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女掃雪

為女掃雪

2014年春節假期結束,為送女兒順利抵達火車站,家住延安農村的一對年過花甲的父母,竟掃雪30里為女兒開路。有這樣一個科學數據,成人步行速度約每小時5公里,也就是說,這對步入晚年的夫婦,僅僅走完30里路,也至少需要3個小時,聯繫到他們的體力,一路掃雪的辛勞,山路的崎嶇,我們能夠想像,一個簡單的決定,包含著多么震撼人心的付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為女掃雪
事情描述,社會反響,

事情描述

家住延安市姚店鎮元龍寺鄉的彭彩琴如今24歲,大學畢業後就在榆林的一家公司上班。年前臘月二十四,她帶著喜悅和各種年貨,踏上了回家的旅途。然而,回家後還沒來得及好好跟父母說說話,時間的腳步已經將她推上了返程的列車。“過年回家後,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同學、朋友們聚會,真正在家呆的時間不到3天。”她說,離家時看著父母送別的身影眼淚就止不住往下流。“哥哥、姐姐都結婚了,他們過年時只有我一個人陪伴,而我又跟同學們膩在一起。由於工作原因,平時也不能跟他們在一起,想想真心覺得對不起兩位老人。”
“我家在農村,平時到火車站乘坐小麵包車。這幾天雪下得太厚了,無法乘坐了。”她說,為了讓自己順利趕上7日15時的火車,早晨8時吃完飯,父母一人拿著掃帚、一人扛著鐵鍬踏上了掃雪的送別路。“我不讓他們去,但是說什麼都不聽,他們說坑坑窪窪的山路不好走,擔心我一個人不安全。”
說起父母為自己掃雪的場景,彭彩琴眼中有淚花閃爍。“父母都60多歲了,30里的山路呢……”她說,當自己腳下踩著父母掃出的山路到火車站時,內心翻湧著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難以在家盡孝的遺憾。

社會反響

許多評論呼籲,希望做兒女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是,最可能的現實是,女兒回家後的聚會等應酬,恐怕仍是該去的一次都不能少。正如這位女兒說的,當她踩著父母掃出的山路下山時,內心翻湧著難以盡孝的遺憾。無法“常回家看看”,無法“多陪陪父母”,很多時候,不是兒女“不孝”,而是生活催逼過於緊迫,無法為自己空出充裕的時間。試想,如果假期能長一些,如果大雪封山,女兒可以一個電話請到幾天假,而不被單位責怪,這樣的遺憾是否會少些,而做父母的,又何至於大清早出門掃雪30里?
當然,更人性化的放假安排,更人性化的企業管理,或有助於減輕這種親情遺憾。但遺憾的根源,仍是資源分配不合理,導致年輕人就業,只能向可以提供大量工作崗位的大中城市集中。此前,清華大學生為盡孝,回家當保全曾引發極大爭議,排除個體差異因素,在如今國情下,就近擇業與個人發展,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仍是兩難選擇。
為女掃雪三十里,包含著對女兒的關愛,更有對女兒的理解。可以想見,如果不是體諒女兒在外打拚的辛苦,不是理解女兒回家應酬的無奈,父母的付出,不會如此無悔。由此來看,這件新聞當引發的,更該是我們對城鎮化發展的思考,如何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回到故鄉,既能創造小康生活,也能與父母共享家庭團圓。
當女兒腳下踩著父母掃出的山路到火車站時,內心翻湧著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難以在家盡孝的遺憾。在我們告知即將返家的時候,可曾想到父母的滿心歡喜、倚門盼望?在享受父母準備的年夜飯時,是否還舍不下手機,在和同伴們聊天?在和同學、同事歡聚時,可曾想到多陪伴一下父母?平時工作忙,離家遠,回到家時,卻又忙於各種“事務”,陪伴父母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呢?
2014年春節晚會的亮點是一首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令無數人眼眶濕潤,陷入沉思。父母之愛,如山路蜿蜒,陪伴我們長大,如天地之寬廣,無私又無言,不求回報。那么身為兒女,我們該如何感恩如何回饋?
時間都去哪兒了?父母的時間和愛流淌在掃雪送女兒的山路上,流淌在養育子女的辛苦操勞里,記錄在兒行千里母擔憂的詩句里;時間似乎是無止境的,但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莫讓“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終身遺憾。我們應該抓緊時間,多給父母打打電話聊聊天,多回幾次家,多用心陪伴一下父母,用自己的言行和笑容溫暖他們日漸蒼老的面龐和心靈,讓父母也感受到我們發自內心的深深謝意和濃濃親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