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炻瓷
- 環境:大約1,200℃高溫
- 性質:玻璃化
- 來源:公元前1400年
炻瓷介紹,按溫度分類,製備方法,
炻瓷介紹
土器:坯質粗松、多孔,色澤不潔,成陶火度最低,有吸水性。音粗而韻短,如磚瓦缽;
炻器:坯質緻密堅硬,取天然泥色,成陶火度在1140℃~1280℃,無吸水性,音粗而韻長,如紫砂陶。
陶器:坯質也較細,上釉,成陶火度高,有吸水性,音粗而韻短。
瓷器: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最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
按溫度分類
低溫:陶
中溫:精陶、炻瓷
中高溫:白瓷、強化瓷
製備方法
其特徵在於依次有以下步驟:在釉坯上直接貼上釉,將色料按設計圖案或紋樣印刷其上的底標薄膜花紙,將釉坯在溫度1180℃~1270℃下經4h~14h一次裝燒成製品;且所述色料的組份和重量百分比含量分別是:黑色料30%~70%,其餘為高嶺土、坯料和釉料中的至少一種,其燒成溫度與炻瓷釉坯的燒成溫度相同。本發明可以顯著降低燃料的消耗,因此價位低廉,且節約能源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將瓷釉的燒成溫度放寬至1180℃~1270℃,並將底標色料的燒成溫度調至與炻瓷釉坯的燒成溫度相同,同時燒成,匹配良好;將底標薄膜花紙直接貼上在釉坯上,因不用水劑,且不需揭膜,不會傷及釉面,且不易爆花,使貼上的印花圖案線條保持清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