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仙宮

烏仙宮地處縣城東南四公里處、東山塔下、石龍(現鄧村石頭塘)境內,該宮是市、縣確認的道教聖地、主持是市、縣道教協會成員。該地自東山塔一脈飄落半嶺,分成兩支,中間突出一墩成坪。道觀門坪距山腳雖只百多米,足已俯瞰整個縣城,南端四個村鎮全景盡收眼底,風水師認為此真乃龍穴、福地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仙宮
  • 繁體:烏仙宮
  • 簡體:烏仙宮
  • 信息: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烏石傳奇,現任主持,重現仙威,

基本信息

【簡體】烏仙宮
【繁體】烏仙宮
【拼音】wū xiān gōng
【注音】ㄨ ㄒㄧㄢ ㄍㄨㄙ
【地處】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元善鎮石龍村(現鄧村石頭塘)
【簡介】烏仙宮地處縣城東南四公里處、東山塔下、石龍(現鄧村石頭塘)境內,該宮是市、縣確認的道教聖地、主持是市、縣道教協會成員。該地自東山塔一脈飄落半嶺,分成兩支,中間突出一墩成坪。道觀門坪距山腳雖只百多米,足已俯瞰整個縣城,南端四個村鎮全景盡收眼底,風水師認為此真乃龍穴、福地也。該宮始建於清朝中前期(精確年代無法考證),已有三百年歷史,一直香火旺盛,特別是對求醫問藥的非常靈驗。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公社化”和“大躍進”時代,為修建附近的旱窩山塘,烏仙宮被拆,所有材料用於建山塘管養所。道觀已毀,烏石從此失傳,接著而來的文化大革命更使仙宮蒙塵。導致這塊道教聖地日漸荒涼。即使如此,每年的春節和仙公生日仍有不少人去拜祭、供香,香火從未間斷。

烏石傳奇

據真實傳說,烏仙宮因烏石得名。當年境內一農夫於附近山田(後取名烏仙熒)為稻田灌水,拾得一塊烏石用來堵田缺,為調適水位,農夫用鋤頭砸石,忽見烏石流出血水。當晚,仙公託夢給農夫說:“此烏石是我化身、你要將我化身安於東山塔下,定得庇佑”。接著農夫號召鄉賢,集資始建了烏仙宮。先期只供其化身——烏石,後來人們按夢幻形態雕刻了仙公的金身塑像。但凡六十歲以上曾到過仙宮的人都目睹過仙公化身——烏石,耳聞過這一真實傳奇。

現任主持

烏仙宮這一道觀自解放後就曾出過四任主持,現任主持劉培添是時間最長(1986年至今)、資歷最深的一位,其雖自幼(四歲)雙目失明,沒有文化,但憑其天賦和愛心對道觀的前途、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他的驚人記憶可對一百條財喜簽語和一百條藥籤爛熟於肚,解讀精準、批語靈驗,時有不少傳奇故事。觀其言行舉止儼有仙風道骨之像,讓常人感嘆不已,或許這也是得仙公精靈所至吧!

重現仙威

隨著社會的安定,世道昇平,不少社會賢達和有識之士為祝福仙公,重現仙威。於上世紀的1982年重建了烏仙宮,正門兩邊還辟有玉皇閣(玉帝非凡仙景桂蘭迎旭日,皇殿紫光盈門桃李樂村民)、關城廟(關帝威靈幾千秋,城公偉跡萬載留。另:塑像近年已遷至縣城)和地母娘(地靈人傑千家福,母恩祝慶成年興。)等附屬建築,面積近千平方米。重建時道觀大門由當地先人書寫的“烏仙宮”三字及對聯蒼勁有力、流利灑脫,無異於書法大師。
由於當時各方條件所限,重建規模和質量都較簡陋,近兩年各地善男信女紛紛義捐善款,集得十三萬元,於2010年4月開始,歷時半年,對烏仙宮進行重修,重修後的烏仙宮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結構,又講究了時下的裝修形式,並請高人重新雕刻,再造了仙公、仙娘金身。塑像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技藝確是巧奪天工。在仙公出遊後的十一月初六舉行了登位慶典,據不完全統計,那天雖下雨,參拜者也不少1500人,僅上坪、內莞兩地就有200多人。
“烏石得道築聖地,仙宮永存成古蹟”,如今重修後的烏仙宮更具規模、更加宏偉壯觀。也必定更加威靈,近期在主持及信眾的共同努力下,鋪路工程已著手進行,原來拾梯而上的石階小路(仍保留)將改造成曲徑通幽的林間水泥路,轎車可達道觀門坪。置身道觀下側的深谷,松柏參天,清泉現底,到處鳥語花香,恍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就連主持所種的蔬菜、瓜果也格外清香可口。
“佛道中興,四海謳歌迎盛世;禪理作證,九洲同樂享太平”。為更好地繼承這一文化遺產,打造這塊道教景觀,讓這朵奇芭綻放異彩,我們一起共襄善舉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