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生加速:福特自傳》是2012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亨利·福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為人生加速:福特自傳
- 作者:亨利•福特(Henry Ford)
- 譯者:李偉
-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6月1日
- 頁數:250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212048181
- 外文名:Henry Ford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序言,
內容簡介
從一個密西根州的農民,愛鼓搗機械的小男孩到成為全球聞名的“汽車大王”,美國汽車界第一個億萬富翁,亨利·福特詳細講述了福特汽車如何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想法慢慢蛻變為一個商業傳奇。真實地展現了在自己的經商之路上,每個階段的困擾和突破,變革與創新,堅持與守護。解釋為何強調“服務第一”的商業理念,如何不斷改進流水線生產,怎么在困境中抓住機遇。通過生活和工作中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揭示他取得如此輝煌成功的“秘密”。
圖書目錄
序言 理念是什麼
第1章 啟動事業的馬達
第2章 創造更好的商業
第3章 為95%的人生產
第4章 從製造汽車到提供服務
第5章 沒什麼不可能
第6章 別用頭銜困住才能
第7章 合適原則
第8章 沒有比工資更重要的了
第9章 沒有永遠出色的企業
第10章 將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第11章 去掙錢,別去借錢
第12章 自己拯救自己
第13章 人造的貧窮
第14章 沒人能搶走你的機會
第15章 企業越大,責任越大
第16章 投機和借債——潘多拉魔盒
第17章 錢該用來做什麼
第18章 經營鐵路
第19章 我的朋友和我眼中的世界
第20章 當工業遭遇民主
第21章 我們需要慈善嗎?
第22章 別停止改變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亨利·福特(HenryFord) 譯者:李偉
亨利·福特(HenryFord),美國汽車大王,汽車工程師與企業家,世界最大的汽車企業之一福特汽車公司的建立者,為此被尊為“為世界裝上輪子”的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將裝配線概念實際套用而獲得巨大成功者,並且以這種方式讓讓汽車在美國真正普及化。這種新的生產方式使汽車成為一種大眾產品,它不但革命了工業生產方式,而且對現代社會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有一些社會理論學家將這一段經濟和社會歷史稱為“福特主義”。1999年,《財富》雜誌將他評為“二十世紀商業巨人”以表彰他和福特汽車公司對人類工業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媒體推薦
他是我們所見到的最偉大的企業家,他不是汽車的發明人,但他是汽車工業的創始人。他創建的汽車王國改變了我們所生活的每一寸土地。他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並且知道如何滿足這個市場的需求。
——《財富》雜誌
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因為他的勞動而變得更加美好。通過他對理想的追求和實現,人們將肩上的重擔交給了鋼鐵和輪子。
——美國著名詩人:埃德加.格斯特(EdgarA.Guest)
當他來到人世時,這個世界還是馬車時代。當他離開人世時,這個世紀已經成了汽車世界。
——美國《紐約時報》
序言
現在美國的發展還只是處於初級階段——我們談論的所有驚人的發展和進步,都不過是一些非常淺顯的皮毛而已。
美國現有的進步確實夠驚人的,但是當我們把已經做到的和將要去做的相比較時,我們過去的成就簡直不值一提了。當我們想到在我們國家用於農業耕種的電力要比所有的工業用電的總和還要多時,就可以看到前面還有多少機會在等著。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熱火朝天、躍躍欲試地發展,從已經取得的成就可以看出,這將是一個大有作為的時代。
當我們提到越來越多的電力、機器以及工廠時,有人會想到一幅冷漠的金屬世界圖畫,巨大的工廠取代了樹木、鮮花、鳥兒和綠地,因此我們便生活在一個由金屬機器和血肉機器組成的世界裡。
對於這種論斷我不敢苟同。我認為,除非我們對機器和機器的使用了解得更多,除非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機器,否則我們不可能有時間去欣賞樹木、鮮花、鳥兒和綠地。
我想,我們總認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間存在著一些矛盾,卻因為這種想法失去了許多生活的樂趣。我們浪費了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以至於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享受生活。
電力和機器,金錢和商品,只有作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時,才是對我們有益的。它們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比如,我並不認為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機器僅僅是一台機器。如果它只是機器的話,我就會去做別的事了。我會將它們當做是我的商業理念的具體證據。
我希望我的理念遠不止是一種商業理念——這個理念將把這個世界變得更適合生活。福特汽車公司的成功不同於一般的商業成功,只是因為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證明,我的理念直到現在依然是正確的。
如果僅僅是出於自私的考慮,我是不會要求改變現存的組織方式的。如果我只是要錢的話,那現在的社會體系已經很好,它能給我帶來巨大的財富。但是,我想著的是服務。
目前的社會體系並沒有提供最好的服務。因為它鼓勵浪費,使很多人不能從為社會服務中得到相應的報酬,因此它是沒有發展前途的。這是一件需要進行更好地計畫和調整的事。
我並沒有和那些嘲弄新觀念的人爭吵。我認為,對所有的新觀念持懷疑態度,並且堅持讓每種新觀念都闡明自身的優勢,比起圍著新觀念團團轉要好——懷疑主義,如果我們認為這是謹慎的話,那么將是文明的平衡輪。目前世界所面臨的大多數緊迫問題都是來源於我們接受新觀念時,沒有事先小心地調查它們是不是好的觀念。一種理念不會因為它是舊的,便必然是好的,也不會因為它是新的,便必然是壞的。一個理念是否行得通,事實是最好的證據。
理念就其自身來說,有著不同一般的價值,但理念畢竟是理念。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想出一個不同的理念——重要的是把它運用到實踐中去。
我現在最感興趣的是證明我們付諸實踐的理念是可以在很大的範圍內適用的——它們並不是關於汽車和拖拉機的特殊理念,而是有著普遍的自然本性的東西。我完全肯定它的自然本性,我要證明這一點,使它不是作為一個新的理念,而是作為一種自然本性而被人們接受。
最自然的一件事就是工作——我們應該認識到,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獲得財富和幸福。人類的問題主要來自總想逃避這一自然規律。除了完全接受這一自然規律之外,我沒有什麼別的建議。
我們必須工作,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所有已經取得的成就,都是持之以恆努力的結果。既然我們必須工作,那么最好能做得聰明一些。因為我們工作得越好,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越好。我認為所有這些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感覺。
我並不是一個改革者。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改革已經太多了,我們給改革者的關注太多了。有兩種改革者,他們都是製造麻煩的人。那些自稱為改革者的人想打碎現存的事物。他們是那種因為襯衣領子上的扣子和扣眼不吻合便要撕碎襯衣的人,卻從來想不到可以將扣眼做大一點,這種改革者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明白自己正在做什麼。
經驗和改革無法並存。在事實面前,一個改革者無法使他的狂熱情緒保持在白熾狀態,他必須不顧事實地採取行動。
自從1914年以來,很多人接受了全新的產品技術,第一次用他們的腦子進行思考了。他們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正置身於世界中,然後,他們帶著獨立的興奮,認識到自己可以批判地看待世界。當他們這樣做時,就會發現整個社會都錯了。
作為社會制度的批判者,總有驕傲的沉醉感——驕傲是每個人都享有的權利——最初是不平衡的。那些年輕的批判者是非常不平衡的,他們強烈地希望掃除舊秩序,建立新世界。
另一方面,還有一種改革者,但他們從不自稱為改革者。像那些激進的改革者一樣,他們也很獨特。
那些激進者沒有經驗,也不想有經驗。而這一種改革者卻經驗豐富,但這並沒給他們帶來好處。他們想要回到原來的環境中,並不是因為那種環境是最好的,而是因為他們熟悉那種環境中的一切。
有一種人是為了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而砸爛現存的世界。另一種人則是要緊緊抓住現在這個如此美好的世界,讓它永遠保持這樣——直至腐爛下去。第二種觀念的來源和第一種觀念是一樣的——都是由於不用眼睛去看,僅僅閉著眼睛說瞎話。
我們完全可能做到砸爛這個世界,但不可能建立一個新的世界;阻止這個世界向前發展也是可能的,但無法阻止它倒退——倒向腐爛。以為把一切都顛倒一下,每個人就會得到一日三餐;或者以為一切都腐爛了,就可以得到6%的利息——這都是非常愚蠢的。
總的來說,改革者和反對者同樣都脫離了現實——脫離了社會最基本的功能。
必須提醒的一點是——我們絕不能把反動的倒退誤認為是正常的復甦。我們經過了把一切都說得天花亂墜的時代,以及描繪眾多進步的理想藍圖的時代。但我們什麼地方也沒到達,因為那只不過是一次大會,而不是一次進軍。
反對派經常從擺脫這樣的時代中撈取好處,他們嚮往“美好的過去”——這通常意味著糟糕的老一套——因為他們完全沒有憧憬,因此他們有時候被看成是“很實際的人”。他們重新掌權通常被稱為“恢復了正常感覺”。
社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促進農業、工業和交通的發展。沒有這三者,社會群體的生活是不可能正常的。它們使這個世界凝聚在一起。
種植東西、製造東西和運送東西,這些就像人類的需要一樣永恆不變,同時又像所有現代化的事物一樣處於時代的前端。它們是物質生活的本質。當它們停滯下來時,群體生活便停頓不前。
在目前體制下的世界,情況確實有些混亂,但只要基礎穩定,我們就有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
人類最大的幻想是自以為能改變基礎——爭奪社會進程中主宰命運的角色。社會的基礎是人,以及種植東西、製造東西、運送東西的方式和工具。只要農業、工業和交通依舊存在,我們這個世界便會經歷各種經濟或社會的變化而存在和發展。我們以自己的勞動來為世界的發展服務。
人類有很多工作要做,商業是工作的一種。投機是早已存在的——但那不是商業,它只不過是一種或多或少的貪污行為,用法律的手段不能根除它,法律對此幾乎什麼也做不了。
法律做不了任何建設性的事情,它從來就只是一個警察。因此,指望我們各州的首府或華盛頓去做那些並不能通過制定法律所能做的事,那是在浪費時間。
如果我們還指望通過立法來治癒貧困或剷除特權,那我們就只能看到貧困的蔓延和特權的泛濫。我們對華盛頓的指望已經夠了,對立法者的指望也已經夠了——當然,在這個國家還不像別的國家那樣過多地指望法律,讓法律去做那些它本身做不了的事情。
當你讓整個國家——就像我們的國家——的人們認為華盛頓是天堂,在那裡居住著萬能者時,那么你就在讓這個國家進入依賴狀態,這會給未來造成惡果。
我們的援助者不是來源於華盛頓,而是我們自己。當然,我們的幫助者可以流向作為物流分配中心的華盛頓,我們的努力在那裡集合起來,為了大眾的共同福利而努力。我們可以幫助政府,但政府不能幫助我們。
“在企業中少一些政府干預,在政府中多一些對企業的考慮”是一個很好的口號。這並不主要是因為它對於企業或政府有利,而是因為對人民有利。
商業並不是美國成立的理由。《獨立宣言》並不是一份公司章程,美國《憲法》也不是一份商業計畫書。合眾國——包括它的土地、人民、政府和商業——只是為了使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好。政府是公僕——它永遠不能是別的什麼,只能是公僕。
當人民成為了政府的附庸時,那些帶有報復性的法律便開始運作了,因為這樣的關係是違反自然的、不道德的和反人道的。
沒有商業,我們便無法生活;沒有政府,我們也無法生活。商業和政府作為僕人,都是人民所需要的,就像水和穀粒一樣,當它們成為主人時,便破壞了自然法則。
國家福利應服務於大眾——作為個人的我們。這是它應該做的。
政府總是會輕易地許諾,但不會兌現。他們會把一種莊嚴的信口開河當成貨幣使用,就像在歐洲一樣(也像全世界的銀行家一樣,只要有利可圖便玩弄花招)。但是只有工作才能兌現諾言——這一點每個人心裡都明白。
一個像我們這樣頭腦健全的人,是不可能想到要去毀滅經濟生活運行的基礎的。大多數人都知道不能不勞而獲、無中生有,並且也感到——使他們不知道——金錢不等於財富。
對於那種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能各取所需的一般理論,普通人本能地不會相信,即使他找不到反對的理由。但是,只要他知道這種理論是錯的,這就足夠了。
目前,美國的社會秩序總體上是笨拙、愚蠢的,而且在很多方面都不完善,但它比別的國家有優勢——它還能運行。
毫無疑問,我們的秩序會逐漸地發展成一個新的秩序,這個新的秩序也將能夠運行——但它自身發展所產生的因素要少於人們給它帶來的因素。
我們的制度能穩定,它是錯的嗎?當然,它是錯的,有一千個錯!它是愚笨的嗎?當然,它是愚笨的。從所有的理由來看,它都應該被推倒。但它沒有被推倒——因為它與某些經濟和道德的基礎相一致。這種經濟基礎便是勞動。
勞動是人類的特點,它使得地球對人類來說成為有用之物。正是由於人的勞動才會有收穫,這就是經濟基礎;我們每個人都在使用我們不能創造的原材料進行勞動——這些原材料當然是自然提供給我們的。這種道德基礎便是人的勞動權利。
因此,如果我們不能生產的話,我們就不能擁有——但也有人說如果我們生產的話,那也只是在給資本家生產。但我認為,由於他們提供了更好的生產方式,才成為資本家,這些資本家也是社會的基礎。他們所做的事情事實上不只是為了自己,他們是為了別人的利益而管理財產。
那些由於操作金融業務而成為資本家的人只是暫時性的惡人。如果他們的錢被用於投入生產,那他們就根本不是什麼惡人;如果他們的錢是用來使財產分配變得更複雜——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樹起障礙——那么他們便成了邪惡的資本家。
當金錢被更好地投入到生產中時,就不存在邪惡的資本家。當人們完全認識到通過勞動,也只有通過勞動才能獲得健康、財富、幸福時,金錢才會被更好地用於生產之中。
一個願意工作的人卻不能工作,並由此獲得相應的認可和報酬,這是毫無道理的。同樣毫無道理的是,一個能工作但不想工作的人,卻能獲得不應有的報酬——他應該可以從社會中獲得與他對社會的貢獻相當的報酬,但如果他什麼都不付出,那么就什麼也得不到,只有挨餓的權利。
如果只是因為確實有些人得到了他們不配得到的,我們便要堅持每個人都有權利得到他不應該得到的——那我們便無法維持秩序了。
再也沒有什麼比堅持“所有人都平等”的理論更荒唐、更有損人性的了。最明顯不過的是所有的人並不平等,任何試圖使所有人都平等的民主概念只能是阻礙發展進步。
每個人不可能提供相等的服務。能力大的人要比能力小的人少。一群能力小的人有可能打倒一個能力大的人——但這么做,他們便同時打倒了自己。因此那些能力大的人可以領導一個群體,使那些能力小的人不費什麼力氣就可以輕鬆生活。
因此,那種把所有人的能力高低全都削平的民主觀念,只會造成大量的浪費。
沒有任何兩樣事物在本質上是完全一樣的。我們製造的汽車是可互換的,所有的零件都能用科學分析、最好的機器、最好的工藝做得幾乎一模一樣。用不著任何的裝飾,兩輛並排而放的福特汽車看起來肯定一模一樣,它們如此相像,以至於能把其中一輛的零件卸下來裝進另一輛上。但是,它們也並不是完全一樣,它們會有不同的道路習性。一些曾駕駛過上百輛、甚至上千輛福特汽車的人,曾說沒有兩輛車是完全一樣的——如果讓他們把一輛新車駕駛一個小時或不到一個小時,然後再把這輛車與另外一些同樣只駕駛過一小時、條件相同的車混雜在一起,雖然他們無法用肉眼認出他們曾駕駛過的那輛車,但他們只要一試,便可以分辨出來。
我一直在說的都是指一般的事情。現在讓我們來說得更具體一些吧。
一個人應該依靠與他提供的服務相對應的報酬生活。在這個時候來談論這一點,顯然是一個好機會,因為在我們剛剛經歷過的時代中,大多數人都將提供服務排在了最後——我們到了一個沒有人在意花費和服務的時代。
只顧追求利潤對商業來說也是不利的。沒有必要地賣出或買進對商業是有害的。因為商業只有像小雞一樣,必須用爪子在地上刨來刨去才有所收穫的時候,才是健康發展的。