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烏托邦之路:一份來自烏爾姆的設計教育方案
- 作者:何宇
- 首版時間:2020年7月
- 類別:藝術學著作
- 字數:274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包括緒論、正文四章、結語等內容。緒論部分針對研究對象提出基本問題,然後以此為依據進行國內外文獻的綜述,並提出本研究的基本理論框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義。
第二章討論在20世紀50年代西德經濟騰飛、冷戰和“新烏爾姆”城市文化戰略背景下,烏爾姆設計學院的“新包浩斯”教育理念的發展、衝突與困境。首先,梳理這一階段學院“新包浩斯”教育思想的歷史背景、目標定位、課程與專業建設以及初期成果。其次,分析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逐漸形成的關於包浩斯教育思想的繼承與批判的觀念衝突及其歷史原因。最後,進一步反思這一時期學院教育思想中的形式主義與符號化傾向。
第三章討論在1960年前後西德經濟高速增長、國際設計領域技術信仰占主導地位和烏爾姆文化繁榮背景下,烏爾姆設計學院科學方法論教育思想的發展、衝突與困境。首先,梳理這一階段學院教育思想的歷史背景、新的教育方針、科學方法論在基礎課與專業課中的植入。其次,分析在20世紀60年代初逐漸形成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兩種科學方法論的觀念衝突及其歷史原因。最後,進一步反思這一時期學院教育思想中的科學方法論的迷思。
第四章討論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西德社會在進入豐裕社會,走向經濟衰退,推行高等教育國有化改革,興起功能主義批判思潮以及面臨洶湧的歐洲學生運動等背景下,烏爾姆設計學院設計職業化教育思想的發展、衝突與困境。首先,梳理這一階段學院教育思想的歷史背景、新的教育方針、科學理論課程、各系職業化教育以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實踐成果。其次,分析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功能主義批判思潮、學生運動以及高等教育國有化改革政策同學院教育思想與辦學自主性之間的劇烈衝突及其歷史原因。最後,進一步反思這一階段學院教育思想所面臨的難以調和的雙重矛盾,即精英主義的文化啟蒙理想同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教育體制改革之間,以及“價值無涉”原則同文化啟蒙理想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
結語部分總結烏爾姆設計學院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歷史價值、衝突與困境以及“烏爾姆現象”的悲劇性,並嘗試回答筆者在緒論開頭部分提出的基本問題。
作品目錄
緒論 | |
第一章 “我們開始,就從這兒,烏爾姆” 第一節 西方現代設計的烏托邦之路 第二節 現代設計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重建中的回歸 第三節 烏爾姆的文化重建與烏爾姆設計學院的建立 本章小結 | 第二章 “包浩斯與烏爾姆” 第一節 烏爾姆的“新包浩斯”教育理念 第二節 功能主義美學與科學方法論的衝突 第三節 作為美學符號的設計教育思想 本章小結 |
第三章 “鍊金術時代的化學” 第一節 後比爾時代的科學方法論勃興 第二節 兩種科學方法論的觀念衝突 第三節 科學方法論的迷思 本章小結 | 第四章 “我們遊行!向左對齊直到結束” 第一節 高度理性化的功能主義職業化教育 第二節 20世紀60年代後期烏爾姆功能主義職業化教育的困境 第三節 烏爾姆教育思想面臨的雙重矛盾 本章小結 |
結語/附錄/參考文獻/後記 |
創作背景
烏爾姆設計學院於195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重新延續了被中斷的包浩斯教育思想,延續了19世紀以來現代設計與設計教育回應現代性衝突烏托邦構想。然而,其教育思想在獲得巨大影響與實踐成果的同時也陷入衝突與困境。學院也於1968年關閉。對烏爾姆設計學院教育思想的衝突與困境進行反思有助於以其教育思想中所蘊含的現代性衝突為線索反思設計教育中科學技術與人文價值、人工環境的創造與社會責任意識以及設計教育理想與社會體制的關係問題。設計教育需要在這些關係中尋求建構性與反思性的平衡方案。面對社會的現代性進程,設計教育思想如何在追求人文理想的同時與科學技術和社會條件相適應,設計教育思想如何平衡這些關係,這些都是學界關注的重要問題。鑒於此,《烏托邦之路:一份來自烏爾姆的設計教育方案》對烏爾姆設計學院教育思想進行了系統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核心的觀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文化啟蒙的理想下延續包浩斯的烏爾姆設計學院教育思想自身蘊含著難以克服的現代性文化衝突與內在矛盾,並反映在了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之中。在特定的社會與歷史條件下,烏爾姆的教育理想陷入了現實與思想的雙重困境,烏托邦之路最終難以延續下去。在“新包浩斯”階段,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逐漸形成了關於包浩斯教育思想的繼承與批判的觀念之爭。學院所延續的包浩斯教育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德社會中主要發揮的是符號功能,其功能主義美學存在形式主義與符號化傾向。“優良形式”只是從美學上調和與迴避了藝術與工業、技術與文化之間的現代性衝突。在科學方法論勃興階段,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逐漸形成了理論性和實踐性兩種科學方法論的觀念之爭。極端的科學方法論崇拜蘊含著深刻的矛盾,即冷漠的精英主義觀念與方法論的符號化傾向同文化啟蒙理想的矛盾。以文化啟蒙為目標的科學工具自身卻成為目的與盲目崇拜的對象,並排斥了文化價值和壓縮了設計的反思維度。在設計職業化教育階段,學院教育思想於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受到了德國功能主義批判思潮、席捲歐洲的學生運動以及西德高等教育國有化改革政策的猛烈衝擊。在嚴峻的社會現實面前,學院的教育思想陷入了難以克服的雙重困境,即精英主義的文化啟蒙理想同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教育體制改革之間,以及“價值無涉”原則同文化啟蒙理想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這最終導致學院於1968年被遺憾地關閉。
作者認為,烏爾姆設計學院教育思想的衝突與困境體現出了一種悲劇性的、典型的德國設計思想史現象——“烏爾姆現象”。首先,這種德國式的現代設計思想預設了一種在科學技術與工業化條件基礎上,通過現代設計解決現代性衝突和建構理想社會的烏托邦理想。其次,這種烏托邦理想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態度與面向未來的希望。如同烏爾姆設計學院教育思想所體現出的那樣,它凸顯了啟蒙理性的政治內涵,賦予了科學技術以人文精神,給現代設計教育注入了強烈的社會責任與現代意識。再次,它又深陷於科學技術同人文價值、普遍理性同個體經驗、社會現實同教育理想以及技術原則同社會責任等之間難以克服的一系列二元性張力之中。其深刻的矛盾性構成了悲劇性的“烏爾姆現象”。烏爾姆的文化啟蒙理想既是鼓舞人心的事業,又是充滿矛盾的道路;既是烏托邦理想下的政治衝動,又是客觀性原則內的理性克制;既是啟蒙理性對自由與幸福的承諾,又是技術霸權對生活世界的壓縮與限制;既是象牙塔里精英主義的文化狂想,又是現實條件下難以調和的衝突。這種矛盾性的精神內涵也注定為庫貝克山上的現代性敘事帶來了一抹悲劇性的色彩。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烏托邦之路:一份來自烏爾姆的設計教育方案》 | 2020年7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203-6912-1 |
作者簡介
何宇,四川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四川省美術家協會高校美術工作委員會主任,設計學博士,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理論研究方向:設計藝術歷史與理論,實踐方向:品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