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閬州王使君進論巴蜀安危表

《為閬州王使君進論巴蜀安危表》是唐代杜甫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為閬州王使君進論巴蜀安危表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杜甫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為閬州王使君進論巴蜀安危表
臣某言:伏自陛下平山東,收燕薊,洎海隅萬里,百姓感動,喜王業再康,瘡痏蘇息,陛下明聖,社稷之靈,以至於此。然河南河北,貢賦未入;江淮轉輸,異於曩時。惟獨劍南自用兵以來,稅斂則殷,部領不絕。瓊林諸庫,仰給最多。是蜀之土地膏腴,物產繁富,足以供王命也。近者賊臣惡子,頻有亂常,巴蜀之人,橫被煩費,猶相勸勉,充備百役,不敢怨嗟。吐蕃今下松、維等州,成都已不安矣。楊琳師再脅普合,禺禺兩川,不得相救,百姓騷動,未知所裁。況臣本州,山南所管,初置節度,庶事草創,豈暇力及東西兩川矣?伏願陛下聽政之餘,料巴蜀之理亂,審救援之得失,定兩川之異同,問分管之可否,度長計大,速以親賢出鎮,哀罷人以安反仄。犬戎侵軼,群盜窺伺,庶可遏矣。而三蜀天府也,征取萬計,陛下忍坐見其狼狽哉?不即為之,臣竊恐蠻夷得恣屠割耳,實為陛下有所痛惜。必以親王委之節鉞,此古之維城磐石之計明矣,陛下何疑哉?在近擇親賢,加以醇厚明哲之老,為之師傅,則萬無覆敗之跡,又何疑焉?其次付重臣舊德,智略經久,舉事允愜,不隕獲於蒼黃之際,臨危制變之明者,觀其樹勛庸於當時,扶泥塗於已墜,整頓理體,竭露臣節,必見方面小康也。今梁州既置節度,與成都足以久遠相應矣。東川更分管數州於內,幕府取給,破滋甚,若兵馬悉付西川,梁州益坦為聲援,是重斂之下,免至多門,西南之人,有活望矣。必以戰伐未息,勢資多軍,應須遣朝廷任使舊人,授之使節,留後之寄,綿歷歲時,非所以塞眾望也。臣於所守封界,連線梓州,正可為成都東鄙,其中別作法度,亦不足成要害哉!徒擾人矣,伏惟明主裁之。又天下徵收,赦文減省軍用外,諸色雜賦名目,伏願損之又損之,劍南諸州,亦困而復振矣。將相之任,內外交遷,西川分壺,以仗賢俊,愚臣特望以親王總戎者,意在根固流長,國家萬代之利也,敢輕易而言。次請慎擇重臣,亦願任使舊人,鎮撫不缺。借如犬戎俶擾,臣素知之。臣之兄承訓,自沒蕃以來,長望生還,偽親信於贊普,探其深意,意者報復摩彌青海之役決矣。同謀誓眾於前後沒落之徒,曲成翻動,陰合應接,積有歲時。每漢使回、蕃使至,帛書隱語,累嘗懇論。臣皆進封上聞,屢達臣兄承訓憂國家緣邊之急,願亦勤矣。況臣本隨兄在蜀,向二十年,兄既辱身蠻夷,相見無日,臣比未忍離蜀者,望兄訊息時通,所以戮力邊隅,累踐班秩,補拙之分淺,待罪之日深,蜀之安危,敢竭聞見。臣子之義,貴有所盡於君親。愚臣迂闊之說,萬一少裨聖慮,遠人之福也,愚臣之幸也。昨竊聞諸道路,雲吐蕃已來,草竊岐隴,逼近鹹陽。似是之間,憂憤隕迫,益增尸祿寄重之懼,寤寐報效之懇。謹冒死具巴蜀成敗形勢,奉表以聞。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