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堯村位於西江鎮南部20公里處,距雷山縣城27公里,屬西江鎮所轄。東臨雷公山原始森林,南抵小龍村,西連羊吾村,北與北坡寨、西江村相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堯村
- 地理位置:西江鎮南部20公里處
- 人口數量:1424人
- 村內交通情況:沒有通車寨道
道路交通情況,對外交通,村內交通情況,村莊情況,產業結構,村莊文化,房屋現狀,公共設施,基礎設施,水,電,通訊,燃料,垃圾,綠化環境,綠化,環境,村民收入與生活情況,村民居住水平,所獲榮譽,
道路交通情況
對外交通
村民進出與外界聯繫,唯一是靠雷西公路22公里處的一條進村公路,途經羊吾村上、下南堯兩寨。這條公路是烏堯村人民經過8年奮鬥才修建而成。雖然路線平坦,但路面情況很差。
村內交通情況
村里沒有通車寨道,大部分村內生產都已硬化,但質量不那么好,排水溝也沒有。
村莊情況
烏堯村至今總戶數為372戶,分有平寨、北堯、大寨、羊苟、新寨這5個自然寨、共譽蜜精有16個小組總人口為1424人。自2001年以來,人口總數基本保持穩定。村裡的老年人較多遙整漿,呈老齡化趨勢。人口男女比例中男性略多於女性。烏堯村以周姓為主,外面稱為“周家村”。村里絕大部分適齡學生能及時入學接受義務教育。但村民56%為國中及國中以下文化程度。
產業結構
全村耕地面積為1017畝,其中田面積為931畝,土面積為86畝。烏堯村在通車前是一個環境條件惡劣、生活貧道廈重遷困的自然村寨。2003年通車後,在縣政府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村人民改變昔日的種植模式,改種茶葉、折耳根等經濟作物,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民人均純收入820元。特別種植茶葉,村民積極性高漲,以開荒、退耕還林等方式種植。全村種植茶葉面積已達1260多畝。2009年,烏堯村被雷山縣人民政府評為“茶葉專業村”。2010年,政府無償幫助村民興修茶葉基地公路,已修通到原始森林翁養裡面。這將有利於烏堯村未來發展旅遊業,集農業觀光一體化。村裡面有三個茶葉加工廠,特別是烏堯村康源茶葉合作社的掛牌,標誌著村民改變古老的生產經營方式邁出了新的一步。
村莊文化
烏堯村好山好水,村民熱情好客。光說說石頭鬥牛、雞抱蛋、雙龍洞、一石頂天、黑鍋底、神話瀑布,就讓你流連忘返;酒歌、遊方歌、百福歌,更讓你大飽耳福。
房屋現狀
整體布局比較集中,大都以連片建房居住。從整體住宅狀況來看,新建住宅較好,老房子的較差。村內房屋以木房為主,質量也較好;只有七十年代甚至更早建造,大多已成危房。村民住房面積一般為80-120平方米,也有部分達200平方米。90%以上的村民住宅的廁所都是在房屋外壘砌一個1—2平方米的旱廁,使用不是很方便。
公共設施
村內有一座完全國小,內設有一個學前班,教育設施缺乏。村委會已建有幾年,房屋小又窄,狀況一般。村衛生所占地幾十平方米,規模較小,醫療條件較差,設施不齊全。商業服務設施方面,只有小賣部5家,但也基本滿足村民需要。沒有文化體育娛樂設施,缺乏公共活動場所。
基礎設施
水
生活駝講束用水主要是井水,無自來水。
電
生活電網已建成,輸電線已經入戶。
通訊
個別家庭裝有電話。手機、小靈通等網路已鋪設,信號靈敏。
燃料
以木柴為主。
垃圾
無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建築生活垃圾主要隨地堆放或填埋,秸稈焚燒,污水就地傾倒。
綠化環境
綠化
主要是村風景山、農田、種植白楊樹和菜園地,沒有其它觀賞性花木。
環境
村內有垃圾箱,村民覺悟素質低,亂丟亂倒亂扔現象嚴重。村內不少地方都有各種難聞的味道。
村民收入與生活情況
從調查得知,被調查村民中21%的家射主探旋庭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絕大多數村民家庭的月平均消費在500元以下,99%的村民收入來源於務農和養殖。
村民居住水平
在被調查村民中,村民對現有的住房條件19%滿意,26%一般,55%不滿意。80%的村民近幾年翻修或新建住房的理由是年青人結婚分家。建一祖辣戒幢房屋大多需要80000元以上。村民新建住宅您備40%願意在原地,59%願意在新的居民點。村民新建住宅79%選擇獨院樓房。村民新建住宅面積23%選擇100-150平米,38%選擇150-180平米,30%選擇180-200平米。67%的村民認為新建住宅必須考慮農機具的存放。54%的村民認為新建住宅應適當考慮家庭養殖。
所獲榮譽
2020年9月24日,被貴州省委統戰部、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命名為第五批“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燃料
以木柴為主。
垃圾
無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建築生活垃圾主要隨地堆放或填埋,秸稈焚燒,污水就地傾倒。
綠化環境
綠化
主要是村風景山、農田、種植白楊樹和菜園地,沒有其它觀賞性花木。
環境
村內有垃圾箱,村民覺悟素質低,亂丟亂倒亂扔現象嚴重。村內不少地方都有各種難聞的味道。
村民收入與生活情況
從調查得知,被調查村民中21%的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絕大多數村民家庭的月平均消費在500元以下,99%的村民收入來源於務農和養殖。
村民居住水平
在被調查村民中,村民對現有的住房條件19%滿意,26%一般,55%不滿意。80%的村民近幾年翻修或新建住房的理由是年青人結婚分家。建一幢房屋大多需要80000元以上。村民新建住宅40%願意在原地,59%願意在新的居民點。村民新建住宅79%選擇獨院樓房。村民新建住宅面積23%選擇100-150平米,38%選擇150-180平米,30%選擇180-200平米。67%的村民認為新建住宅必須考慮農機具的存放。54%的村民認為新建住宅應適當考慮家庭養殖。
所獲榮譽
2020年9月24日,被貴州省委統戰部、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命名為第五批“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