏桕鮮嫩葉連心合糯米飯粒(加蔥頭或米醋更佳)搗爛敷患處。(《泉州本草》)
②治瘡瘍背癰:紅薳烏桕葉、紅薳鳥不企、細葉石班葉。共研末,用酒加蜜糖和勻,調成糊狀,敷患處.
③治肩部生瘡:烏桕葉和白蠟蒸透敷洗。
④治皮膚濕疹潰瘍:烏桕葉約半斤。煎水候暖,慢慢洗之。
⑤治頭部濕疹:烏桕葉、陀僧末各適量。生油調勻,煮沸候冷,搽患處。
⑥治腳癬:烏桕樹葉煎汁洗之,止癢極效。(②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⑦治陰道炎:烏桕枝、葉適量,煎水熏洗。(《廣西中草藥》)
⑧治蛇咬傷:烏桕鮮嫩葉連幼芽心若干個,搗爛絞汁,取一小杯沖酒服。(《泉州本草》)
⑨治跌打新傷,遍身疼痛:烏桕鮮嫩葉連幼芽心七個。揉碎,酒送服。或鮮嫩葉連心約五錢,合烏糖和酒共搗爛。絞汁,燉溫內服。(《泉州本草》
治療陰道炎:取鮮烏桕枝葉10斤,加水20斤煎至10斤。每天用500毫升沖洗陰道1次;洗後用烏桕葉粉噴入陰道內,或將烏桕葉粉裝入膠囊,於睡前塞入陰道內,6次為一療程。治療黴菌性陰道炎127例,治癒76例,好轉33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