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有道(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2015年5月出版的書籍)

為官有道(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2015年5月出版的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為官有道》是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2015年5月出版的書籍,《為官有道》編著者熊秉芽從歷史縱向的視角,觀覽歷史上的風雲人物,收集了頗具典型性的人物事件共二百餘例,分成四大篇二十三章,以故事的形式講述為官者的德與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為官有道
  • 作者:熊秉芽
  •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5001226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官場是一部書,一部深藏奧妙的巨著。有人能讀懂,有人讀不懂;有人深知其奧妙,有人只識其皮毛 。在深不見底的浩瀚官場海洋里,為官者猶如一艘木舟,隨時要應對海浪的衝擊,狂風暴雨的侵襲,以及暗礁觸木的險境。瞄準航標,把穩船舵,始終在航道上順利前行,是為官者必懂的學問。

圖書目錄

官德篇
 第一章 國事在先
  2 鮑叔牙甘居他人之下
  3 屈原摯誠愛國憂國傷
  4 唐雎赤膽忠心保國家
  6 范滂一意“澄清天下”
  7 霍去病舍家滅匈奴
  8 楊業以身殉國
  10 岳飛精忠報國
  12 耶律楚材立志為“治天下匠”
  13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15 林則徐捨身許國
  16 關天培“報國丹心指天誓”
  18 陳化成“為國而死又何妨”
  19 易順鼎赴台抗日拒侮
  20 譚嗣同維新救國
  22 黃興顧大局以國為重
  23 奕喪權辱國留罵名
  24 崇厚簽約賣國
 第二章 百姓為上
  27 劉邦“與民休息”
  28 劉秀以柔道治天下
  29 何縣令拉縴
  31 趙抃救災濟百姓
  32 朱元璋“阜民之財,息民之力”
  35 況鐘勤政蘇州府
  36 江忠源斂捐賑饑
  37 曹懷朴興建“曹公圳”
  39 魏源抗災救稻
  40 林則徐恪守“民為邦本”
  41 林覺民誓為天下人謀永福
  43 陳景華親民愛民
 第三章 坦蕩胸襟
  45 禹下車泣罪
  45 齊桓公拜仇人為相
  47 狐偃不計恩怨舉薦仇人
  48 丙吉容人之小過
  49 韓信給仇人賜官
  50 虎威將軍呂蒙
  51 周瑜氣度寬宏
  52 陸遜忍辱負重
  53 尉遲恭“君子為人,和而不流”
  54 陸象先寬以待人
  55 陶淵明辭官歸隱
  56 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58 于謙“只留清白在人間”
 第四章 尊賢重才
  60 墨子論尚賢
  61 莊子以“九征”銓選人才
  63 胥臣苦諫薦人才
  64 周公“一飯三吐哺”
  65 秦穆公羊皮換賢
  66 秦始皇廢除逐客令
  68 九方皋相馬
  69 漢武帝求賢任能
  72 蕭何月下追韓信
  73 陳蕃“懸榻”待徐稚
  74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
  75 曹操用人不疑
  77 唐太宗秉公用人
  79 肅順延攬人才
  80 張之洞力保馮子材
  81 光緒罷斥庸官玉銘
 第五章 摯誠守信
  83 晉文公守諾退避三舍
  85 商鞅徙木立信
  85 藺相如完璧歸趙
  87 吳起賞罰分明立信譽
  88 晏殊以信義深得賞識
  88 酈寄見利忘義
  89 秦桓公失信敗於晉國
官能篇
 第六章 審時度勢
  92 田饒遠走燕國
  93 漢高祖和親
  94 曹參無為護政體
  95 諸葛亮的《隆中對》
  97 器弩悉弄智滅欽陵
  98 “三蘇”論時勢
  99 郭德成避禍得福
  101 龔自珍獨具慧眼知憂患
 第七章 深謀遠慮
  103 周公旦未雨綢繆
  104 勾踐臥薪嘗膽
  106 張耳小忍成大業
  106 松贊乾布遷都邏些護疆土
  108 姚崇假哭保性命
  109 朱元璋“緩稱王”之策
  110 郭德成故露黃金出宮
  111 努爾哈赤察深謀遠慮圖偉業
  113 康熙一舉除鰲拜
  114 康熙帝削平“三藩”
  115 曾國藩主動裁軍保官位
 第八章 敏智策應
  117 觸龍婉言勸趙太后
  118 鄭國修渠疲秦
  119 秦始皇兩支令箭除叛黨
  121 劉秀以屈求伸以智取勝
  124 周瑜談笑退曹兵
  125 曹操飛函破孫權
 第九章 創新思變
  127 商鞅變法
  129 秦始皇“千古一帝”
  131 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132 隋文帝改革官制
  133 武則天“開汲引之門”
  135 王安石變法
  137 明太祖嚴整吏治
  138 張居正“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140 薛福成、馬建忠主張“變而後能勝”
  141 王韜力倡“弱則思變,變則能強”
  142 梁啓超“變法則存,不變則亡”
  143 孫中山探索求新
  145 張勛短命復辟
  146 陶谷依樣畫葫蘆
 第十章 凝聚合力
  148 君臣合力滅夏
  148 周武王與小諸侯同心滅紂王
  149 子夏述四海之內皆兄弟
  149 燕昭王與百姓同甘共苦
  150 孟嘗君禮賢下士
  152 劉邦得民心得天下
  153 劉邦論功行賞慰人心
  153 項羽破釜沉舟
  155 張良獻計安人心
  156 劉秀推心置腹待降軍
  156 劉秀焚信穩人心
  157 州吁眾叛親離遭滅
官風篇
 第十一章 篤功務實
  160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
  161 李冰修建都江堰
  163 西門豹名聞天下
  164 班超“入虎穴,得虎子”
  166 傅玄“侖閣生風”
  167 唐太宗居安思危
  169 方克勤務實勤政
  170 汪應蛟移鎮天津
  171 “躬自徼察”的林則徐
  172 李金鏞腳踏實地辦金礦
  173 閻敬銘“心雄萬夫”三把火
  174 周新上任先坐牢
  175 趙括紙上談兵
 第十二章 剛正棄邪
  177 陳蕃志在“掃除天下”
  178 不畏權勢的董宣
  179 李膺辦案“死不旋踵”
  181 不以“賣論取官”的范縝
  182 狄仁傑極言諫武后
  183 敢於批評皇帝的魏徵
  184 不阿權貴的宋壕
  185 李元紘秉持“南山可移,判不可搖”
  186 呂端大事不糊塗
  187 歐陽修痛罵諫官
  189 脫脫大義滅親不護私
  191 海瑞攜棺明志振朝綱
  191 彭玉麟憤殺李鴻章侄兒
  192 閻敬銘重杖武弁
  194 薛允升直言抗命不懼邪
  195 陳寶琛冒死義諫兩太后
 第十三章 懲惡揚善
  197 王著錘斃阿合馬
  199 包拯陳州除貪官
  201 況鐘嚴懲六惡吏
  202 海瑞官場巧懲惡
  203 沈鏈上疏斥嚴嵩
  205 王鼎痛斥穆彰阿
 第十四章 堅毅頑強
  206 張騫克服艱險兩次通西域
  207 鄭和歷盡艱辛七次下西洋
  209 瞿式耜留得正氣永駐人間
  210 “不死將軍”史可法
  211 鄭成功收復台灣
  213 左宗棠暮年萌志伸國威
  215 劉永福不畏強寇“捍敝邊疆”
  216 丁汝昌“艦亡亦亡,生死以守”
  217 鄧世昌“足壯海軍威”
  219 李景祥不辱國體
  220 楊儒勇於虎口奪食
 第十五章 窮且益堅
  222 孟子話威武不屈
  223 司馬遷忍辱著《史記》
  224 蘇武持節北海牧羊
  227 馬援“馬革裹屍”
  228 王充罷職著《論衡》
  229 蘇東坡矢志不移
  231 楊萬里拒寫《南園記》
  232 張煌言“死不作雁奴”
 第十六章 開明納諫
  235 荀息疊蛋諫晉靈公
  236 鄒忌論美諫齊王
  237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238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240 魏徵十思諫太宗
  242 金世宗喜納諫正己
  243 夫差不聽勸諫淪國
  245 田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245 獨斷專權的慈禧
 第十七章 樸實謙恭
  248 馮異從不稱功道勞
  249 翟方進尊人自尊
  250 韓信知恩厚報
  250 曹彰不言己功
  251 殷浩淡泊名利
  252 李靖急流勇退
  253 曹彬有功不矜伐
  254 徐達夾著尾巴好做人
  256 劉禹錫好為人師險惹禍
  256 紀曉嵐留詩驚才子
  257 楊修顯露鋒芒遭滅
  258 禰衡驕狂遭橫禍
  259 諸葛恪因傲身敗
  260 李從珂驕其兵而失天下
官修篇
 第十八章 學以致遠
  264 孔子治學
  265 孔子學習重精益求精
  266 荀子勸學
  267 蘇秦刺股相六國
  269 顏之推五十學《易》不晚
  270 諸葛亮“非學無以廣才”
  271 呂蒙遲來讀書終成國士
  273 左思十年成一賦
  274 張衡廣學成大才
  276 宋濂忍飢苦讀自得其樂
  277 蘇洵焚稿奮發有為
  278 康熙帝勤學不輟
  279 林紓“讀書則生,不則入棺”
 第十九章 潔身自好
  281 曾子修身律己
  282 介子推隱山拒祿
  283 子罕以不貪為寶
  284 晏嬰婉拒賞賜
  285 漢武帝下詔自省
  287 鄭均勸兄拒賄賂
  288 諸葛亮自貶三級
  289 諸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290 何遠一生清白
  292 唐太宗決意不登泰山
  293 錢徽為官不貪
  294 范仲淹不為貧賤富貴所動
  295 林逋的責己修身
  296 曹修古死無殮物
  297 汪應軫“水清月白”
  298 曾國藩的寒素家風
  299 孫中山不私親屬
  300 自壞“長城”者悔之晚矣
  301 巨貪和珅當為戒
  303 劉孟揚的《戒貪銘》
 第二十章 警惕讒佞
  304 齊威王忍讒察秋毫
  306 指鹿為馬的趙高
  308 管仲辨忠奸
  309 亂世奸雄董卓
  311 司馬懿裝病奪權
  313 晉武帝袒護奸佞引發“八王之亂”
  315 詭計多端的楊廣
  317 陰險狡詐的榮祿
  318 鑽營有術的袁世凱
 第二十一章 疏遠小人
  321 鄭袖暗裡捅刀
  322 龐涓人面獸心
  324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325 和士開媚主求榮
  327 安祿山獻媚取寵
  330 李林甫口蜜腹劍
  332 李義府笑裡藏刀
  333 秦檜賣國害忠良
 第二十二章 禁戒酒色
  335 狄仁傑遇艷不花
  336 李光顏不近美色
  337 謝遷拒淫不亂
  338 商紂王酒色喪邦
  339 周幽王以色亡國
  341 春申君因色得亡
  342 胡太后淫亂誤國
  345 李斯貪戀富貴下場可悲
 第二十三章 知錯改過
  347 齊景公醒悟納諫
  348 廉頗負荊請罪
  349 楚襄王亡羊補牢
  350 周處痛改前非
  351 白居易自我檢討
  352 主考官徐存齋認錯
  353 文天祥痛定思痛
  354 鄧補侯悔之不及
  354 周厲王迷途不知返
  355 晉靈公多行不義必自斃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