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坎水閘

烏坎水閘

烏坎水閘位於陸豐市區東南面金廂鎮望堯村,為擋潮排澇的大型水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烏坎水閘
  • 外文名稱:wukanshuizha
  • 地理位置:陸豐東南面金廂鎮望堯村
  • 占地面積:10.46萬畝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烏坎水閘位於陸豐市區東南面約7.0km的金廂鎮望堯村。烏坎河屬陸豐境內的第二大河流,獨流入海,該水閘地處烏坎河下游的烏坎港出海口。烏坎流域呈扇形分布,幹流發源於陸豐市境內海拔960.80m的羅徑嶂,較大的一級支流有陂溝河和長山河。幹流流徑八萬、陂洋、博美、內湖、南塘、橋沖、城東、金廂和銅鑼湖等鎮(場),再經烏坎港,過烏坎閘,出南海。工程控制流域面積506.68km,幹流長48.5km,河床平均比降0.00195。
烏坎水閘保護範圍包括:金廂、橋沖、南塘、博美、內湖、城東等6個鎮,21.5萬人口,共有農田、水產養殖面積10.46萬畝(其中養殖面積6.33萬畝)。據2002年統計,圍內工農業總產值5.14億元,其中農業產值4.13億元。該區農業生產條件優越,交通便利,且耕地多屬江沙淤積土,土壤深厚肥沃,是陸豐市最大的糧食產區;同時,烏坎港又緊靠南海,具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已成為陸豐市水產養殖的重要基地。
烏坎水閘原工程任務:以防潮為主,兼有排洪、蓄淡灌溉和通航。隨著保護區內產業結構調整,部分農田退耕為塭,以及原灌區農田的灌溉任務改由八萬河水閘承擔,該工程的任務也作了適當調整,原有的蓄淡灌溉改變為納鹹養殖。1984年8月陸豐縣政府以陸府[1984]120號檔案明確:“1975年開始港內實施拒鹹蓄淡,實踐證明,拒鹹蓄淡對發展港內經濟利少弊多,因而港內受益區、鄉的廣大幹部、民眾迫切要求恢復烏坎港放鹹水,並於1980年12月24日烏坎港受益代表會上,通過了恢復烏坎港放鹹水的決議。為適應農村發展商品經濟的新形勢,充分發揮港內漁米之鄉的優勢,縣委、縣政府決定:恢復烏坎港放鹹水進港。” 因此,水閘工程任務調整為:“以防潮為主,兼有排洪、納鹹和通航。”
烏坎水閘於2009年開始重建。重建後閘室全長230.5m,共24孔,每孔淨寬8m,過水總淨寬192m,閘室採用整體結構,3孔一聯,其中中墩厚1.4m,縫墩厚1.0m,底板厚1.2m。水閘兩岸岸牆與閘室相配合,與閘墩平行布置,緊靠閘室邊墩,僅以變形縫分隔開,使邊墩免受側向土壓力的作用。閘底板高程為-3.0m,上下游採用底流消能。水閘於2013年初步建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