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小記,摘錄了作家闌石治學之精華,從中國古典文學中發現做人、做學問之道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為學小記
- 外文名稱:Learning notes
- 作品別名:為學
- 創作年代:2014-12-10
- 作品出處:中國散文網
- 文學體裁:雜文
- 作者:闌石
內容介紹,作品評價,
內容介紹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與思考是我們一生相隨的事情,是伴隨我們身心、感情、乃至於靈性成長時空聚焦。無論你是嚴格意義上講有知識的人,還是有技能的人,在你成長的生活點點滴滴中總都在學習,只是你與他、她的學習內容、方式可能不大一樣罷了!思考也是一樣。當然上面所講的“有知識、有技能”只是相對的、狹隘的概念。這樣的不同方向、不同方式開始就造就了我們彼此學習、思考的高度、層次產生區別。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在不斷的發現生活,也在不斷的與俗世為伍,我們進入了一個“漸”的成長過程,其中有部分人在某一些方面也因此開始失去了人類應有的靈性,對生活失去觸覺。而真正的思想深刻、有靈性者是最熱愛生命、最愛生機盎然的,這其中既包括有自己的生命,也涵括像孔子宣揚的“仁”中的愛他人以及社會中的各主體。回首當代,很多驚心、缺乏愛、教育、思想改良的事件層出不窮,如中國國內的“小悅悅事件”“官二代失戀後暴力毀容”,美國的校園槍擊案等在不斷的違反教育、學習的上升規律,同時從事件中還可看見表象後的聯繫,並分析其中的本質存在。有人說事件本身正好應證了一個國家教育的敗筆,也武斷的說這可以概括中國人背後隱藏的劣根性。是的,中國人在一些方面是存在不好的體現,這正如柏楊先生的三言兩語。但對於中國人的人格特性,切不可看低,文化、文明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興衰史,相應的人也一樣,每個民族的本質應長遠的觀望,辯證的論證。不能懷著情緒看國人,看中國當代,更應像柏楊先生一樣提醒國人、愛國人。
回顧幾十年以來中國的教育,我們發現職業教育漸漸占據了主要的地位,而士人教育卻逐漸選擇性的弱化。人們開始發現教育流於表面、形式,對本質性的東西、美的文化較少的探討,也沒有時間沉下心來靜靜的聆聽書中的音樂。歷史證明,古人解讀國文《詩經》的美詞與韻律,《韓非子》的大道之行都充滿思想的張力;試問又有多少人能讀懂,又有那些人能了解陸游內心的深沉與悲切;外文《人間天堂》的博大,《資本論》知識的浩瀚,早已沒有多少人願意閱讀。今天,大多數普通的中國年輕人對中華文化,對傳統不了解,更不用說去深層次的理解。除去少有的那種文化底蘊深厚的家庭,相信他們的教育卻是可以算是較為成功的。而這裡講的是大多數的普通中國人,如此市場經濟下去,中國文化、文明的發展前景就應該有些憂慮。也許這只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過程反應,甚至有的學者說只有真正進入市場經濟、金融開放,中國文化才會變的理想化、包容化,但時至今日,廣大中國人應開始學會回頭去,看來時的路,學會在今天的學習中更好的思考,立足經濟與文化的共同進步。有一天你會發現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活著是為了什麼?我們幸福了嗎?這一個個的問題,這一個個的現實,你會發現在《道德經》、《論語》、《莊子》里都有答案。親愛的同胞們,請改掉“怎么做都好就是別看書思考的習慣”!從今天開始,追問自己的生命,積極地在煩囂中閱讀、思考,早日找到生命的本質意義。是為自己享受,是為了家人幸福,是為了社會平安。。。假如你是為了這些,你做好了嗎?你做的到嗎?千萬不要用變態的心理暗示自解,不要由學做人變為總在生命中去學阿Q其人,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辯解掩飾。我們還是要有一次直面生活與命運的勇氣!開始學習知識吧,學習那些形而上哲學、道德、宗教的知識,開始看看古人的詩、書,從新思考人生、時空吧!
作品評價
人的學習與思考的深度是由平時的累積而成,就像一根竹竿,在出身時是平衡的,成長中只有其兩邊掛滿了各種裝飾物才能找到平衡。知識的大體來源有“親,聞,說”,因此對於“學與思”問題,具體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行動:
1,親歷百態,認識自然。讓身心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去擁抱美麗的自然,暢遊於天地之間。故可曰“養浩然之氣”,應從根本上摒棄機械的職業教育,培養純真的心態。
2,博覽天下,對話史哲。主要以名著為主,多讀、多思。
3,正心,誠意。“名正”則行為有所據,因此當有知識理解時,就應樹立目標,明白努力的方向。這裡最重要之處還在於破除對權勢、對權威的崇拜。
4,躬身自省,知錯就改。孔子曰“一日三省”,聖人如此,平凡人何為!
5,溫故而知新。通過再次學習,發現問題,重新認識問題。
6,回歸於“道”,思考“太極”。用西哲中唯物主義的方法,發現人生、生活的規律。喜山,樂水,知命。
7,修身,養性。用山水之氣,書本之要,攜同情心、同理心,去學會“仁、義、禮、智、信”這是因為人要控制外在的事物與人,那就必須要先控制自己。做到徹底的節制,即道,即同情與愛。
以上的幾個方面就是對於學習、修身、做人的一點思考。朋友,多么希望看到生活中每個人時刻都掛著笑容。這種笑是發自肺腑的,是來自感情的自然抒發,進而升華。相信真正的學習與思考,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會晚,古語有言:朝聞道、夕死則已,應該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閒語之間,推薦王維的 一首小詩《相思》,開啟你美麗的心靈體驗之旅!此詩雖不能與古樂《易水歌》相比,但懷著的一顆愛您的心是相當真誠的,希望您有一天有《釵頭鳳》合曲中陸游唐婉的感情體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