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副標題【不是義務,不是責任,我們依然可以好好愛父母】,是一本由芭芭拉·布萊許(Barbara·Bleisch)所著的一本關於使用哲學探討普世子女的問題親子書籍。該書經由彭意梅進行翻譯,商周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
- 作者:芭芭拉·布萊許(Barbara·Bleisch)
- 譯者:彭意梅
- ISBN:9789864775712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時間:2018-11-17
- 開本: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用哲學探討普世子女的問題,以先哲智慧化解心裡的難關
兒子成家後,該多久回家探望母親一次?
女兒必須負擔父親的看護費嗎?
父母是子女在親子關係里的債權人?
無法選擇父母的我們,如何與父母維持好關係?
父母不該把孩子視為財產,應儘早放手,讓他們成為自由的世界公民。——康德
把孩子拉拔長大所費不貲,成人子女應該回報父母,稍微平衡債務嗎?
父母年復一年撫養照顧我們,做了很多犧牲,我們至少該表現一些感激,這樣想是理所當然的吧?
「血濃於水」的觀念能否在道德上規範親子之間的責任與義務?
孩子成人獨立後,做任何事情與決定都有義務要特別考慮父母的心情、願望與需求嗎?
芭芭拉.布萊許明智且平易近人地描述普世皆有的親子關係問題、父母與子女間常見的期待差異,並且說明,無論碰到什麼樣的父母,依然有東西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依存感。她用本書探究一個問題:為什麼父母與子女之間沒有並生的責任與義務,但是子女依然值得與父母經營一份好關係。
作者簡介
芭芭拉.布萊許Barbara Bleisch
哲學家、節目主持人、作家、出版者、自由記者。
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
目錄
序言
債務
把孩子拉拔長大所費不貲,成人子女應該回報父母,稍微平衡債務嗎?
感恩的心
父母年復一年撫養照顧我們,做了很多犧牲,我們至少該表現一些感激,這樣想是理所當然的吧?
友誼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好得像朋友一樣,所以可以把子女義務當成友誼來理解嗎?
親屬
「血濃於水」的觀念能否在道德上規範親子之間的責任與義務?
脆弱點
孩子成人獨立後,做任何事情與決定都有義務要特別考慮父母的心情、願望與需求嗎?
好孩子
重點不在做一個乖孩子,用鋼鐵的意志完成義務,而是問自己可以貢獻出什麼讓關係美滿、持久,做一個好孩子。
致謝
注釋
債務
把孩子拉拔長大所費不貲,成人子女應該回報父母,稍微平衡債務嗎?
感恩的心
父母年復一年撫養照顧我們,做了很多犧牲,我們至少該表現一些感激,這樣想是理所當然的吧?
友誼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好得像朋友一樣,所以可以把子女義務當成友誼來理解嗎?
親屬
「血濃於水」的觀念能否在道德上規範親子之間的責任與義務?
脆弱點
孩子成人獨立後,做任何事情與決定都有義務要特別考慮父母的心情、願望與需求嗎?
好孩子
重點不在做一個乖孩子,用鋼鐵的意志完成義務,而是問自己可以貢獻出什麼讓關係美滿、持久,做一個好孩子。
致謝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