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人物簡介,成長曆程,其他信息,評價,成就,作品介紹,獲獎記錄,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畢業後的烏仁娜來到北京,認識了從德國來中國學習古琴的Robert Zollitsch(老鑼),兩人間的合作從此開始,他們創作音樂,有時,Robert彈奏巴伐利亞箏,或者唱上一段在中國學會的蒙古呼麥,在他們的音樂中,笙、提琴,印度的打擊樂器也經常出現。這些非蒙古音樂的傳統樂器,經二人重新編排後,與烏仁娜的歌聲卻也和諧一致。
烏仁娜
成長曆程
我的家鄉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鄂爾多斯大草原,1968年冬天我出生在一戶普通的牧民家庭里,小的時候我和鄰家的小夥伴們每天一同外出放羊,我們常常因為過於貪玩而使羊群跑散,然後就隨手在地上抓起一把沙子或石塊將它們趕回到一起,有時甚至為此把一整座沙丘弄得一片狼藉,當水草豐美時,我開始為在草原上剛下完小牛犢的母牛忙前忙後,10年時光很快就這樣過去了。
在我們的村子裡,孩子們習慣於十歲時開始上全日制國小,我阿爸阿媽也希望我這樣,我騎上自己的馬兒,去附近的學校開始學習蒙古語字母,在那裡當地的孩子學習寫字、寫作,等我上中學時,學校太遠了,我不能每天騎馬上學,所以我兩三天回家看望阿爸阿媽一次,學校的紀律很嚴格,每天早上太陽才剛升起,我就得從溫暖的被窩裡爬出來上課,在這兒,不是綿羊,羊羔和牛群的叫聲吵醒我,而是學校的鈴聲!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我已經中學畢業,我平生第一次坐上了火車,而且是去往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我那時毫不起眼,只是一個20歲才出頭的、期待著被藝術學院錄取的蒙古鄉下女孩,甚至只會說一兩句漢語。為此,我開始刻苦的學習語言,以及中國揚琴的演奏,終於在1990年,我被上海音樂學院的民樂系錄取。之後我完全沉浸於在上海音樂學院的生活中,並且我明白了不斷了解和證明中華民族的文化對於我的閱歷是何等重要。
在我學習基礎樂理的時候,曾經多次回到家鄉,那個被當地人們稱作“歌之海”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我對自己出生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地方而感到幸福。在我的家鄉,沒有不會唱民歌的人。那裡的草原牧場綿延不斷,不管是騎馬還是放牛時,空氣里到處都蕩漾著美妙的歌聲。這就是我成長的那片充滿著神奇、童話般的歌的海洋。
啊,我的鄂爾多斯,我在她的懷抱中長大成人,阿爸阿媽的愛將我緊緊包圍著,那些放牧的小夥伴們,深情的齊聲為我歌唱,我就這樣踏著他們的歌聲上路了…
Urna出生於內蒙古西南部Ordos地區草原的牧民家庭,如今她已經是亞洲最傑出的女聲之一。在德國巴伐利亞州,Urna繼續著她的事業,將故鄉的精神通過音樂呈現給全世界。烏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