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岩嶺小蹦蝗

烏岩嶺小蹦蝗(Pedopodisma wuyanlingensis He,Mu et Wang,1999)是斑腿蝗科小蹦蝗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岩嶺小蹦蝗
  • :斑腿蝗科
  • :小蹦蝗屬
  • 命名者及年代:Pedopodisma wuyanlingensis He,Mu et Wang,1999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雄性 體小型。頭喇祖記短於前胸背板。頭頂傾斜,複眼間頭頂的寬度與觸角基部間顏面隆起寬度相等。顏面隆起寬,全長具縱溝,具粗大刻點,兩側緣在中單眼之下略收縮。複眼大而較突出,卵圓形,其縱徑為橫徑的1.25倍,而為眼下溝長度的1.9倍。觸角絲狀,較細長,到達後足股節基部,中段一節長為寬的2.5倍。前胸背板圓柱狀,前緣近平直,後緣中央具小三角形凹口;中隆線低,明顯,無側隆線;後橫溝明顯,切斷中隆線,位於背板中部之後;溝前區長度為溝後區故少捉紋長度的2.3倍;前胸背板溝前區較光滑,僅兩側具稀疏而粗大的刻點,溝後區刻點較密;前胸背板側片長大於高章轎晚,其後緣幾乎平直,下緣前角圓角形,后角寬圓形;側片在溝前區光滑,溝後區具粗大刻點。前胸腹板突圓錐形,向後傾斜,頂端稍鈍。中、後胸背板及腹部第1~3節背板具粗大刻點。前翅極小,鱗片狀,翅頂較圓,不到達、到達或略超過中胸背板後緣,長為寬的2.2倍。中胸腹板側葉間中隔方形,其長與寬幾相等。後胸腹板側葉端部較狹地分開。後足股節上樂享端側中隆線平滑,長為寬的4.5倍;下膝側片端部圓形。後足脛節外緣具刺8~10個,缺外端刺,內緣具刺10~11個。跗節爪間中墊較大,到達爪之頂端。鼓膜器發達,近圓形。腹部末節背板縱裂,後緣略突出。肛上板呈長三角形,基部兩側具斜行隆線,基半部中央具縱溝;端部具2條縱行隆脊,隆脊間平坦,頂端鈍圓。尾須錐形,側扁,微內彎,端悼跨部呈喙狀突出,略不到達肛上板頂端,頂尖。下生殖板短錐形,頂尖。陽具基背片橋部較寬,其上緣和下緣均呈弧形凹陷;錨狀突小,頂尖;二冠突枕形,兩側大小近相等。
雌性 體較雄性粗大。顏面隆起兩側緣在中單眼之下趨狹。複眼橢圓形,縱徑為橫徑的1.5倍,而為眼下溝長度的2.3倍。觸角略不到達後足股節基部,中段一節長為寬的3.75倍。前胸背板溝前區為溝後區長的3.3倍。中胸腹板側葉寬明顯大於長;其中隔較寬,寬為長的1.47倍。前翅超過中胸背板後緣,長為寬的1.8倍。後足股節長為寬的5倍。肛上板長三角形。尾須短錐形,不到達肛上板頂端。下生殖板後緣中央三角形突出。上產卵瓣 的上外緣具細齒。
體色:體綠褐色或褐色。具寬黑色眼後帶,直達第3腹節背板兩側。觸角淡黃褐色。前胸背板側片下半部黃綠色。前、中足黃綠色。後足股節黃綠色,其上側中隆線及兩側隆線具縱行排列的黑簽埋糊斑,膝部黑色。後足脛節藍綠色,基部黑色。
體長:♂15.0~16.0mm,♀20.5~22.5mm;前胸背板:♂3.5~幾重嫌雅3.7mm,♀4.3~4.5mm;前翅:♂0.6~1.0mm,♀0.8~1.2mm;後足股節:♂9.0~10.0mm,♀12.0~13.5mm。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浙江(泰順烏岩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